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婚礼
分享到:
2013-12-24 11:50:12 【来源:】 点击:

【详细介绍撒拉族婚礼】

         一提起撒拉族、人们自然会想起民间广为流传的《骆驼泉的故事》和那古老质朴的《骆驼戏》。

         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自治县的街子地方有一眼清泉,泉水从一峰很像卧地的白石头骆驼的口里喷出来,人们叫它“骆驼泉”。

        传说很久以前、阿合莽和尕勒莽两兄弟率领一批撒鲁尔人,翻过无数的冰山雪岭,越过无数的沙漠草滩、来到街子地方打尖(旅涂中暂时的休息谓之“打尖”)。他们是从中亚撒马尔罕来的。因那里的国王嫉贤妒能,千方百计迫害德高望重的阿合莽兄弟,所以兄弟两被迫离开撒马尔罕。和他们同行的有十八个撒鲁尔人和一匹白骆驼。临行之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上人”为他们念诵《古兰经》,嘱咐他们带上撒马尔罕一碗土,一瓶水。并对他们说,如果哪里水土与这里的水土重量相同,便可在哪里安家。当他们来到青海省循化街子地方时、白骆驼变成了石骆驼,还从石骆驼的口里喷出一眼清泉。他们秤秤水土和家乡带来的一样重。从此撒鲁尔人便在这里住下,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撒拉族。

        撒拉族人对骆驼泉怀有深厚的感情。不仅有传说在民间流传,而且在撒拉族的婚礼上,还要专门演出《骆驼戏》。借此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忘记先祖的功德。撒拉族的骆驼戏一般由四人表演,二人反穿皮袄,装扮成骆驼;一人演蒙古人,另一人扮演阿旬。阿訇身穿长袍,头上缠白毛巾、手持拐杖,牵着骆驼,与蒙古人一问一答、叙述撒拉族从遥远的撒马尔罕迁徒到街子的经历。如其中的一段台词说:

     蒙古人:阿訇,阿訇!
    阿訇:奥!
     蒙古人:你这是从哪里来?
    阿訇:我从撒马尔罕来。
     蒙古人:你牵的这毛长长的,脖子弯弯的,腿高高的是什么?
    阿訇:是骆驼。
     蒙古人:上面驮的是什么?
    阿訇:30本《古兰经》,一杆秤、一个戥子、一碗水、一碗土。
     蒙古人:你到哪里去?
    阿訇:到逊尼(中国)地方传经去。


       《骆驼戏》的后半部分,由阿旬用撒拉族语言吟唱,主要叙述撒;拉族祖先迁徒的故事。唱词中不断用判断句形式提问,台下的观众用 “行”、“对”、“是”做出应答,演员和观众情感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撒拉族的婚礼仪式上,除演出骆驼戏外,还有许多婚礼仪式也独具特色。撒拉族的婚礼也讲究哭嫁,唱哭嫁歌“撒赫稀”。但它只是姑娘出嫁前抒发苦衷的唱调,内容多是对亲友和前来贺喜的人们的祝愿和答谢,如:

        善神般的叔叔伯伯们呀,尽管你们帮不了钱财,
        请你们开开金口,说几句暖心的话儿,也胜过万两黄金。
        仙女似的婶婶大嫂们呀,尽管你们帮不了钱财,
        请你们迈动金步,背两桶清亮的河水,恩情也比黄河深。


       和土家族等民族的哭嫁习俗不同,撒拉族姑娘哭嫁时不骂媒人。在撒拉族,不论男女都以做媒人为荣。他们认为为青年男女搭鹊桥,当红娘,成全一桩婚事,就等于积了一座“米那勒”(撒拉语,意为清真寺里的唤礼塔),被视为功德无量。所以人人乐意为之奔跑,并且不希望得到任何报酬。这种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保留到今天。

       撒拉族婚俗,历来反对送过重的彩礼。在民间婚礼中,送彩礼的声势虽然很大,但所送的彩礼却并不多。相传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哈其麦和阿里成婚时,阿里家贫如洗,只有一升大麦,一个手推磨和一床破旧的铺盖。哈其麦非常寒心,对父亲哭诉。先知大不以为然,耐心启迪说,人在世上要知足,有这点家当就应该感谢真主了。哈其麦听了,转忧为喜。撤拉族人一直以此为楷模,忠实履行先知的遗言。所以撒拉族对结婚时摆阔气、讲排场、重物轻人表示不满、婚礼一般比较俭朴。

       按照传统婚俗,撤拉人在结婚时,新郎要到女方家去接亲。届时要请阿訇念诵证婚词。念证婚词时,一般不进女家门,环坐于门外野地或广场上,新郎在阿訇面前,新娘在屋里炕脚跪听。阿訇念完证婚词,将核桃、红枣、油炸面豆撤给众人,祝新婚夫妇早得贵子。

        到了掌灯时分,梳妆好了的新娘由阿舅(即舅舅)和叔伯长辈左右搀扶,向后退着走出大门,从左至右绕迎亲的乘骑一周(有的地方是在场院里绕三团),然后登上前来迎亲的骡马,由女家将新娘陪送到男家。

       在去男家的路上,凡遇有同村的女子先嫁于途中村子的,称之为“乡女”。这些先嫁的女子,都要捧出清茶食品招待迎亲者。如果这一家和男方家同村,还要给女家报信。告诉男家“挤门”的情况,好使送亲者有所准备。

       新娘的乘骑来到男方家门口,只见村里的小伙子们都聚拢在男方家门口,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阻挡新娘入门,这就叫做“挤门”。女家送亲的人,由一位长辈抱着新娘要进洞房,但双方互不相让,你冲我撞、往往在混乱中将新娘拥入洞房。“挤门”的胜负,取决于双方人数的多少。

       撒拉族闹洞房是婚礼的另一高潮。当新娘举行过揭面纱仪式,在洞房坐定之后,年轻人便开始演出一场欢庆戏谑的闹剧。他们将新郎的父亲,哥哥,阿舅捉来,在他们脸上涂上锅烟,戴上破草帽,尽情丑化一番,强拉进洞房,让新娘辨认。在这种热闹非凡的气氛中,一切尊卑观念被彻底扫荡了。闹剧何时结束,就看男方家肯不肯给恶作剧的炮制者以可观的赏钱。之后,开始演出传统的骆驼戏,婚礼的高潮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当婚礼完毕时,还要请民间艺人给大家演唱婚礼赞词。赞词对所有的长辈、阿舅、媒人、婚礼办事人、男女老幼、至亲好友、贵宾嘉客都要一一颂赞。最后,祝颂人以女家代表的身份,对亲家母备加叮嘱:亲家母,请细听:

     几句话儿记在心,雁过要留声,人亡要留名,
     姑娘身价虽高岁数轻,没出过大门少见闻;
     说高了,海涵的度量多宽容,说低了,风过耳旁莫嫉恨。
     用草秋喂成猫头鹰,用肉食养壮大鲲鹏,惹人笑,引人赞,全在你的指引哩。


         民间艺人口若悬河的赞词,等于为两家的姻缘做了总结。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国家级 物质文化 遗产

上一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花儿
下一篇:克利夫兰美术馆获赠印度伊斯兰艺术重要收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