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的无界、文化的多元与信仰的纯洁
分享到:
2014-02-06 16:22:36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灵性的无界、文化的多元与信仰的纯洁
――魏老师“宗教社会学”课堂思考


 

      课堂背景: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下午两点,公教二楼2415教室,魏德东老师讲“宗教与社会学”,主题是灵性的普世性,以及建构多元一体宗教体系的构想。

      何谓灵性?通俗来讲,指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对于宗教信仰而言,灵性指的是对真理的顿悟,有时也指超验的灵魂。总之,灵性处于感性与理性之上,是超越肉体,超越物质的精神向往。伊斯兰教将其称为“讨菲格”(阿拉伯语音译),指能获得真主引导的灵光。在宗教概念中,灵性是至上存在的恩赐,在哲学概念中,灵性似乎是指人性中潜在的精气神或者指宋明理学所说的理与气。

      魏老师对灵性的界定是:“拥有生命的终极关怀,但又没有具体的宗教归属的存在。”言外之意,灵性是人的共同属性,每个人都有超越感性与理性的精神守望,但每个人的灵性不一定都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出现。魏老师举例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美社会出现了有信仰无归属的现象,即,相信有终极关怀,但不归属某一宗教,或有灵性而无宗教信仰,或者在多元信仰中彰显灵性。有灵性而无宗教归属的人数在美国占有近20%的比例,而且此比例还在增长之中。

      之后魏老师又将视线转向国内,他强调说:“中国人的信仰从历史上就是多元的。一个中国人是很难界定自己是哪个教的教徒。”“中国人的信仰是灵性式的,不是宗教式的。”

      魏老师的观点似乎是,以灵性之光冲破宗教壁垒,实现多元一体的信仰模式。正如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成功范式那样:学佛先学儒家经典,如《弟子规》,又如道教的王重阳把三教的经典当作自己的经典等。当然,魏老师强调说:“三教合一,不是混同的一,是有教派分割的,有区别又有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奥妙之处。”

      然而问题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成功范式是个例,还是在任何宗教间均可搭建的普遍范式?如果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包括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在内的一神教,是否存在可能?即五教合一,多元一体。我认为,现实性不大。因为儒家本身并不是宗教,而佛道二教一开始并非是建立在真正意义的宗教基础之上的。释迦牟尼创教是建立在去除梵天至上神信仰的修行觉悟之上,到了大乘佛教,才将佛陀神化,遂成为一种宗教。而且今天佛教界许多学者基本上不承认自己是宗教,他们说,我们非宗教非哲学,我们是佛法,不是宗教。道教是从道家思想中演变出来的,其组织性很弱,并不具备宗教的全部属性。因此,从本源上讲,佛教、道教和儒家一样只是一种人生哲学。因此,儒释道和一神教并没有可比性。因为一神教的信仰是强调主体性的,只有纯粹才能专注,只有专注才能虔诚。因此,信仰是能不兼容,不能搞多元的。而一神教的文化是可以兼容并蓄的,是宽容的。后者(文化)具有与儒释道一样的合一性。正是前者(信仰上)的不兼容才凸显了一神教鲜明而恒定的宗教属性。

      易中天先生曾说:“多中心即无中心,多信仰就是无信仰。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真正的信仰一定是一神教,而提供这个开放平台的一定是无信仰的平台。这是中华文明无信仰的好处,当然,也有坏处。即,核心价值观不能恒定。”1易中天将中华文明比作水,将伊斯兰文明比作奶,将基督文明比作酒,将犹太文明比作油。相比之下,中华文明最宽容,因为,水可以接纳一切,也可以稀释一切。故,中华文明可以为彼此冲突的异质文明提供对话的平台。但水毕竟是水,它很难体现出自我的主体价值,即易中天所说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价值观不能恒定。最终可能水将不水。正如魏老师曾言:中华文化是娘们文化,太阴柔,虽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却扛不住,一味地包容,未免缺乏阳刚。

      易中天以印度为例,他说:“印度的问题最容易回答:他们从来就没有过统一而持久的宗教和信仰。孔雀王朝信佛,笈多王朝信婆罗门,突厥人的德里苏丹王朝、蒙古人的莫卧儿王朝,则都信伊斯兰教。现代印度,更是婆罗门、伊斯兰、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多元并存,就像一杯鸡尾酒。如此多元多变多种族,保住自己就不容易,哪里还能走向世界?于是就连是否存在统一而连续的印度文明,至今都没有定论。”2

      综上所述,以灵性之光冲破宗教壁垒,实现多元一体的信仰模式,只能成为儒释道之间的一种成功范例。伊斯兰具有与众不同的信仰体系和恒定的价值观,她不反对灵性的无界,不反对文化的多元,但坚决反对信仰的兼容与教义的混和。
―――――――――――――――――――――――――――――――――――――――
注:
1、5月17日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摘要
2、5月17日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摘要



责任编辑:贝贝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灵性 无界 文化 多元 信仰 纯洁 刘学强

上一篇:刘学强:封斋的外教人
下一篇:刘学强:由回汉通婚说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