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良
马明良,留学回国人员,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
热门排行
马明良:再论伊斯兰教的和平观—兼及“吉哈德”理念
分享到:
2014-03-05 08:45:24 【来源:】 点击:

 

       战争无疑会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痛苦,而和平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安宁和幸福。人们酷爱和平,而厌恶战争。世界各大宗教都谴责战争,提倡和平;伊斯兰教更不例外。然而,近百年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由于它在地缘政治中所占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它所具有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它成为列强逐鹿和各种矛盾的焦点,从而战火不断,硝烟四起,成为多事之地,伊斯兰教被西方有些媒体借机描绘成好战的恐怖主义的宗教,穆斯林被妖魔化,动辄被称为“恐怖分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有必要进一步阐释伊斯兰教的和平观。

一、崇尚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

       如果透过弥漫于伊斯兰教的之上的烟雾,深入探索,冷静分析,就会发现,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和平,厌恶暴力的宗教。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

        首先,从伊斯兰教的名称来看,它没有以其先知的名字被命名,也没有以它的发祥地的地名被命名,它超越了所有这些个人的、民族的、地域的界限,而被命名为“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其含义就是“和平”,与“战争”、“仇恨”、“恐怖”相对,旨在强调反对战争,消除仇恨,传播和平。

       其次,从穆斯林之间见面时的问候语来看,也体现了和平的宗旨。穆斯林相见,既不问:“你吃了吗?”也不说“在哪儿高就?”,而是用一句既特别又普通的问候语:“安色俩目阿来以库穆”,意思是:愿真主赐你平安!无论是亲友熟人见面,还是萍水相逢,素不相识,都用这种方式问候。答词是:“瓦阿来以库穆色俩目”,意思是愿真主也赐你平安!也就是说,穆斯林把和平置于吃饭、升官发财之上,当作一个首要的目标和愿望来追求。

       第三,从伊斯兰教的经典来考察,和平也是其主旨之一。《古兰经》处处强调和平,反复申言和平,总共有40多处讲到了和平,试举几例:“至仁主的仆人是在大地上谦虚而行的;当愚人们以恶言伤害他们时,他们说:和平”(25:63)。“当他们听到恶言的时候,立即退避,他们说:‘我们有我们的行为,你们有你们的行为。祝你们平安!我们不求愚人的友谊’”(28:55)。。在伊斯兰教中其地位仅次于《古兰经》的《圣训》也不厌其烦地倡导和平,赞美和平。当年当有的人问先知穆罕穆德“穆斯林”是什么人时,他简洁明了地回答:“穆斯林是指他人能从其手和舌得到安宁(和平)的人”,即真正的穆斯林从来不用言语和行为伤害别人,使人不得安宁;相反,穆斯林是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都致力于和平的人。

       爱是和平的真正动力。当有人问先知穆罕穆德一个人何以得救时,他把爱作为得救的条件之一,他说:“任何人不可能进入乐园,除非凭着信仰;任何人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除非凭着对他人之爱”。又说:“爱人如爱己,方为真信士”。

二、提倡不同信仰者之间应和平共处

        那么,伊斯兰教所说爱与和平仅限于穆斯林之间吗?伊斯兰教提倡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民族主义吗?不是的,伊斯兰教所讲的爱与和平其内涵是深刻的,其外延是宽广的。伊斯兰教所提倡的爱,不限于其信仰者之间,而广及于全人类,无论民族、种族、肤色、语言、国籍、贫富、强弱、智愚,乃至宗教信仰。《古兰经》明确指出:“未曾因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你们的家园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真主确是喜爱公平者的”(60:8)。也就是说,即便是宗教信仰不同,只要对方不加害于人,也应爱怜他们,与他们和睦相处。《圣训》则直截了当地说道:“谁伤害非穆斯林,谁就不是穆斯林”。“谁伤害被保护民,谁就等于伤害了我”。

       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30年率领穆斯林大军由麦地那打回故乡麦加,人们预料这回他要报复那些曾经迫害过他甚至企图谋杀他、双手沾满穆斯林鲜血的麦加贵族当中的多神教徒,而他却一一赦免了他们,表现了伊斯兰的仁爱与和平精神。在他之后,随着哈里发国家版图的扩大,境内的非穆斯林越来越多,穆斯林与基督徒、犹太教徒、拜火教徒和其他宗教徒和睦相处。非穆斯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格尊严得到法律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第二任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时代(公元634——644年),他根据经训精神做出规定:凡是年龄达到60岁的“吉米人”(受伊斯兰法保护的非穆斯林)均从国库得到一笔养老金。非穆斯林中有才能的人还受到重用,如阿拔斯王朝时代(750——1258年)国家的最高科研机构智慧宫中的翻译馆的馆长聘请一位基督教徒担任。至于中国穆斯林(中国有2000多万穆斯林)很久以来与全国其他各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共同开发了祖国大地。如今与其他民族形成了一种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共同奋斗着。

       由上可知,伊斯兰教提倡真主面前人人平等,提倡天下主义,反对地方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有悖于人人平等理念的狭隘的观念和行为。

