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伊斯兰教在中国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有10个民族的2300多万人信仰,在不同的地域形成“小聚居”的特点,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有穆斯林的分布。从历史到现在,历代中央政府对伊斯兰教问题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伊斯兰教成为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宗教,因为世界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伊斯兰教多次人为地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或是基于对另一种不同宗教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把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工具,或者故意抹黑伊斯兰教的用意。而近些年国内发生的多起恐怖事件,由于施暴者的民族身份,人们不是用法治的眼光去审视,而是以宗教来贴标签。更有一些人,别有用心地把这笔账算到伊斯兰教头上,有意引发人们对伊斯兰教的仇恨。因此,我们切实需要在伊斯兰教工作中正确认识伊斯兰教,细致入微地做好伊斯兰教工作,

  • 本书从伊斯兰教文化的角度方面,对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的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内容包括:伊斯兰教倡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伊斯兰国家的近现代化之路;伊斯兰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等。

  • 进入21世纪以来,伊斯兰教成为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宗教,因为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多次人为把伊斯兰教推上风口浪尖。这或是基于对另一种不同宗教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把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工具,或者故意抹黑伊斯兰教的用意。《查理周刊》遇袭事件中,伊斯兰教的成分就被过多渲染,让人们看不清楚伊斯兰教的本质,伊斯兰教因此承担了本不应承担的罪名。

  • 如你们所知,这个月份,是先知穆斯塔法吉庆的诞辰之月。过去,人们只将其中一日当做先知的生日,热烈庆祝。后来,人们转而庆祝整个伊历三月,因为它是先知的诞辰之月。甚至还有人,将三月和四月一并当成圣纪月份,持续庆祝。对于这种庆祝,我们一直持有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当庆祝的时日由一日增为一月甚至两月的时候。因为这种庆祝,是人们喜爱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不过,我们一直在期待着庆祝圣纪的结果,却发现,它的结果微乎其微。难道我们在乐观之后,又要绝望吗?难道我们在欢迎圣纪之后,又要向圣纪宣战吗?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立场到底是什么?我们热情澎湃的庆祝先知的诞辰,甚至长达一个月或两个月,而当我们环顾四周,却发现处处都是违背先知圣道的作风。

  • 爱真主的重要性,有古兰经文为证:“有些人,舍弃真主而将其它的事物当做真主的匹敌,像爱真主一样去爱他们。而信士,是最爱真主的。”(2:165)至于对使者的喜爱,则有提尔米兹和哈基姆辑录的圣训为证:伊本·安巴斯传述,先知说:“你们当喜爱真主,因为他以恩典滋养你们;你们当喜爱我,因为真主是喜爱我的。”先知说出这番话,只是在传达真主责成的命令,而没有半点自恋或傲慢。每当人们的情感被触动的时候,这种对先知的爱,必然会激起汹涌的纪念意识。而对先知的纪念,并非仅仅局限于对先知诞辰的纪念。可以激发和唤醒我们对先知的缅怀的因素,多的不可胜数。

  • 每当我们谈起伊斯兰信仰时,我们总会听到有人说某某阿訇是这么说的,然后又会有人说某某学者是那么说的。诚然,学者们是我们深入了解信仰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真主的造化,任何人也无法保证自己对信仰、对古兰经的理解是最为正确的。绝大多数伊斯兰学者都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总是会明确指出自己的见解或许存在缺陷,只有真主才知道何为真理与正误。问题在于,出于对某学者的热爱,我们经常会将自己对该学者的感性认知强加于该学者身上,我们会认为自己喜爱的学者毫无瑕疵,我们甚至不允许任何人去质疑这名学者的观点与学说。然而,我们怎么可能保证一个人对古兰经的理解完全与真主的意愿相统一了呢?如若不能,我们又如何能够因某个学者的见解而否认其他学者的观点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目标,也是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人的渴望与追求。伊斯兰教也不例外,“伊斯兰”一词就是“和平”、“安宁”的意思,伊斯兰教号召人们寻求和平并为实现和平而积极努力,当今世界伊斯兰教依然主张和平并为世界的和平而不懈努力。但是历史上以及当代社会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加之别有用心的渲染与误导,使很多人把伊斯兰教与暴力、好战、狂热联系在一起。

  • 云南地处高原,各民族干旱祈雨,自古有之。伊斯兰教自元代传入,未见有祈雨一说,及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有经学大师保善出现,祈雨之风才始,盛行全省各地,到1949年止。祈雨作为一方穆斯林的大事,记载有之,民间传说更多。由于怕被指为“荒诞”,是项问题研究无人问津,其史事面临失传。嗣经笔者多年调查,以文献记载、口碑资料和留存文物,罄其所知,举其概略,以其揭开传承200余年的回民祈雨的神秘面纱。

  • 马坚与王静斋,两位回回学术大师,惺惺相惜,特别是对各自的《古兰经》中文译解,都给予公正、中肯的评价。本文以民国史料为观察点,从细致入微的学术互动之中,透视两位大师相互敬佩、欣赏,并传承学者之间相亲相敬的佳话;两位品学兼优、德高望重的学者的嘉言懿行,如同王安石与苏轼的友情,千古流芳。

  •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收集了明末清初杭州回回丁澎家族的基本史料,对人物名字、生卒年代、人物关系等予以必要的辨析和考证,得出一幅包含30多人的谱系图。相对于单个的回回人物,包含多个人物的回回家族是更利于展现社会状况的。明末清初杭州府仁和县丁澎家族,虽然家谱尚未发现,但是现在可以比较明确地查考出从明代后期到清代乾隆年间共八世男女三十多人的情况,其中丁澎及其父丁大绶两代人中的多数人物还有比较详细的历史记载,可以将它作为反映江南回回士人家族状况的一个典型个案来对待,用以说明回回家族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丁澎其人,留存史料比较多,研究较多,但是以丁澎家族为研究对象的,似乎还不多见。

热门排行
推荐学者
王立华
王立华大校: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 秘书长
李慎明
李慎明,男,汉族,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曾飞
厦门经济管理学院高级讲师,美国德 克萨斯A&M大学兼任教授,中华管理 论坛秘书长。
曹建海
曹建海,河北省永年县人,1967年 12月28日生,经济学博士
梁柱
梁柱,1935年生。福建福州人。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 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