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概述
分享到:
2013-02-03 00:37:16 【来源:伊斯兰】 点击:

  内容摘要: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的研究始于1911年,其后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些代表人物、研究成果,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文中对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加以简短的评介,对了解日本的伊斯兰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 键 词:日本 中国伊斯兰教 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鲁忠慧(1965—),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叶,其研究历程发展至今,已近90年,经历了起步、繁盛、低迷、再发展的阶段,在其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研究中国伊斯兰的知名学者、专家,学术成果可观,并形成了其独有的研究特点。 


 

  一、日本研究中国伊斯兰的四个时期及其研究成果  

 

  (一)20世纪初至1930年起步阶段的研究及其成果

 

  明治以后,近代日本与中国的清朝政府建立了关系,而当时正值我国回族穆斯林反抗清政府压迫,回民起义不断发生之时。虽然当时日本的各家报纸对1895年、1896年的回民起义相继作了报道,但日本学术界此时尚未出现研究中国伊斯兰的文章。按日本学者的说法,1911年远藤佐佐喜及1912年桑原骘藏的论文应该是最早的研究中国伊斯兰的论文,即1911年远藤佐佐喜在《东洋学报》的创刊号第1卷第3号上的《有关支那的回回教》和桑原骘藏1912年在《文艺》(3—7)上的《创建清真寺碑》一文。此后,桑原开始倾注于伊斯兰与中国交通史的研究,并在这方面留下了重要的论述性考察文章。1915—1918年,桑原在《史学杂志》上连载了《有关宋末的提举市舶使西域人蒲寿庚》。1926年,桑原在《庆贺内藤博士六十诞辰中国学论丛》中发表了《有关隋唐时期的西域人》。桑原有关蒲寿庚的文章,在日本学术界非常有名并占据了重要地位。

 



 

 

  桑原之后,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的研究,从东西交通史到宗教史的研究,不断地向前发展,1918年《东洋学报》上刊登了石田干之助的《有关中国出版的回教文献》,这是最早被介绍到日本的“回教文献”目录。石田在文中列举了文献的目录、著者名、册数(或页数)、大小、出版年代等,所列文献95种,这些“回教文献”为汉语水平非常好的日本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利用自己精通汉语的优势,对中国的伊斯兰进行研究的桑田六郎便是这个时期很突出的日本学者之一。其文《有关回回》,1919年登载于《史学杂志》(30—12)上。1925年桑田在《纪念白鸟博士六十寿辰东洋史论》中,发表了《明末清初的回儒》。文中介绍了明末清初辈出的回儒(伊斯兰教学者)的略传及其著作。1926年桑田又在《东洋学报》(16—1)上发表了《礼拜巡礼》。1933 年桑田在《纪念市林博士古稀东洋史论丛》中发表了《有关刘智的采经书目》一文。文中就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第一人刘智在著《天方典礼》、《天方性理》时,对他所参照的、引用文献的原书名,进行了比较、论定和研究。最终判断出了刘智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之事。同时清楚地了解到了许多与苏非主义相关的东西。

 

  在远藤佐佐喜和桑原之前,虽有一些介绍中国伊斯兰方面的文章,但谈不上是研究论文。1906年的《外文时报》第61号上发表了户水宽人的《北京张家口的穆斯林》,只是一篇讲演文,但却是一篇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最早的报告文。同年,伊东忠太在《历史地理》(8—12 )上发表了《清真寺——支那的回教寺院》。这是一篇介绍中国清真寺独特建筑风格的文章。上述两篇文章,虽然早于远藤和桑原的文章,但因是非研究性论文,所以,日本学者认为远藤和桑原的文章,才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方面的开端之文,尤其是远藤佐佐喜的《有关支那的回回教》,被日本的学者称之为“占据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史第一席”的文章。

 

  在这个时期内,还有一些研究群体,如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国改信伊斯兰教的日本穆斯林,也对中国的伊斯兰进行着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日本穆斯林界的权威三田了一,据说是1920年前后改信了伊斯兰教,他曾于1920年三次在山口高等学校的《东亚经济研究》上发表了论文,都是以《中国的回回教》为题。文章介绍了中国穆斯林宗教生活。日本穆斯林佐佐间次郎1922年的《中国回教问题》,1923年的《中国穆斯林的过去、现在与学社的前进运动》,1924年的《中国穆斯林的研究》都是日本在中国伊斯兰研究史上的初期著作。田中建平1924年皈依了伊斯兰教,1924年夏季,实现了去圣地麦加朝觐的愿望,1925年他的《伊斯兰圣地朝觐白云游记》在济南出版,全书共330页,此书属于游记, 书的上篇“向西向西”叙述了与中国伊斯兰相关的非常有趣的事。1922年,田中将玫逊的有关刘智的《天方至圣实录年谱》的英译本译为日文。1941年,即田中去世之后,其日译本发行。

 

  日本穆斯林川村狂堂,居住在北京,从事中国伊斯兰研究,1927年设立了“回教研究会”,并创办了月刊杂志《回教》。杂志于1927 年5月15日发行。这是一份最早的日语的有关中国伊斯兰教专门杂志,所载文章,大部分是川村本人所写,内容多属介绍、启蒙性文章,共计18册,此刊因川村去“中国中南”,于1929年5月休刊。

 

  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研究群体,即来自日本政府的“研究”,日本为其侵略中国的“大陆经营”计划而作准备,在相应的机构中,也开始了对中国伊斯兰的研究。

 

  1914年,日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登上了垂涎已久的山东半岛,占领青岛,于1915年逼迫中国北京政府与之签订了“二十一条”,企图独占山东权益,继续驻留军队。当时在山东省以济南为中心沿着大运河居住着许多回族,这些回族穆斯林在当地经济界具有相当势力,这种情况引起了日本的青岛守备军的“关注”。在此情势下,1922年,大村之一的《支那的回教问题》一书出版,此书包括2页附图和13章内容, 这是用日文撰写的最早的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书,且偏重现状分析,书中史实方面的错误较多,但其中第八章“中国回教代表性地方及其势力”有附图,即“甘肃新疆官回两军比较概见图”,对了解1920年中国西北政治军事势力状况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1924年,由满铁庶务部调查课主办,由大宰松三郎执笔的《支那穆斯林研究》一书完成,书分五章,概括叙述了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历史与现状。

 

  从以上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研究的状况来看,其研究群体可大致分为三个:一个是纯学问研究,一个是在中国皈依了伊斯兰教的日本穆斯林的研究,一个是日本政府为配合侵华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日本 中国 伊斯兰教 研究

上一篇:北京伊斯兰教研究
下一篇:寻找回来的伊斯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