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的缩写——兼评《不要忧伤》(全译本)
分享到:
2013-02-14 03:13:54 【来源:】 点击:

 

    近读沙特学者阿伊德·哥尔尼著、孔德军译,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不要忧伤》(全译本)[以下简称《全译本》],感觉很不一般。单从书名看,这似乎是一本帮助人们治疗心灵创伤、求得心理平衡的哲理性通俗读物,但深入全书文字细细读来,其文化内涵却不逊于一部《古兰经》疏议。伊斯兰文化的精华就荟萃在《古兰经》中。所以我将《全译本》喻为“伊斯兰文化的缩写”,该不算是小题大做吧?正如《全译本》“再版序言”中讲的:“伊斯兰的本质是帮助人类减轻内心的痛苦,解除思想的束缚,建立和谐社会。” 《全译本》不但握准了伊斯兰的本质,且深刻而通俗地疏解了《古兰经》精神———伊斯兰文化的精粹。

 

  “优秀的文化在精神实质上总是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国际穆斯林情报科学家与图书馆学家大会理事会中国首席理事喜文华先生这话说得太对了。对此,可以在《全译本》中找到多处印证。

 

  来源:《不要忧伤》作者:思杭

 

  在第一章里有这样的说法:

 

  理智和教法都要求人们处世公正,不能懦弱或粗暴,也不能过激或消极。谁想追求幸福生活,谁就应该控制情绪,无论喜怒哀乐,都要中正为怀。因为处事过分,就是亏待自己。中正主义者是多么优秀啊!因为伊斯兰就是根据这个准则而降世的,生活也基于一个公正的根本。

 

  在第二十九章里,有一节的节名就叫“中和”,它说了下面一番话:

 

  中和是真主指示的道路……在中和的生活中,中和的拜功是使人幸福的因素之一:即你要遵循适中的方式,礼拜不宜过多,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当然更不能撇弃礼拜;在花费财产时也要中和,既不能挥霍,也不能吝啬,而使自己陷入狼狈和尴尬之中;性格方面也要中和,既不尖酸刻薄,也不过度仁厚,既不大喜也不大悲,既不归隐避世,也不过分入世。

 

  在第三十章,也是最后一章,有这样的话:

 

  最好的生活状态是持中的,既不是那种使人飞扬跋扈的暴富,也不是可能使人丧失信念的贪婪。

 

  主张中和的话语在《全译本》的其他章节中随处可见,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从中可以看出,伊斯兰哲学的中正主义和中和之道精神与先秦儒家哲学的中和之道精神不但是相通的,而且是吻合的。先秦儒家经典《礼记·中庸》篇里有更加完整和更高层面上的中和之道话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不仅仅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的要求,它还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甚或是整个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希骥。其目标之高远,既涵盖了中正主义,又超越了中正主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一定会有伊斯兰文化的积淀,并闪烁着它的光辉。伊斯兰文化作为人类三大传统文化之一,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所共知的。中华56个民族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建立和谐社会,这也是《全译本》的中心思想。但是,实现社会和谐乃至人类整个地球生命的大和谐,确定理想和目标只是事情的第一步,万里长征更在过程之中。《全译本》告诫人们“不要忧伤” ,这是着眼于过程的考虑。与目标相比,过程更有意义。忧伤自然是不利于和谐的。忧伤缘起于心态失调。《全译本》援引心理学家卡尔·麦宁阁博士《人与自身的斗争》一书并忠告人们:

 

  麦宁阁博士不是要告诉你如何避免焦虑,而且要让你了解一些惊人的事实报告:焦虑、紧张、埋怨、恐惧,甚至报仇思想等不良情绪对人身心的危害。我们可以从这些章节中总结出一个明显的经验,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冷静乐观的态度。

 

  “良好平和的心态”,这正是建立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然而,要人人都能如此,真是谈何容易。中国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17年前就指出:

 

  21世纪是个危险的世纪。目前导致大混乱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充分反映了一个人类心态失调的局面,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更大规模的战国时代。

 

  以小见大,道理是一样的。过分的忧伤不能及时调整,情绪一旦失控,心态必然失调,极有可能扭曲人性。人性一旦扭曲,危险的事情就在眼前。费先生的忠告早已被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境况一再证实。为此,我在拙作《犯罪的人性解读》中提出一个良好的愿望:

 

  拥有世界人口1/5信徒的伊斯兰教,在一些国家居于国教地位,广大穆斯林兄弟散居在世界广大地区,可以说凡有国家存在的地方就有穆斯林的足迹,他们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古兰经》的译者、北大著名回族教授马坚先生所言: “凭着这部《古兰经》,穆罕默德在23年之中把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凭着这部《古兰经》,阿拉伯民族在百年之中解放了亚非欧三洲上被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所奴役的几百万人民。后来,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世界各国的穆斯林兄弟如都能团结在《古兰经》教义的旗帜下,相信对当今和未来世界的和谐会做出巨大贡献,这将是人类一大幸事。

 

  今天通读了《不要忧伤》(全译本),不禁勾起了对这段文字的回忆。我想以此作为解读本书的一点感悟,与广大喜爱本书的读者共勉。

 

  这本书在体例上很有点像《古兰经》的语录体风格;文字表达颇有诗性,言简意赅。想读《古兰经》的朋友,怕读不懂它深奥的经文,就不妨先读《不要忧伤》(全译本),它可以帮您解决难题,将您顺利地引进《古兰经》中。

 

  -作者简介:国家级编审,《读者》出版集团资深文学评论家

 

责任编辑:西宁的表情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不要忧伤 伊斯兰

上一篇:远古驼铃与黄河波涛孕育的撒拉族文学
下一篇:旱海里的旅行——西海固的生活,西海固的教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