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良
马明良,留学回国人员,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
热门排行
马明良:从朝觐中的表现反思中国穆斯林的综合素质
分享到:
2014-12-05 20:50:39 【来源:】 点击:
原标题:从朝觐中的表现反思中国穆斯林的综合素质(修订版)

      朝觐是对世界各国穆斯林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阅,就中国穆斯林朝觐者来讲,大多数人对此非常重视,非常虔诚,非常卖力,他们会抓紧一切机会多次跑吾穆热(副朝),跑托哇福(环游天方),指望更多的色哇布(回赐),有的人在短短的一个礼拜内甚至跑了几十趟副朝。对此,不能不感到敬佩。

      但是,敬佩之余,也有一些遗憾,比如,中国穆斯林在朝觐期间,履行善功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反复跑托哇福和副朝,静下来念经,念泽克热的较少,帮助人,成全人的更少,像其他国家的穆斯林那样,无论认识不认识,在天方,在大街上,在哈只住的宾馆大厅,给过往的人普遍地舍散食品和饮料的更罕见。面对天方,面对伊布拉欣圣人立足处,面对索法和麦日沃,面对伊斯兰的各种遗迹,追思先知们和先贤们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联系实际,沉思,参悟的更少。

      我在思考,为什么中国朝觐者干善功的方式如此单一?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原因一是会念古兰经的很少,不跑托哇福,干坐在禁寺没意思。二是对伊斯兰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教门就是一系列的宗教仪式,朝觐更是一种仪式,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仪式便是一切,其他都是与教门无关的,不会有什么色哇布(回赐),于是便出现了上述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即只重仪式,不重仪式背后的精神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可能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与国情有关,与平时的教育有关。所谓与国情有关,如中国是非穆斯林国家,人生价值观与穆斯林国家不一样,加上中老年人刚好赶上了文革,失去了接受伊斯兰教育的机会,他们现在在教门方面有紧迫感,很想弥补失去的东西,不免有点急功近利。也许还有一个原因,也就是平时多数阿訇的哇尔兹内容多局限于宗教仪式和宗教功课,很少讲仪式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根本精神,很少讲伊斯兰的伦理观,很少讲伊斯兰的人文关怀,即伊斯兰是符合人性、人道的宗教,尊重人,关怀人,成全人,就是在体现伊斯兰精神,有很大的色哇布(回赐),偶尔有所涉及,也是力度不够,没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没有深入人心,久而久之,人们认为,仪式就是教门,对仪式深入钻研,精益求精,对仪式背后的伟大的宗教精神少有关注,少有琢磨,于是造成了只抓仪式和功课,只求功课数量,少有参悟,最终仪式还是仪式,不能转化为伟大的宗教精神,不能转化为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和令人敬仰,令人感动的人格魅力,有时甚至发生为了个人的副功而不惜推搡他人,伤害他人,影响他人完成主命功课的现象,值得深思。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我们中国的阿訇们和所有为伊斯兰教育事业而努力的同胞们,把伊斯兰看作是培养人,塑造人,叫人如何做人的神圣使命,在讲授宗教仪式和功课的同时,把伟大的宗教精神和神圣的宗教情怀点化出来,传播下去,让中国穆斯林成为信仰虔诚的具有伟大人格的人群!成为遵循圣人道路,有修养的,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懂得让人,懂得利人济人的可爱的人群。祈求真主回赐大家。作者马明良系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穆斯林在线学者专栏特邀学者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马明良 朝觐 中国穆斯林 综合素质

上一篇:马明良:为什么西方先进而穆斯林落后?
下一篇:马明良:伊斯兰的普世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