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伊斯兰教
分享到:
2013-07-05 16:13:55 【来源:】 点击:

 

    阿塞拜疆伊斯兰教  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中亚西北部外高加索东部。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人口714.56万(1990)。主要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俄罗斯等民族。居民70~80%为穆斯林。

 

 

     阿塞拜疆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巴库。7世纪下半叶,随着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的对外扩张,已有数十名阿拉伯穆斯林移居至此,后阿塞拜疆全境为阿拉伯军队占领,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11~14世纪先后遭到塞尔柱突厥人、蒙古鞑靼人和帖木儿的入侵。16~18世纪为萨法维王朝统治,成为伊朗和土耳其争夺的对象。

 

 

     18世纪中期分裂为附属伊朗的诸多封建王朝。1813年后北部地区被并入俄国。1920年成立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年成为苏联一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30日宣告独立,易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穆斯林多属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东北部的塔特人属逊尼派的沙斐仪教法学派。

 

 

    苏联解体前,伊斯兰教事务由设在巴库的外高加索及全苏什叶派穆斯林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负责,解体后建有独立的管理机构。伊斯兰教对阿塞拜疆穆斯林的日常生活影响很深。他们遵循什叶派的典制、法规、礼俗,过“阿舒拉”节,上演纪念什叶派殉教伊玛目的剧目,严守什叶派教法传统,具有较强的团结意识。

 

 

    全国有1000多座清真寺(1991),以巴库的梅切特清真大寺和巴库清真寺最为古老。大多数清真寺设有古兰经学习班,约有80万穆斯林参加学习。巴库还建有沙达比经学院,优秀毕业生保送到伊朗深造。巴库电视台每周播放1次《古兰经》专题节目。因文化亲缘关系,独立后更加重视同伊朗的关系。

 

 

    1991年12月9日,在伊朗的大力支持下,被接纳为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 (黄陵渝)阿师格(al-‘Ashiq) 中国明末采华的印度苏菲派传教师。亦称“大西天欣度师”。生卒年不详。《欣度师以麻呢解缘起疏》记其外貌、事迹云:隆准环眼,高额长髯,雄奇魁伟;行程10万余里,遨游13载,从印度来华传教,至南京,被时人目为云游胡僧,独临潼著名经师张少山识之为有道之士。

 

 

    聪明天纵,知颖迈伦,每于松风月露之下,晤言性道,考证古今,言天人之奥,穷性命之微,究理道之旨,谈修证之功,评圣贤之往事,剖身世之真幻,以至经史百家,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豁然若发蒙又邃然莫可测也。

 

 

    崇祯十一年(1638)春,收年过半百游学南京的张中为弟子,传授伊斯兰教认主学《以麻呢穆直默勒)(al-Iman al-Mujmal,总信词)。主要观点:认为伊斯兰教“最要莫先乎认主,而认主之窍妙处曰以麻呢”,即坚定信仰,真主是超物质的客观存在,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真主妙用的体现,“我归顺真主就如他”,故“真主不必他求,而我可证”,只须认识自己,即可认识真主。

 

 

    后张中据其所授内容及个人体会,写出了《归真总义》一书,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早期代表作者之一,在中国穆斯林中有一定影响。

 

 

    来源: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塞拜疆 伊斯兰教

上一篇:阿皮孜
下一篇:阿斯凯里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