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新疆呼图壁镇团结巷里的“阿同汗”
分享到:
2014-04-28 11:10:13 【来源:】 点击:
开栏语:

  5月临近,我们将迎来新疆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

  2014年民族团结教育月将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为主题,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新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着力在密切民族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和凝聚人心上取得新进展,着力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推进各民族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上取得新成效,着力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促进宗教和谐、全力以赴“去极端化”上取得新突破。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相信,一系列举措将使民族团结“生命线”更加强健有力 。

  新疆日报从28日起开设“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专栏,陆续刊登发生在各民族干部群众身上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展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不懈追求,谱写中国梦新疆篇章的人生追求。

  
  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呼图壁镇双桥社区团结巷,王桂珍的名字无人不知。在28年的漫漫时光里,她四处奔波忙碌,全力帮助、照料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用大爱谱写出人间最动人的旋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阿同汗”(维吾尔语,意为金子一般的心灵)。

  “你是一杆旗帜,绝对不能倒啊! ”

  4月9日,记者来到王桂珍家看到:60平方米的房子,家具、电器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有个床铺还是拼凑起来的,凹凸不平。但是家里整洁温馨,沙发上铺着淡雅的棉布,摆着几个拼布花坐垫,显露出女主人的勤劳。

  此刻,正赶上社区居民前来看望这位还在生病的73岁老党员,她已经打了一星期吊针。

  “你是一杆旗帜,绝对不能倒啊!”阿娜尔汗激动地上前拥抱老人。她真诚地对记者说:“她做的好事说也说不完。无论什么民族,只要遇到了困难,她都去帮。我也是受到王桂珍大妈帮助的人。”

  28年来,在团结巷,王桂珍固定帮助的老人及残疾人已有十六七个,其中几位孤寡老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安然离世。

  她随时去帮助的人,就数也数不清了。

  阿娜尔汗家收入很低,生活窘迫,三个孩子在上学,还有一个残疾孩子。让阿娜尔汗特别温暖的是,十多年来,每当她家遇到困难,王桂珍都会第一时间帮助她,送来一袋米,一桶油,或者一百元钱,几件衣服,每个学期都给孩子们买文具……王桂珍母亲般的关爱,让阿娜尔汗感动得流泪。她说:“王姨帮助过我,我也要跟着她,去帮助别人。”

  86岁的海丽其汗老人,拖着一条伤腿,行动不便。女儿阿依姑丽又患有严重肺心病。王桂珍向她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天都去看望,帮助她们打扫巷道和院子,每月帮助她们把粮油买回家。她还到附近建筑工地上捡柴,一捆又一捆地背到海丽力汗家,一块块劈好,堆放得整整齐齐。冬天帮她们扫雪,夏天帮她们种菜,把这对母女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照顾。

  王桂珍每天中午、下午给患病孤寡老人王庭才送饭。一年365天,一送就是四年,风雨无阻,直到老人去世。

  81岁的独居老人萧桂芳一直便秘,只要她一打电话,王桂珍立即赶到,买来通便药,给老人洗洗涮涮,甚至用手帮她抠大便…

  多年来,王桂珍为与她非亲非故的困难群众忙前跑后,连不少亲生儿女都很难做到的事情,王桂珍一直在做。

  周围人看在眼里,感叹不已:没有几个人能够干得了,更没有几个人能够经年累月一直坚持。

  这么多年了,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她 ?

  王桂珍的话极其质朴:“看到困难群众,我心里就不好受,就想去帮他们。帮了他们,心里就舒畅,睡觉都很香。”

  王桂珍老人在66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入党呢?有人问,王桂珍说:“共产党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我入党就是想为周围群众多做点事。”

  “ 我捡瓶子打工是为了帮助别人”

  记者看到,王桂珍家的楼下,堆着纸盒子、瓶子之类的废品,这些都是王桂珍捡来的。一个瓶子5分钱,一个纸盒子5角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么一分一角地积攒。卖废品挣的钱就给困难群众买吃的、喝的、用的,帮他们排忧解难。

  20多年了,王桂珍的心里时时装着那些要去帮助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桂珍一家只能靠丈夫几百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他们有5儿2女,当时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下岗,儿女们都还没有成家。但是,拮据的生活并没有挡住王桂珍献爱心、做好事的脚步。

