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回族的来源及其伊斯兰教
分享到:
2014-02-08 00:44:59 【来源:穆斯林】 点击:


    语言文字

     青海回族通用汉语文,以青海方言为主,在民族内部和宗教生活中,也保留着一些阿拉伯、波斯等语的词汇。同时,还创造出许多以汉字组成、表述某种特殊含义的生活和宗教语汇,这部分词汇一般称经堂语。另外,青海回族与周围的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也交往甚广,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的不少词汇也逐渐融化在回族的语言中。

    回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民族来源的多元性,历史上先后使用过多种文字,这和先后使用过的多种语言一样。由于伊斯兰教的关系,回族从先民时期开始至今,在宗教生活和经堂教育中,仍然使用阿拉伯语文和波斯语文,但使用范围仅限于宗教职业人员中。自从回族形成民族共同体后,逐步以汉语文为回族使用的共同语文,并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汉语文在回族中得到普及,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人数越来越多。甚至在宗教界也大量使用汉语文,不但出现了许多经堂语,而且出现了大量汉文译著的宗教经典,回族人民称其为“汉克塔布”。

    文化艺术

    回族先民们入华后,认真学习和吸收汉文化,他们不仅学会了汉语、汉文,而且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等,他们创作出了许多新的文学作品,丰富了祖国文化的宝库。青海回族中由于各种原因,本民族文人极少,成文的文学、艺术作品则更少。然而,广大的回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粗犷激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以口传形式流传于民间。这些民间文学大体可以分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宴席曲、歌谣、民间谚语、歇后语等诸种体裁。

    神 话

    神话产生于人类远古时期,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的原始理解的具有高度幻想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回族形成的历史较晚,似乎无神话可言。然而回族的形成实际上是阿拉伯、波斯以及汉、蒙古、藏等古老民族在中国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回族不仅有神话,而且是集各民族神话于一体的,具有多元的、丰富的、多民族的特色。其中流传比较广泛的有解释人类起源的神话,诸如《阿丹与海娃》、《人祖阿丹》、《洪水泼天》等等:也有反映伊斯兰教创立、圣战等方面的神话,如《蜘蛛鸽子救圣人》、《七人一狗》、《古尔邦的来历》、《天仙与圣人》等等。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对待这些神话故事,也像对待经典、教律一样,铭记在心,代代相传。这些神话往往被阿訇或老人们以"瓦尔兹"的形式,作为劝化人心的教材,伴随宗教的传播而流传于回族之中,在流传的过程中又经回族劳动人民的艺术加工和编织,赋予了许多本民族的特色。

     传 说

     青海回族的民间传说在整个回族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品数量和内容都很丰富。从一定意义上讲,回族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口传的历史",它伴随着回族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为人们了解回族的历史发展、劳动生产、风俗人情、地方特色等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材料。青海回族民间传说有族源的传说和历史人物的传说两类。在这些传说中,编织者以一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赋予每个故事以传奇的色彩,赋予每个历史人物形象以神奇超人的智慧和力量,在神化色彩之上还涂有一层浓郁的宗教色彩。其中较为典型的传说有:
  《回回的来源》、《格斯、尕斯、宛尕斯》、《青海回回南京来》、《马来迟》、《杨保元》、《鲜美珍》、《羊脚巴的来历》等等,还有许多是反映清代回族起义斗争的传说,如《光绪二十一年》、《水咕咚巷》、《苏四十三》、《黑城子起义》、《马文义》等等。

     民间故事

     回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创作了许多民间故事,反映出他们在各个时期的各种生活与斗争,表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思想风貌的各个侧面。以其内容可以分为这样几类:1、表现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故事,如流传于青海、甘肃一带的《阿布杜的故事》,就是塑造了一个聪明机智,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回族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还有《国王、木匠、和尚》、《五只羊》、《松子克卖香》等等,这一类型的故事在回族民间故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反映青海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的爱情婚姻的故事,如《阿里和他的白鸽子》、《天鹅与猎人》、《蜜蜂当媒》,《金口弦人》、《尕女婿》等等。3、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故事,如《孝顺的媳妇》、《聪明的儿媳》、《长信与短信》、《奶盆里喂蛇》等等。4、以揭露嘲笑敌人的讽刺故事以及富有童话趣味的动物故事。诸如《吃人婆》、《碎钉子换饭》、《猫与狗》、《锅漏》、《熊阿舅》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收集了许多青海回族民间故事,并整理出版了《青海回族民间故事》一书,较集中地选载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80多段,另外在《青海民间文学》、《河湟民间文学》等刊物、杂志中,也先后收集发表了很多回族民间故事。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青海 回族

上一篇:清代中后期回族移居伊犁述略
下一篇:云南日报:沙甸镇的变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