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达里教派起义
分享到:
2013-07-09 09:52:38 【来源:】 点击:

 

    比达里教派起义(Intifadah Paderi)  19世纪上半叶印尼比达里教派穆斯林抗击荷兰殖民者入侵的武装起义。亦称巴德利教派运动。1803年,印尼从麦加朝觐回来的3名哈吉传播瓦哈比教派教义,在其思想影响下形成新教派,因其领导者多是从亚齐比达里港去朝觐归来的传教师,故名。

 

 

     伊斯兰教改革家穆罕默德·沙哈布(1772~1864)在朋佐尔建立比达里教派中心,向米南加保地区大力传播该派教义。他提出“纯洁伊斯兰教”的口号,主张恢复伊斯兰教早期的原旨教义,恪守伊斯兰教法和道德规范,反对老教派及封建领主的统治,提出以父系家长制代替母系家长制,抨击背离伊斯兰教的陈规陋习,得到广大下层穆斯林的拥护。后组建军队,经过激烈持久的宗教战争,打败旧教派代表的贵族势力,占领米南加保地区。沙哈布被拥为领袖,自称伊玛目·朋佐尔。

 

 

     1819年,荷兰殖民者侵占西苏门答腊巴东等地,以旧教派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投靠荷兰殖民当局,企图靠荷军力量消灭比达里教派,恢复自己的传统权力。1821年4月,荷兰殖民当局派兵进攻比达里教派控制的地区。伊玛目·朋佐尔遂率5万人军队,发动抗荷起义,并号召人民奋起,参加抗击荷兰侵略军的“圣战”,起义波及米南加保大部分地区。在苏里特艾尔、西马旺、塔拉达塔、林陶、巴东希里尔等重要战役中,起义军沉重打击了荷兰侵略军。

 

 

     1824年,荷兰殖民者为争取喘息时间,重新部署兵力,同伊玛目·朋佐尔签订了《马桑和约》,承认比达里教派所占据领地的统治权,不干涉居民的宗教信仰和事务。1830年,荷兰殖民者镇压了爪哇蒂博·尼哥罗起义后,调兵遣将,加强对比达里起义军的攻势。1832年荷军先后占领了起义军的军事据点阿加姆、朋佐尔和利马普鲁科托,大肆抢劫杀戮,毁坏清真寺和穆斯林墓地。

 

 

     1833年1月,伊玛目·朋佐尔率领起义军夺回朋佐尔地区。同年4月,老教派的一些爱国领袖和比达里教派联合发表《巴卡尔鲁荣号召书》,号召两大教派穆斯林联合抗荷。从此,起义军力量壮大,多次击退荷军对朋佐尔发动的进攻。于是,荷兰殖民者一方面采取分化瓦解政策,收买旧教派上层及封建贵族,另一方面采取碉堡战术和壕沟战术,切断起义军各地之间的联系。

 

 

     1837年8月,荷军集中优势兵力,终于攻占朋佐尔。10月28日,荷军以举行和谈为名,在达巴鲁普将朋佐尔逮捕,后流放安汶。比达里教派长达16年的抗荷斗争,是印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运动的光辉历史篇章。

 

 

 

 

     来源: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本分
下一篇:比克特西教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