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回族争取国际声援的国民外交活动
分享到:
2013-01-22 22:14:29 【来源:】 点击:

    摘要:抗战爆发后,回族中一批爱国志士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组成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中国回教南洋访问团,或以个人身份,前往穆斯林世界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伪善面目,呼吁穆斯林世界抵制日货、与日本断交、声援中国的抗日正义斗争,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使中国的抗日斗争得到世界穆斯林在道义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回族;外交话动
 

  中图分类号:Z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83(2004)01-0023-07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洗礼。中华民族在国破家亡的危机关头形成了团结一致的抗日统一战线,在这场气贯山河的鏖战中,回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内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回族中的爱国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是抗日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抗战时期的宣传活动异常活跃,不仅深入到回族聚居的大西北地区,而且开展了对外的国民外交活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还处于比较封闭、落后的情况下,他们代表全国穆斯林赴阿拉伯世界进行抗日宣传,当属一种壮举,在回族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国内,抗日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回族的抗日爱国组织相继成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作为唯一的全国性的穆斯林社团组织,在各地建立起分支机构。这个组织遵循“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圣训,主持开展了各项抗日宣传、国民外交,动员回族青年参加抗日、救济灾民、进行战地服务等工作,并与日伪的“中国回教总联合会”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此时,在大后方成立了甘宁青抗敌救国宣传团,回族的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创办各种刊物,发表抗日宣传的言论、诗歌,谱写爱国的抗日歌曲。鉴于中国穆斯林与阿拉伯世界在宗教上和感情上的天然联系,为争取国际声援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回族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和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支持下,抗日战争时期回族国民外交活动应运而生。

 

              一、达浦生阿訇赴中东地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达浦生阿訇,字凤轩,经名奴尔·穆罕默德,生于1874年,江苏六合县人,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回族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自幼学习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因渴求进一步深造,赴北京牛街礼拜寺,求学于王宽阿訇门下。他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勇于探索,深得王宽阿訇的赏识。22岁即在牛街礼拜寺学成挂幛。其后,继承王宽阿訇创办回族新式学堂教育的夙愿,接任回文师范学堂校长之职。在辛亥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为进一步提高回民的文化素质,出任甘肃省回民劝学所所长兼省视学之职,赴回族集聚的大西北地区创办了多所回民小学。1921年至1928年赴南洋各国考察和学习伊斯兰教教育问题,回国后在马福祥的赞助下,与上海的哈德成阿訇共同筹建了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1932年在全国护教活动中,被上海穆斯林公推为上海穆斯林护教团团长,赴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达浦生阿訇无法忍受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欺凌,同时也识破日本“尊崇回教”的伪善面目,他毅然决然地自费赴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进行抗日宣传,揭穿日本浪人以入教之名来蒙蔽伊斯兰教国家的伎俩,他在《访问记》中谈到出国访问的缘由:“近东各回教国除土耳其在最近十余年始见复兴外,余如埃及、汉志、印度等皆系弱小民族,久居被压迫地位,素不为吾人所重视,而日人则早已爪牙密布,普遍宣传,不以其弱小民族而忽略之,所谓无孔不入,无微不至。浦生以宗教关系平时既多接触,抗日军兴,亦遂注意及此。自视年近古稀,家无恒产,既不能执干戈以杀敌,复不能效卜式卜式,西汉牧主,屡以家财捐助政府,武帝时任中郎,后封关内侯,官御史大夫,后来因反对盐铁专卖,被贬为太子太傅。以输将,唯口舌呼号、笔墨宣传而尚足以竭其所能,尽其天职。乃立意出国宣传,使世界回教国家咸知吾国民此次抗战适合古兰经旨,‘神圣之战为正义之争’。微特为一国一民族之战,实为全世界被压迫国家与弱小民族对强暴侵略者而抗战,以期取得各民族之同情,予我以精神及物质上之援助”[1]。达浦生阿訇自己筹措300银元,于1937年12月29日乘康悌卫意大利邮船离沪,于1938年1月20日到达埃及。此时适逢埃及法鲁克国王新婚大典,他自备精美贺礼。2月2日,国王在阿比丁宫亲切接见达阿訇,由正在埃及留学的马坚先生陪同并担任翻译。法鲁克国王询问中日战事如何、中国教胞对抗日的态度等问题,达浦生阿訇答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其居心已久。已数十年之积虑,一朝爆发,希望于最短时间解决中国。吾中国立国数千年,人民有四万万五千万,且地大物博,岂能忍此奇耻大辱,故各省人等与暴日抗战到底,中国此次对日抗战,委实古兰经旨,‘为正义之争,乃神圣之争也’”[1]。达阿訇特别介绍了中国穆斯林抗日的决心,得到国王赞许。
 

  在赴麦加朝觐期间,与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会合,一起得到了沙特阿拉伯国王伊品萨乌德的两次接见,他们向国王介绍了日寇侵华的真实情况,请求沙特配合中国抗日,抵制日货。他又和访问团一起参加了世界伊斯兰教年会,在口头上进行了抗日宣传。重返埃及后,达浦生阿訇深感口头宣传的范围有限,于是在埃及闭门谢客,用了3个月时间,撰写了长达100页的《告回教世界同胞书》一些史料称《告世界回教同胞书》,据本人所据材料《中东访问记》,应为《告回教世界同胞书》。,由留埃学生部主任沙儒诚等人译为阿文。达浦生阿訇在说明撰写这本小册子的缘由时说:“余因朝觐时,驻跸识山,有突尼斯教人,谈起中日战争事,伊等大不为然,语中讥刺,色呈藐视,因戒期中,不便与之争辩,立意而返埃,僦后埃及乡间,杜门谢客,以阿文撰《告回教世界同胞书》,冀文字流传,以补口头宣传之不足。”[1]全书由序言和四个章节组成,共6万言。他在序言中指出:“1911年大革命之爆发,清廷逊位共和归兴,革命之后百端待举,不久欧战爆发,世界纷纷暴乱。日乃乘我国家多事之列强无暇之秋,提出二十一条,逼我签字,终以青年学子抱以爱国思想,发动五四运动,竭力反对誓死力争,暴日迄为得如愿以偿。1923年日本大地震,遭空前劫运,中国以君子之风度不念旧恶,上至政府下至平民咸存悲天悯人之心,踊跃输将捐汇之款数千万,乃暴日不顾天良以德报怨,1926年乘我革命军兴出师横阻,而田中首相兴奏呈天皇,以灭中国为吞全亚之初步。”[1]
 

  在撰写《告回教世界同胞书》时,他边写边在埃及《金字塔报》上逐日连载,引起伊斯兰社会广泛关注。其后又加印5000册向各地各界分发。达浦生阿訇于1938年6月由沙儒诚陪同,到达印度加尔格达,《印度报》(中文)发消息称:“我国回族教育家抵加”。后来又前往孟买,在孟买停留20天。在印度,他拜会了印度联邦议会议员、印度伊斯兰教领袖穆罕默德·真纳(即后来的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对中国的抗日斗争极为同情,愿协助将《告回教世界同胞书》译成印度文,并印5000册代为发放各地。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抗战 时期 回族

上一篇:青海河湟穆斯林书画研究院 第二届领导班子调整名单
下一篇:尽己之力寻求伊斯兰世界的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