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埭丁氏回族汉化的研究
分享到:
2013-01-09 23:39:26 【来源:】 点击:

      陈埭丁氏回族凝聚一心 推动陈埭经济社会发展
 

     陈埭镇举行回族事务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陈埭回族史馆重修开馆庆典。

 

     泉州、晋江市领导洪辉煌、王景星、周伯恭、陈健倩、洪学谋、林进德、丁聪枝、颜子鸿、蔡萌芽出席庆典大会。
 

     陈埭镇回族事务委员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经济、创建和谐陈埭”为己任;通过老人总会、民族南音社、诗联书画社等组织,与汉族兄弟开展联谊活动,并协调解决回族村落之间以及与其他村的矛盾,促进了回汉民族之间的团结。

 

     陈埭镇回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丁振沛 我们在陈埭也好,晋江也好,跟汉族兄弟还有其他民族兄弟都融合得很好。

 

     此次重修的陈埭回族史馆,在"续写辉煌篇章"部分重新改版,充实了丁氏回族悠久的历史资料,并新增了安踏、特步、斯兰、乔丹和鸿鹏等五家公司企业文化和发展简介,为史馆增添了浓郁的现代人文气息。

 

     陈埭镇回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丁振沛 我们就借重修这个机会把它增加进去。(让大家)知道这些公司这么出名,就是在我们陈埭,就是我们丁氏回族的企业

 

     陈埭是我省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包括岸兜、鹏头、江头、溪边、西坂、四境、花厅口等七个回族村。
 

     近年来,陈埭镇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离不开陈埭丁氏回族的不懈努力和贡献。2008年,陈埭镇工业生产总产值达269亿元,财政收入10.6亿元;其中,占全镇三分之一人口的回族村贡献了全镇的60%的工业生产总值。 

 
 

 

     记今日福建陈埭丁氏回族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陈埭丁氏回族社区,地处泉州湾南畔晋东平原“闽南金三角经济繁荣带”,包括江头、岸兜、溪边、西坂、鹏头、四境、花厅口7个回族行政村,人口22,000多人,是福建省回族较集中的聚居地,也是明代以来泉州地区回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陈埭丁氏回族为晋江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时,勤劳智慧的陈埭丁氏回民和当地汉族同胞一起,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大胆探索,艰苦创业,走出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使陈埭回族社区一跃成为闽南侨乡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年收入幅度,均高于周边汉民族村镇的增长。2000年,整个回族社区工农业总产值达31.08亿元,比1978年的352万元增加近千倍,占全镇经济总量的43.2%;上交国家税收9850万元,比1978年的7.88万元,增加1200多倍,占全镇的43.8%;回民人均纯收入达9580元,比1978年的52元,增加了180多倍。多年来,回汉兄弟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团结拼搏、共同发展。陈埭镇人民政府和陈埭镇回族事务委员会分别于1988年和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走出国门发“洋财” 规模经营显成效

 

      陈埭回族社区的935家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筑起了陈埭雄厚的产业基础。面对国内外市场严峻挑战,陈埭鞋业加快产业升级,引进了250多条先进制鞋生产线,“筑巢引凤”使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陈埭企业纷纷走出国门闯天下,利用互联网做生意,在国外设立办事机构或兴办实体,参加国际展览展销会,市场触角已由东南亚向西欧、中东等地拓展,部分中高档产品已打入南非、北美等市场。安踏、爱尔达、三兴、恒强、金载斯、国辉鞋服、奇尔诺、别克等15家企业打出自己品牌,获得质量认证,多次进军德国杜塞尔夫国际鞋展等,在剧烈的竞争中拓大市场份额,其产品远销美国、南非、欧洲、北美、香港等2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的生力军。2000年,陈埭回族社区出口交货值达16.7亿元。

 

     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回族社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已有70%的土地承包给种粮专业大户,农民开始追求种粮和农业综合开发效益的最大值,自觉地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田水利配套建设日臻完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社区已被列为全国粮食自给工程座谈会参观点,整个示范片向更高标准、更具规模农业田园区方向迈进。原以产粮为主的已开始按市场发展多种经营,鹏头村建立375亩水产养殖场,江头村蔬菜基地面积已扩大到200多亩,四境村创办350亩综合农场,已具规模。

 

     陈埭长大变美了!

 

     20多个春秋,陈埭回族社区长大变美了。

 

     回族社区按城市化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近年来社区多渠道集资,先后投入近亿元用于社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7个回族村工业小区主干道、环村路,条条实现大道水泥路面化,把7个村联成一大片,形成村村通往七一、泉州、晋江机场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继四境11万伏输变电站建成投产后,江头11万伏输变电站,又开工建设。旧村改造和建新村工程在四境村率先实施后,带动了其它回民村旧村改造的步伐。鹏头村被泉州市定为旧村改造、建新村试点村;四境村陈埭旧街改造首斯拆建工程进展顺利,北从溪边、西坂、四境直通湖中连接青阳的4公里长、宽36米鞋材一条街已形成,拥有多类制鞋原辅材料经营户300多家,被誉为福建第一鞋材批零市场,与广东东莞、浙江温州并称为全国三大鞋业原辅材料市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特地为陈埭鞋材公会题写了“陈埭中国鞋业材料市场”。

 

     最近花厅口村旅菲律宾宗亲丁德仁先生回乡探亲,返菲后给我的一封来信中感慨万千的说:“当我一踏进故乡,目睹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昔日的羊肠泥土小道,老旧平屋不见了。代而取之的是,宽阔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森林般的高楼华厦,栉比鳞次;工业小区,座座标准化厂房;条条商业大街,车水马龙。到处一派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要不是有亲属指引带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故乡——陈埭。”

 

     是的,陈埭的回民靠改革开放摆脱了贫困和落后,回民生活象甘蔗节节甜。现在,回民村落绿草成茵,道路畅通,饮水洁净,通讯便捷。彩电、空调、电脑、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等高档商品已大量进入回民之家;80%以上的回民翻建和新建了小洋楼、小别墅;90%农户均装有电话,不少回民一家拥有多部移动电话。

 

    他们还有更变的追求

 

     富裕起来的陈埭回民不满足于物质的丰饶,他们有着更高的追求。

 

     7个回族村,村村办幼儿园、小学,经各方几年来的努力,已全部拆旧建新,具有教学楼、教师楼、生活区、运动场、绿化地等花园式校园。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陈埭回民兄弟投于社区教育副业的资金已超千万元。旅新加坡宗亲丁庆座先生独资百万元捐建了四境阿梅幼儿园;旅菲律宾宗亲丁木德先生独资百万元捐建的求聪中心小学教学楼更显新姿;民族中学已复办高中,成为一所具有初中、高中、职高综合性完全中学,现有在校教职工148人,学生2200多人。江头小学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四境阿梅幼儿园、溪边幼儿园被评为泉州市达标幼儿园,求聪中心小学被福建省定为农村小学示范学校。

 

     他们依靠社会力量,投入巨资兴建各种文体社会设施,“陈埭回族史馆”、“陈埭民族南音社”、“陈埭民族诗词社”以及清真寺组成的“陈埭民族文化宫”被誉为“闽南文化的一颗明珠”,被泉州市列为“芳草计划”的示范点和对外开放点。投资千万元的陈埭文化活动中心竣工落成,极大地丰富了回汉群众的文化生活。村村建立了环卫队伍,添置环卫车辆,设置垃圾中转站等,老年人协会组织卫生督导队,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陈埭丁氏回族
下一篇:宗教资产不该商业开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