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后人今何在
分享到:
2014-07-04 16:58:28 【来源:】 点击:


马国超向记者讲起父亲和奶奶的事迹

  “父亲的临终嘱托,成为我整个人生的坚强信念……”

  “虽然没有亲身参加战斗、拿枪打击敌人,但是目睹了日本鬼子和汉奸屠杀咱老百姓,因此深知好日子来之不易。我只有一条路可走——努力学习!”

  这是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我开车进入海军航空兵大院。阳光暖暖地照下来,照在生机盎然的苍松翠柏上,也照在那幢犹如舰艇一般挺拔的办公大楼上。我的采访对象——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儿子马国超就在这幢大楼里面等候着我。

  父亲临终写下“中国”二字

  “1939年的农历腊月初二,我出生在河北省献县。母亲生我的那个村子叫辛庄,乡亲们都是回民。建国以后,这个回民村就以我父亲的名字命名,叫本斋村,现在叫做本斋乡。

  “小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在老家待过,一直跟着回民支队跑,到了一个地方,常常是回民支队住在西村,我和母亲就住在东村,一直到1944年2月7日父亲去世。”

  在《民族英雄》一书中,马国超这样写道:“1944年的春天来到了冀鲁豫边区,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冰消雪融的时节。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同志却病倒了!这天早晨,战士们从各个驻地陆陆续续地来到村南头一个院落前,脸上浮现出悲痛的神情。大家都不说话,只是用眼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这天早晨,马国超跟随母亲和姐姐来到父亲的病床前。出现在他眼前的,是父亲那张消瘦的脸。马本斋的病,是脖子后面长了一个黄豆大的小疮,中医叫做“砍头疮”,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疔疮。当时,医生给马本斋开刀已经几天了,但马本斋一直处在昏迷状态当中。

  谁都没有料到,疮毒扩散,马本斋的病已经转化为急性肺炎。临终前,他拧开钢笔,吃力地写下“中国”二字,叮嘱儿子要像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一样,“把整个生命献给中国!”马国超多么希望父亲再为自己多写几个字啊,然而,马本斋半坐在床上,停止了呼吸。战士们痛哭的声音,像惊雷一样从马国超的心头滚过……

  只有一条路可走——努力学习

  1945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胜利,马国超姐弟俩跟随母亲孙淑芳回到河北献县老家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52年的夏天,他被组织上送进北京。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同志笑着迎接他,说:“呵,是马本斋的儿子啊!”立即吩咐秘书把马国超送到牛街的回民学院(现在的回民中学)第二附属小学去读书。三个月以后,原华北军区司令员、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吕正操将军听说马本斋的儿子在北京,又把他转到了华北军区八一学校。在这所专门培养干部子弟的学校里,马国超有幸和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孩子成为同学,并且在一起学习与生活。他认识了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叶挺的儿子叶正光,罗瑞卿的儿子罗小青等。他说:“这些高级领导人的孩子都很朴实,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好的品质。”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几乎是半军事化管理,早上统一起床,统一出操,晚上统一上晚自习,统一熄灯,加上老师包括炊事员都是军人,因此,“这一切对于我们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起了很大的作用。”

  党的关心和爱护让马国超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促使他格外刻苦用功地学习。他说:“我虽然没有亲身参加过战斗,拿枪打击敌人,但是目睹了日本鬼子和汉奸屠杀咱老百姓,因此深知好日子来之不易。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将来报效国家和人民,我只有一条路可走——努力学习!”

  从当战士开始,一直到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一切听从党的安排,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不忘做一名出色的战士

  1959年8月,马国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海军系的一名学员。当他一身戎装地出现在母亲面前时,孙淑芳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一字一句地对儿子说:“孩子,千万别忘记你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大学毕业以后到部队好好锻炼自己,做一名出色的战士!”

  “四年的军事院校生活,对帮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至关重要。大学毕业前夕,组织上依然对我很关心,问我毕业以后想上哪里去。我坚定地回答说:当然去部队!”