三、伊斯兰教的和平观基于人类同根同源

       伊斯兰教的和平观是基于人类同根同源的信仰。伊斯兰教让人们坚信,全人类都是人祖阿丹(亚当)的子孙,真主由泥土创造了阿丹,然后由阿丹创造了其妻子海娃(夏娃),全人类都是由这对夫妻繁衍而来的。《古兰经》就此说道:“世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了你们,并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49:13)。旨在强调,人类同祖同宗,只是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生态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之间肤色、个性和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非但不是坏事,而恰恰体现了真主对人类的恩典,使人类免于陷入单一和单调之中,而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令彼此惊叹,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生共荣。《古兰经》就此说道:“他(指真主——笔者所加)的一种迹象是:天地的创造,以及你们的语言和肤色的差异,对于有学问的人此中确有许多迹象”(30:22)。世界的多样性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据此,明末清初著名伊斯兰学者马注根据伊斯兰精神开拓和发展了传统的善的概念,他在其传世之作《清真指南》中指出:“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谓之公善;能慈禽兽、昆虫、草木者,谓之普善”。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爱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而且还要爱有共同信仰的人;不但要爱有共同信仰的人,还要爱有不同信仰的全人类;不但爱自己的同类——人,而且还要爱真个大自然(包括一切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动植物)。

四、还“吉哈德”(圣战)以本来面目

       行文至此,也许有些人会问:伊斯兰教不是还有“圣战”一说吗?不是主张与异教徒展开“圣战”吗?形形色色的恐怖分子当中不也有一些穆斯林吗?这又怎么讲呢?不错,伊斯兰有“圣战”一说,但是,伊斯兰教的“圣战”在很大程度上被人误解了,现在该是还“圣战”以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首先,从“圣战”一词的翻译说起。“圣战”一词是阿拉伯语“吉哈德”(jihad)的汉译。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并参阅大量阿拉伯文文献后发现,将“吉哈德”译成“圣战”不妥,这样翻译只反映了内涵丰富的“吉哈德”一词的一个侧面,而忽略了其他若干重要侧面,有以偏概全之虞。“吉哈德”在阿拉伯语里有“尽力、勤勉、奋斗”的意思,作为一个伊斯兰教的特定概念,它与另外一个词组“菲塞比力俩”相连,构成“吉哈德菲塞比力俩”即“为真主的道路而奋斗”。

       何谓“真主的道路”?一般泛指伊斯兰教信仰、法律和道德。也就是说,穆斯林有义务为加强伊斯兰教的信仰、法律和道德而奋斗。如何奋斗?难道像西方有些媒体所渲染的那样用武力与异教徒作战吗?不是的。“为真主的道路而奋斗”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的方式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其根本的着眼点在于净化人,塑造人,提升人;其主要的用力点在于向人的心灵呼唤,着力调动人性中向善的一面,唤醒沉睡在人的心灵深处的爱的力量和崇高而神圣的感情。用武力怎能使人产生这样一种爱和崇高而神圣的感情呢?信仰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武力和任何强制力都不可能使人“信”,更不可能使人“仰”。信仰是一种整体性的精神活动,是对有限人生的一种超越和对无限和永恒的价值追求。信仰不是口头上信什么,表面上做什么,而是内心里信什么,认可什么;不是某种外在的力量(体制、组织和他人)要人信什么,而是个人认同什么,敬仰什么。
故伊斯兰教非常讲究宣教的方式,《古兰经》号召人们说;“你应当凭智慧和善言而导人于真主的道路,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16:124)。不但要求方法得当,还要求态度要优美,这就不但拒绝了强制性的方法,而且也抛弃了动辄教训人的态度。即便是凭“智慧”和“善言”及“最优美的态度’仍不能使对方改变原有的信仰的话,也不能强人所难。《古兰经》说:“真理是从你们的主降示的,谁愿信就让他信吧,谁不愿信就让他不信吧”(18:29)。“宗教无强迫”(2:256)。没有威胁,没有利诱,坚决遵循宗教信仰的客观规律,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允许使用武力呢?即展开“圣战”呢?那是指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如当穆斯林受到进攻和迫害,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的方式均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才被允许使用武力,这如同医生对某些病人在其他治疗措施都不见效的情况下动外科手术一样。但是,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不能滥施暴力,不能泄私愤。只要对方停止进攻,停止迫害,就应该停止战斗。《古兰经》提醒到:“如果你们要报复,就应当依照所受到的伤害而报复。如果你们容忍,那对于容忍者是更好的”(16:126)。

        在伊斯兰教里面,用武力为真主的道路而奋斗的行为被称做“小吉哈德”(小奋斗),而与自己的私欲奋斗,从而战胜自我,则被称作“大吉哈德”。当年,先知穆罕穆德率领其弟子从一场与麦加贵族多神教徒的恶战中归来后,他告诫其弟子们说:“现在我们从‘小吉哈德’回到‘大吉哈德’上来”。弟子们不解其意,问道:“难道还有比这一次的战役规模更大的战役吗?”他答道:“是的,与敌人作战是‘小吉哈德’,而与自己的私欲作战才是‘大吉哈德’”。

       可见,“吉哈德”的最主要的职能在于克制私欲,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净化心灵以及用和平的方式宣教;使用武力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至于当下世界各地以“圣战”(暂且用这个译错的词)名义进行的各种“运动”和所发生的各种“恐怖活动”,则有着十分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特别是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伊斯兰世界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后殖民统治”有关,与阿拉伯领土被以色列长期占领、美国偏袒和支持以色列有关,也与当前西方有些大国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关,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难一概而论,有的与伊斯兰教有一定联系,有的则属纯个人行为和个别组织所为,不能代表伊斯兰教。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害,应该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但是,定性要慎重,我国领导人曾多次表示不能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宗教和特定的民族相联系。故我们应该慎言“伊斯兰恐怖主义”和“穆斯林恐怖分子”,免得伤害广大爱好和平的穆斯林的感情,免得影响我国与广大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免得误导大众。

       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伊斯兰教的和平宗旨,要充分挖掘伊斯兰教的和平的精神文化资源,为维护世界和平,为维护民族团结,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贝贝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马明良 伊斯兰教 和平观 吉哈德

上一篇:马明良:伊斯兰的普世价值
下一篇:马明良: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