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回族人口与分布(三)
分享到:
2014-10-18 17:02:48 【来源:】 点击:

 

明清时期,成都的有产回民多居住在少城附近,而一般平民回回则居住在旧皇城附近(今天府广场、羊市街一带),成都周边的新都、郫县、灌县(今都江市)、彭县(今彭州市)等地也有不少回民居住。皇城坝原是明代蜀王宫前一个大坝子(即以现在的天府广场为中心的一个较大区域),东起盐市口,西至东城根街,南起红照壁,北至骡马市一带,其中又以西华门为多,东华门为次之。清末,成都市区回民已有3000多户、2万余人,市区里的回民多开铺经商,居农村者主要从事农牧业,少数为工人。1951年,因成都市政建设规划修建人民南路广场,皇城坝周围的74户回民住房和营业用房协议拆迁。1954年扩修人民东、西路,又迁移了79户回民,皇城坝一带的原住回民就越来越少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发展、传统职业的移异,乔迁新居、城市扩建、旧城改造等市政建设的发展,出现了异于传统“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格局的新情况。在这些变化中,有的是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中都不可避免的正常动态,而有的变化似乎已波及到整个民族文化特点和精神形态的某些方面。比如以前围寺而居自然形成的街坊、场镇正在解体,回汉互为邻居的比例逐渐增加,回汉混居和杂居呈星罗棋补状格局已经形成。这些变化在大城市回民聚居区尤为明显:回民集中的人口比例下降,分布上由板快式走向散点式。从聚居转为散居后,回族间相互见面的机会少了,中青年人的心态是积极的,因他们更关心物质环境的改善,老年人则有明显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但离城市较偏远的城镇和农村,回族“围寺而居”的状况仍相对稳定。

成都西北郊距离市中心10公里处的土桥镇(又名金泉场)是成都回民世代以农商为主,这里虽是一个只有300多米长的独街小乡场,但镇上却修建有两座清真寺。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成为回民学校和市区回民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疏散地。

解放后,四川省建立了8个回族乡,如绵阳市盐亭县的大兴回族乡,西昌市的裕隆、羊角坝回族乡和回回村,阿坝州松潘县的进安、十里回族乡,广元市青川县的蒿溪、大院回族乡,南充地区阆中市的博树回族乡。本文来源《四川回族习俗文化》穆群森著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四川 人口 四川回族

上一篇:四川回族人口与分布(二)
下一篇: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