  于是,马国超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海测大队,从此开始了风里来浪里去的海军生涯。他牢记父亲的遗言和母亲的嘱咐,勇敢地迎接惊涛骇浪的考验。“蓝色披肩抖落满天星光/黑色飘带送走弯弯的月亮/水兵把美丽的早晨从海里捞起/高高举起一轮早醒的太阳。风里来浪里去年年耕耘/种出的和平花四季飘香/热情的太阳向大海微笑/亲切问候那远航的儿郎。晨风送来妈妈的嘱托/蓝色国门交给儿的手上/啊,太阳,太阳,太阳/鲜红的太阳挂在军舰上/是授给战士的金色奖章……”

  马国超记不清自己写了多少歌颂海军、抒发胸臆的诗歌,只知道海风吹硬了自己的性格,海浪把自己的人生信念摔打得更加坚定。

  领导发现了马国超的才华,把他调到海测大队政治处当文化干事。他组织干部战士绘画、唱歌、赛球、举办文艺汇演,把部队生活搞得热火朝天。

  性格开朗的马国超也有感到郁闷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干事”一当就当了17年,“这个记录恐怕在全军都少见”。在“进步”这个问题上,作为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儿子,他相信要依靠真才实学,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而不是靠托关系找门子。曾经有人劝他去拜访一下当年他父亲的领导和战友,因为这些人大多数是国家和军队的领导干部,但马国超没有这样去做。后来,军队实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时,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年纪又轻的马国超被提拔为海军政治部群工部副部长,一年以后被提升为部长。他积极组织部队和地方开展“舰、市挂钩,军民共建”活动,要求用祖国城市的名字命名的舰艇与这些城市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慰问,互相鼓舞”。这项活动在军队和地方形成很大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不久,他又被调到海军政治部秘书长的职位上。他感觉到党和军队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为部队办实事,做好事。

  1995年,马国超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海军航空兵副政委(正军职)。1997年,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老百姓对民族英雄充满怀念和敬重

  做群众工作,并不在于我说话有多重的分量,而在于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对民族英雄、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敬仰,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信赖,因为英雄与先烈都是党教育和培养起来的战士。

  马国超给我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海南三亚市有一个回民镇,住的全部是回民。这个镇和我们部队的机场相邻。我们的机场很大,有很多空地,这是机场的需要。但是老百姓不了解,在机场的这些空地里种上了蔬菜和庄稼,对飞机的正常起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论部队怎么做工作,这个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最后地方政府出面,也难以解决。于是,这个矛盾就成了个老大难问题。

  “问题反映到总政群工部的领导那里,领导经过考虑,决定让我去解决。我飞到三亚,刚刚住进机场的招待所,就听说回民镇的老百姓骑着摩托车赶来了,邀请我:‘到镇上看看去!’我坐他们的摩托车来到镇上,好多回族群众夹道欢迎我。参观完清真寺,我言归正传地对他们说:‘咱们回族老百姓一向是通情达理的,也十分仗义。当年,为了中国革命,为了支援解放军,多少回族兄弟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机场闲置一些空地,那是国防的需要。咱们回回和部队争地多不合适啊,传出去,对咱的影响很不好……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老乡们就喊开了,说:‘马将军,请您放心,我们马上把庄稼收了,把地退了。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到机场种地了!’”

  马国超说:“还有一次,有个地方的群众和我们的海军战士发生了纠纷,地方群众不依不饶。问题反映到北京,组织上让我出面解决,我就去了。到部队以后,听说当地公安局来人打听‘北京来了一个什么人?’部队的同志就如实相告。他们一听都愣住了,说为了调解这么一件事情,北京不但派来一个将军,而且这个将军还是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后代,急忙表示:‘这个问题不用麻烦马将军了,由我们去做群众的工作!’最后,这个纠纷非常圆满地化解了。”

  在讲这两个故事的时候,马国超的表情深沉而凝重,仿佛不是在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两件事情。他意味深长地说:“做群众工作,并不是我说话的分量有多重,也并不是我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像这样的矛盾和纠纷之所以能够圆满地解决,在于老百姓对我们党的民族英雄,对老一代革命战士的怀念和敬重。”

  马国超还讲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次在新疆乌鲁木齐街头,几位同行的政协委员被新疆人戴的小花帽吸引住了,便与一位摆摊儿的老板砍价。但怎么砍,老板就是不让价。这时,一位委员忽然指着马国超问老板:“您知道他是谁吗?”老板说:“你们都是从内地来的,谁知道是谁?”那位委员接着问:“那您知道回民支队吗?”老板认真地说“知道。”“他就是马本斋的儿子!”这位政协委员刚一说完,那个老板惊讶得“啊”了一声,立刻热情地说:“你们别买了,我给你们每人送一顶!”几位政协委员一听,哪能白要啊,也不好意思买了,急忙回头往车上走。不料那位老板手里拿着好几顶帽子,一路小跑着追到汽车上,非要给每人送一顶不可。 (摘自《三月风》作者 刘青)

实习编辑:小伊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本斋 后人 英雄

上一篇:三亞海棠灣40多座穆斯林古墓的“千年故事”
下一篇:青州城里的昭德街与真教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