马明良
马明良,留学回国人员,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
热门排行
回族研究员喜文华:让光和热充满世界每个角落 造福人类
分享到:
2013-10-22 14:48:26 【来源:】 点击:

      学术研究固然崇高 献给祖国才有意义
                                           —— 记甘肃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喜文华


       2001年10月初,当一部历时11年成稿、又经5年编辑出版的《20世纪科技与文化大事记》问世时,甘肃新闻出版界人士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姓名:喜文华。当我们轻轻翻动着这部近300万字的巨帙,看到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在序言中称它:"无异于一本世界版的有关科技与文化的‘资治通鉴"时,感动自然地涌上了我的心头。10年前与他的一次邂逅及初始印象渐渐浮现眼前:伏案于如山资料和文稿中的他,衣衫不整,发须不修,外表略显土气,但说起话来如洪滔滔,一副眼镜后闪着睿智之光。只记得那时,"忙"字如身,身兼数职,刚近不惑之年已垒砌了事业的高度:经荜路蓝缕,与同事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太阳能研究机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及太阳能实验示范基地,创建了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与培训中心并任主任;先后负责创办了《太阳能应用与研究》、《太阳能(风能)信息》、《甘肃科学学报》、《科技信息通报》等刊物;译著《直接利用太阳能》首次为我国引入了国际前沿成果、独立编著《简明英汉能源工程技术辞典》,兼任中国太阳能风能情报中心主任、《甘肃科学学报》编委、副主编,《中国建设信息阳光能源专刊》编委;兰州地区专家联谊会成员、甘肃省专家咨询团成员、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大赛专家指导团副团长;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世界穆斯林情报科学家与图书馆学家大会理事会中国首席理事;国家科技风险投资评估委员会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节水专委会委员、中国南南合作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喜文华,一个在科学长途中不停跋涉的斗士般的回族共产党员,今天他还好吧?那久违但又似曾熟悉的身影和眼前这部厚重如石的皇皇巨著,像迷像磁石般勾起了我们急切与他相见的欲望。


  "快来先享受一下我们这大自然的伊甸园"。在距兰州市50余公里的甘肃太阳能研究基地量,仍是热情似火的他,仍是一见如故的他,引领我们漫步绿茵芳草,穿行无污染果园,钻进太阳能温室大棚。在不事铅华又充满野趣的太阳能休息大厅里,他与他的同事们端上自种的水果和玉米,欢声笑语的聊起了天、地、人的协调关系及和平与发展,也聊起那部用10余年心血和汗水浇铸而成的《大事记》.


       那是他事业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生命中留有深刻印迹的灿烂岁月。与此同时,他创意并任主编的《20世纪科技与文化大事记》早已开始"施工"。

 
       为啥要利用业余时间搞这样一个耗时费力的艰巨"工程"呢?那是因为他曾受过一次深深的刺激。

 

    1985年10月,喜文华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和国家科委的派遣,代表我国政府起点印尼雅加达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情报学术研究会",他在会上看到,美、德、日、法等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记载20世纪重大事件,尤其是科技文化方面的内容,有关中国的极少,一些西方国家代表在发言中也对中国的成果不加认可。此时,他的民族自尊心被伤害了!心被重重刺痛了:"在世界这个小小的角落,我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应有的尊重。"于是他慨然而起,向会议组织者提出异议,又在大会发言中斗胆向与会者声明:"我们中国人要编写一部公正记录20世纪科技与文化方面的大事记,而且保证忠实于历史,把世界各国人民的贡献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来。"他的声明如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引来了与会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代表们热烈的掌声。
 

       从回国后第二天起,他就给自己立下"誓言":这件事豁出命也要搞成!又自我铁定一条:不远成《大事记》,永远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


