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曼峦回寨,傣族、回族混合的地方
分享到:
2013-04-27 21:49:33 【来源:】 点击: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各民族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关系。而西双版纳州的曼峦回寨就是这样一个傣回混合的地方,有这“帕西傣”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

 

  当地傣族人都称他们为“帕西傣”,“帕西”是傣语里“回族”的意思,“帕西傣”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回傣”或“傣回”。

 

  汽车沿着昆洛公路,从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向勐海县驶去。波涛汹涌的流沙河像一位向导般一路伴随着我们,两边连绵的群山被茂密的热带森林覆盖,浓浓的绿色让人透不过气来。

 

  快到勐海县城时,空气变得湿润、凉爽起来,之前犹如猛兽的流沙河此时也变得平静了许多,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天边的天际线处 。流沙河和稻田一侧,在青山与凤尾竹掩映之下,一座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物在我们眼前时隐时现。

 

  而这座阿拉伯式建筑的地方,就是我们探访的地方——曼峦回寨!

 

  曼峦回寨,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这里曾是中国重要的一个边关贸易集散地,从西双版纳州到缅甸地景栋,曼峦回寨是两国商人来往的必经之地。曼峦回斋是全西双版纳州最特别的寨子之一,说特别,是因为曼峦回寨整个村子的村民穿傣服、讲傣话、居傣房,但信仰不是普通傣族民众所信仰的小乘佛教,而是信仰伊斯兰教。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地傣族人都称他们为“帕西傣”,“帕西”是傣语里“回族”的意思,“帕西傣”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回傣”或“傣回”。

 

  关于曼峦回寨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相传大约在清代,一个来自云南大理的回族马帮商人,在路途中遇土匪被抢劫,辗转来到曼峦时,已无盘缠,遂将所运的盐送予当地召勐(土司),希望在此生存。土司同意让其住下,但提出了限制:要与当地傣族相互尊重,服从官家,与当地妇女结婚。 商人同意后,很快与附近曼养坎寨头人的女儿成婚。婚后,头人女儿跟随丈夫改信了伊斯兰教,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他们的后代发展成为寨子的4大家族。

 

  另外一种说法是,曼峦回寨的老祖先是清末杜文秀起义失败后从内地逃亡边疆的回族。直到现在,老人们还常常这样讲述:“我们的老祖宗是满清‘红白旗’打仗时由大理逃来的,老祖宗为了不被人看出是回族,就一路背着猪肉一路往这边逃,最后逃到这里,把驮来的盐送给召勐礼物,召勐同意在这里居住,又讨(娶)了傣族做媳妇,于是就在这里安寨生活了。”

 

  帕西傣寨“曼峦”这个寨名的意思就是“杂草丛生,高低不平的乱石地”。

 

  跨过流沙河上一座简易的石桥,当我们进入密林中的曼峦回寨后,全村人都用警惕和疑惑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群外乡客,得知是记者采访后,村民便很快打消了戒备。

 

  和村民交谈中得知,之前我们在公路上看到的阿拉伯式的建筑,是村里的一座青真寺,一李姓男子表示可以带我们去参观村里的一座清真寺。

 

  跟着这位男子,我们来到了清真寺。整个清真寺的造型非常独特:左半部分与内地常见的建筑风格并无二致,六角形、五层高,顶层是一个四面通透的绿色圆顶,顶上有星、月标志;右半部分则是瓦顶飞檐式风格,两层。

 

  右半部分是建筑的主体,一层圆门上方挂有一块长方形红布做底、菱形蓝纸上黑字写着“欢度穆斯林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几个汉字,二层外墙上写有蓝、绿两色的阿文。一楼共有二个大房间,均为上经课所用,黑板上还留有解释《古兰经》的一些汉字。二楼则为一大个长形房间,似为做礼拜之处。从内墙上张贴的捐款名单通告得知,这座新建的清真寺落成不久,完全是以民间集资的方式建成,包括省外如宁夏和省内昭通、大关、鲁甸、玉溪、峨山、个旧、沙甸、通海纳家营等地的集体和个人捐款,但更多的则是当地的捐款者。

 

  李姓男子告诉我们,“帕西傣”的祖先刚刚来这里建寨的时候,条件实际上是非常艰苦的。当时的土司并没有给当时的马帮商人多少良田,只是划了一块荒芜的山包让他们居住,帕西傣寨“曼峦”这个寨名的意思就是“杂草丛生,高低不平的乱石地”。虽然只是些赶马帮、走夷方的生意人,但来到这样的地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当时没有礼拜的地方,他们用两根木桩一栽,挂起草帘就礼拜了。

 

  到了第一代3户人时,便建立了茅草竹篾巴的简易清真寺。后来人口增加了,就盖了瓦房围竹篾巴的大清真寺,可这个清真寺在1901年景洪宣慰与勐海土司的战争中毁于战火,虽然1958年前曾多次补修,但1958年后清真寺没有人维修而倒塌,所以从1958年到1982年间,寨内没有清真寺,老人们就在家里礼拜。直到1982年,通过寨内群众和勐海城的回族群众捐款,群众自己砍木头、烧砖瓦,全寨男女出义务劳动,一个多月建成砖瓦平房式清真寺。现在的清真寺是1994年落成的,是寨中最高大的建筑,兼具回、傣、汉的传统建筑风格。

 

  这样的情况在曼峦回寨很多,基本上每家人都由傣族和“帕西傣”组成。

 

  时至响午,除了我们,寺内没有一个人影,一片寂静。李姓男子告诉我们,这座清真寺是做礼拜的地方,但平时也兼作村里小孩上课的教室,现在正放暑假,孩子们都不上课了,所以平时一般没有人过来。

 

  我们走出清真寺,沿着寨中小路穿梭在错落有致的民居中,这里的房屋有的傣味十足,有的又具有阿拉伯风格,都是砖木结构的建筑,房顶有伊斯兰教特有的圆顶,却又有类似竹楼的晾晒台,有的人家门头上还挂着印有“清真言”的小牌子。

 

  看到我们,一些村民热情地招呼进家里坐坐。我们随便走进了一户普通人家,这应该算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了,一楼客厅摆放着彩电、音响、VCD机,墙上挂着好几幅印有麦加天房图案的画,二楼是经堂样式的布置,二楼拐角处是水房,安有太阳能,和内地的回族家庭一样,里面摆放着汤瓶,是做大、小净的地方。房主思维很活跃,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云南 傣族 回族

上一篇:伊斯兰教对性的态度
下一篇:维吾尔族妇女的“太力拜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