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阿訇第一人泊头抗战阿訇曹奎
分享到:
2013-04-03 18:19:45 【来源:】 点击:

     简介:曹奎(又名曹希升),回族,河北省泊头市人,马本斋冀中回民支队第一任阿訇和冀鲁边渤海回民支队主要创始人之一。

 

     曹奎1908年生于阿訇世家,幼年跟随父亲曹恩富在泊头清真寺学经,后跟沧州著名阿訇曹瑞堂学习深造,先后两次在内蒙古多伦和热河清真寺学习并挂账结业,他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造诣很深。22岁学成回泊头,曾多次在泊头清真寺讲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将手抄本的《古兰经》送于泊头清真寺。他多次讲“卧儿兹”,泊头数千名穆斯林深受鼓舞,得到了回族群众高度评价。他思想进步,尊经革俗,胸怀国家大事、忧国忧民,有着别于他人的激情意志和执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河北中南部,回奸刘佩忱为代表的“皇协军”严格的控制着冀中区和冀鲁边区的伪组织。我党很难在回族区域内开展工作。能不能建立一支以回回民族为主体的抗日队伍与日伪相抗衡?在敌人的控制区内争夺广大的回族群众,让广大的回族群众与八路军站在一起共同抗日救国,成了当时冀中区和冀鲁边区我党抗日斗争的重要问题。

 

     1937年冬,冀中献县马本斋组织起“回民义勇军”,后称回民教导总队。泊头籍抗战阿訇曹奎时值受聘于献县淮镇清真寺后与马本斋相识,关系密切,志同道合。他协同马本斋扩大队伍,做了许多民族团结、共同抗日的工作。1938年9月曹奎阿訇到河间沙河桥正式参加队伍、参加整训,在回民支队教长室任职。从此曹阿訇携妻带子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线。曹奎阿訇的夫人给伤病员蒸纱布、洗衣服,曹奎阿訇的儿子曹玉发给伤员端便盆,母子俩跟着部队随军。曹奎阿訇积极利用回民“主麻日”和其他节日到青县、沧县等清真寺引经据典,激情高亢,用爱国是“伊玛尼”一部分之教义,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他说:“我们广大穆斯林同胞要团结一致,不当亡国奴,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曹奎阿訇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回族队伍的士气,这些战士在战斗中更加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决心为捍卫祖国 而战,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战。曹奎阿訇跟随回民教导总队从津浦路转战到平汉路等地区,和马本斋并肩战斗在冀中50多个县市,同日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冀中回民支队在抗日战场上是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唯一形成战斗能力的一支部队,形成了一股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流。冀中区党委表彰回民支队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催不垮、打不烂的铁军”。

 

     1940年,津浦路以东的冀鲁边区,抗战形势非常严峻,冀中区与马本斋司令员决定派丁溪野和曹奎去冀鲁边,介绍冀中军区回支工作的成功经验,沿途得到沧县线庄回学深、刘凤祥等进步阿訇的帮助,越过层层封锁,来到冀鲁边的秘密驻地,受到了边区副政委李启华、边区一地委书记周贯武的热情接待。丁溪野和曹奎二人详细介绍了冀中区回民支队战斗的成功经验。在特殊环境下建立以回族群众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李启华副政委、周贯武书记等人听后频频点头。当即以冀鲁边的名义决定,调边区青年救国会主任王连芳、津南大队大队长刘震寰、刘喜三等同志协同丁溪野、曹奎同志一道商议建立冀鲁边回族抗日武装,曹奎阿訇成为渤海“回民支队”的创始人之一。1940年7月20日,为麻痹敌人,他们在山东境内宁津县一个较大的汉民村庄魏庵集会,宣布成立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曹奎阿訇任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宗教事务部部长。当时的抗日救国会既是行政组织,也是军事组织,还是群众组织。在特殊环境下,军政民形成了统一的领导组织。总会宣布成立后,立即撤到孟村地区,又于8月1日在新县镇正式成立冀鲁边区回民抗日大队(渤海回民支队的前身)。1941年秋,在孟村牛进庄,曹奎阿訇带领边区回民武装人员处决了三个民族叛逆。对于那些给抗日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罪大恶极的民族败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曹奎阿訇经历抗战几年的战争岁月,他深思熟虑地与回救总会的同志们一道积极创办抗日小学,培养后备力量。在孟村谭庄成立了抗日小学,挑选少年儿童入学认真培养,在群众中开展革命思想和对敌斗争的教育。谭庄这个地方是个只有100多人的小村,竟有20多人在曹奎阿訇的动导下参加了渤海回民支队,抗日小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振寰的儿子刘桐轩、著名爱国阿訇辛守真之子辛智(原中国民族团结杂志总编辑)等后来都成为革命的重要人才。

 

     曹奎阿訇卓有成效的工作,分化瓦解了敌伪组织的势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发展壮大了抗日力量,遭到了敌伪势力的恐惧和仇视。曹奎阿訇身材高大,皮肤微白,头发和胡子泛黄,曹奎阿訇他手持双枪,时着八路军装,时着百姓衣着,到清真寺时又身着宗教阿訇的装素,搞得敌人晕头转向。回奸刘佩忱曾悬赏重金捉拿“黄胡子”曹奎,先后到泊头两次捉拿曹奎的家人未果,形势十分危险紧迫,但是曹阿訇不怕敌人、不怕牺牲,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奔波在广大的冀鲁边区对敌斗争的最前沿,活动在广大抗日军民如火如荼的对敌斗争的热潮之中。

 

     1941年至1942年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1942年5月,侵华日军对冀中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10月,冀中马本斋部队也被挤压到津浦线以东。此时,冀鲁边抗战斗争形势残酷,组织化整为零,转入地下。冀鲁边区领导决定曹奎同志调离冀鲁边。渤海回支队长刘震寰安排曹奎去河南、陕西以宗教职业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从此,曹奎和家人就失去了联系。最后一次和组织上的联系是在1945年初,曹奎阿訇和“回民支队”政委刘世昌在延安有一次会面,然后,就没有了曹奎阿訇的一切消息。现北京空司的刘世昌将军回忆起当时的会面时,激动的说:“曹老,很好哇!”

 

     2005年的秋天,北京海司,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将军奋笔疾书“军中阿訇第一人”,纪念抗战阿訇曹奎。

 

     一个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感情的阿訇如何和群众真诚合作,走进革命的队伍,共同团结对敌,发挥宗教人士在抗战回族群众工作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而成为革命战士,成长为革命的领导干部,这确实是一件复杂而值得谦心研究的课题。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引导回族人民抗日救国,推动回回民族的觉悟和进步,才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泊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追认曹奎同志为革命烈士的决定
 

泊政字〔2009〕54号
 

泊头市人民政府

 

关于追认曹奎同志为革命烈士的决定

 

      曹奎同志,男,回族,1908年生,泊头市粮食市街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协助马本斋组建抗日武装,并参加了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教导总队。1938年9月曹奎到河间沙河桥任职。1940年任冀鲁边回民抗日救国会宗教事务部长。1942年到河南、陕西做党的先期地下工作。1945年后没有了音讯,至今下落不明。经深入调查,曹奎同志投身革命、抗日救国的情况属实,失踪后没有发现投敌、叛变、被俘、自杀、判刑等行为。根据《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民发[1980]63号)第十三条之规定,决定追认曹奎同志为革命烈士。

    

     特此决定。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泊头 抗战 阿訇

上一篇:访全国政协委员丁广治阿訇:胸怀大局 献计献策
下一篇:中原地区伊斯兰教中的三位汉族穆斯林先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