  从此,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的攻坚战役打响。他的身心尽瘁于斯。无论天气阴晴,无论春夏秋冬,每晚都要雷打不动地走向办公室,疏窗细雨,夜夜孤灯,潜心伏案,常至凌晨。两个孩子需要辅导,他说"爸爸身不由已,咱们只能各自管好自己,两代人同时奋斗,成功的机率可能更大些";每次出差回家,无论多晚多累,他都不由自主地要踏进办公室;他要如机器般全身心去实现那个"誓言"。家务重担自然就落在爱人身上。爱人是中学教师,本身就忙得不亦乐乎,又挑着事业生活两副担子,其劳累困顿可想而知,但她默默地咬牙承担着。妻子的无尽付出,他心领肚明,也常常抽暇去帮厨洗碗,逢家中有急事,屋小又无处工作,他往往又不由自主地去爬到厨房案板上奋笔疾书。妻子有时忙得委屈,泪水涟涟中嗔怪一句:"你还是这个家中的人吗?"他赶忙"认错"表现一下,之后仍是心怀歉疚照样去办公室。同事们开玩笑说“你呆在家里,老婆已不习惯了",他只是抱以无可奈何的微笑。如某一晚偶尔迟一点离家,孩子都会问:"爸,你怎么还不走?"家庭的温暖,妻子的缱绻情意,使他更热烈地期盼着另一种爱……
  肌体之苦他从不畏惧,那时他刚年逾三十,血气方刚,总觉得健壮的肌骨中潜力无穷。他更忧心更感困难的是,浩繁工程所需要的浩如烟海的资料、信息和硬件,以及必须大量索求和购买的国内外第一手最新科技文化成果。为此他不惜倾已所有,花费10多万元;也为此求教国内上百位著名科学家和学者并邀其担任顾问,得到120多个国家级学会的支持;利用每次出国交流机会,他广交四海宾朋,同20多个国家有许多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的情报交流联系。以至到编纂后期,他建立的国内外信息源已达到上千个。


  惊人的数字有活动后面,必然是一个惊人的灵魂和精神,是一串串坚韧坚实的足迹和汗水的挥洒。是啊,4000多个日日夜夜,燕子飞来又归去,野草一岁一枯荣,而喜文华,时时刻刻与《大事记》相伴,一步步行进于知识的隧道里,以超乎建党的非凡毅力,为科技的"资治通鉴"发愤而作,个中甘苦怎可为外人道!


  2001年底,当喜文华拿到这部鸿篇巨著后,临风抚事,百感交集。他的同事们问:"是不是庆祝一下?"他的热泪却不由地注满眼中:“我真想大哭一场……”,此时,他的泪眼中掠过的是一条滔滔的事业求索的长河……,他的眼前是历经长途的坎坷,是付出无数心血后终于看到的绿洲……


  这部足可"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大型工具书奉献于世后,学界好评如云。称赞其:将20世纪世界各地各个科技领域的重要发明、发现、创造及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诸葛亮方面业绩、成就有相关重要事件尽收其中,其恒久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示出其光芒。此时此刻,喜文华感念丛生,他把这桩夙愿的了结归结为一句话:是社会各界无数人、海内外朋友有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才使我有火焰般的持久热情,才有了我强烈的生命力的洋溢勃发。他永远不会忘记来自各方的情谊和支持:李先念主席生前亲自题写书名,费孝通、钱伟长等科学巨匠和世纪老人冰心,东方文化泰斗季羡林等分别题词,周培源、钱三强等学界泰斗在告别人世时或留下题词或写下信件,殷切嘱托一定要以持久的热情和恒心,完成这一工程.更令他感到鼓舞的是,严济慈先生充分肯定了他的大胆和作为:"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他还深情的回味,他所在的甘肃省科学院有自然能源所的领导和同事们,总是不遗余力的为他解忧,主动参与资料收集工作。有好多个大年三十和初一,同事们将一个个拜年电话打到他的办公室,也将热望和暖流传遍他孤寂的心头……。在书稿的《后记》中,他特意感谢甘肃人民出版社及其责编同志们,为出此书,他们不惜代价不收分文,夜以继日地付出了5个年头的编辑校对辛劳。
  

      有志者事竟成。光华熠熠的《20世纪科技与文化大事记》,是喜文华事业交响曲中的一部厚重精彩乐章。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学者论——学者的人格和气节
下一篇:学者论——学者的境界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