  王桂珍开始捡废品,丈夫帮着连夜整理好,再拉出去卖。她还种菜种葡萄,拿到街上卖。秋收过后,她又到农田拾麦子,拿回家丈夫再清洗出来,第二天一家人煮上吃……

  就这样,王桂珍一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不断地用来接济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捡瓶子打工是为了帮助别人,20多年来一直如此。”王桂珍说。

  有的邻居看到了,很不理解:“自己都那么困难,还去帮助别人,傻不傻啊,真是提着要饭盒子学雷锋。”

  这么多年,王桂珍听到的闲言碎语并不少,但她都当耳旁风。因为每当她帮助一个人渡过了难关,心里总是很高兴。

  许多年过去了,看着王桂珍不间断地忙碌,奔走,救助困难群众,越来越多的人被感动了。

  看到母亲坚持做好事,她的孩子发自内心地说:“虽然我的父母并不富裕,但他们乐以助人的高尚情操令我们感动和骄傲”。

  “我们去帮助别人时,我劝王阿姨坐个车吧,她说车就不坐了,省下这七块钱还可以走一家人,给他们买上一把菜,或是买上两个馕。”居民李洋说。

  “她总是带着我们,到特别困难的群众家里,自掏腰包给他们买大米、买清油,还资助困难学生和残疾人,她一给就是二三百元。”居民努尔古丽说。

  “王桂珍关心别人多,考虑自己少,团结巷里8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她每天都要走访困难群众。帮助社区解决问题,没有一点点虚假,全是真情流露。”双桥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天宇告诉记者。

  爱心接力服务队日益壮大

  王桂珍的事迹在邻里乡亲间传扬,感动一批人,又带动一批人。从2012年至2013年,社区各族群众先后自发地创建了“阿同汗”爱心接力服务队和“阿同汗”爱心互助金,主动要求和她一起去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

  2013年9月,社区成立王桂珍工作室,腾出一间活动室,为王桂珍和“阿同汗”爱心接力服务队提供更大的活动场地。

  “阿同汗”爱心接力服务队成立后,关注低保户,孤寡老人,贫困群众,给老人洗洗涮涮,打扫卫生;给困难群众义务缴纳电话费、水电费,问问家里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积极开展扶老助残、应急救助等各种志愿帮扶活动。

  慢慢的,队伍滚雪球一般发展壮大,有时间参加“阿同汗”爱心接力服务队的人就跟着王桂珍去做好事,工作抽不开身的就捐款。参与的人有机关干部、个体户、农场主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

  现在“阿同汗”爱心互助基金共有9万元,其中包括5000元物资。

  “我们要把钱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以后资金多了,帮助的面会越来越大,扩大到全县。”王桂珍说。

  有了工作室,有了互助基金,“阿同汗”爱心接力服务队哪里需要帮助就去哪里,活动更加正规化。

  王桂珍还培养了一名接班人,“我怕自己老了,我照顾的人没人管了!”王桂珍郑重其事地说。

  李洋就是王桂珍选定的“阿同汗”爱心接力服务队的接班人。2006年王桂珍搬家后和她成为邻居。那时候李洋身体不好,没工作,成天闷闷不乐。王桂珍看到后,就常拉她出去散步,开导她,生活上也给了她不少帮助,使她渐渐振作起来。看到王桂珍经常为社区扫雪、扫马路,李洋也跟着她一起干。李洋就在王桂珍的感召下精神面貌大变。

  “我们干的不是大事情,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情。但王桂珍坚持这么多年,我很感动,我也一定要坚持做好事。”李洋由衷地说。

  王桂珍告诉记者:“张春贤书记来看望我们的时候鼓励我,王姨做的事你一定要传承好,一定要干好。我对张书记说,我活到100岁就要服务100岁。”

  邻居努尔古丽也是王桂珍坚定的跟随者。她在没成立“阿同汗”爱心接力服务队之前就跟着王桂珍做好事。她说:“王姨从我丈夫出车祸20多年来,一直在帮助我们,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现在,我也要去帮助别人,这样心里特别开心。”

  如今,年逾古稀的王桂珍身影不再孤单,她的爱心行动已经形成一种团队力量,汇入到新时代的最强音里。(来自新疆日报)

实习编辑:小伊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呼图壁 新疆 民族

上一篇:宁夏向西:“东方迪拜”的“丝路”机遇
下一篇:西宁金牛小区有人自焚 疑因夫妻吵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