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历程》 天才的共识(三)
分享到:
2014-02-19 11:41:15 【来源:】 点击:


    理性靠时空的概念能把感觉转化成感性认识,同时,也能用先天的其他组织原理对感性认识进行比较、分析和论证,归纳出理性认识,再总结出一套不依靠感觉的判断原理。因果律便是“有规律的理性原则”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靠它断然而知,所有的变化必然有其原因的道理,借这一理性原则的力量,我们将可认识一切自然规律。

    海拉——这一切都说得对而且明确。但是,如果我们的理性生来便知数学定理,又借因果规律之力必然认识知识的原理的话,康德为什么说理性的力量是有限的,受感觉的现象的制约呢?

    长老——你若稍候一会,我就给你这一问题的答案。我前面讲过了康德对理性的能力的观点,现在该谈他对理性无能的观点了。康德对理性的能力作了辩护之后,反驳了那些认为经验以前理性空白的说法,也反驳了怀疑理性,甚至否定理性的人们。他证明了理性具有调整、安排、分析、论证、总结和判断的天赋才能后,回过头来又说:“纯理性的认识能力,仅局限于感觉认识的范围中,即感觉可及的现象范围中,因为理性即使依靠“先天的概念”和有规律的原则能形成感性认识,再转化成理性认识。但为了构成这两种认识,还需一些原料,原料便是感觉,而感觉只能涉及事物的现象而不涉及内部素质,因此,我们的理性认识便无法透入事物的本质。如果用这一理性的原则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话,我们会陷入错误。形而上学的职能便是向人提示理性在涉猎感觉领域和被感觉的现象、以及企图接近超感觉的最终真理时所犯的错误。

    海拉——理性的作用被局限在感觉领域,这是对的,没有什么指责的,而长老为何却说康德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错的呢?

    长老——我向你对康德的谈论只是一首诗歌的开始,这里是十字路口,人们在这里分道扬镳把他视作不信仰真主的人,这里又是研究这位伟人的思想的突破口。

    康德在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开始、结尾或无限时,遭到了艾萨里描述的那种理性的困惑,他陷入了伊本·如什德曾陷入的困境。当时,他把综合的理性证据弄得更加难解。因此,他象艾萨里一样说道:如果理性企图判断世界在空间上是否有限时,就会掉进矛盾和困境中,因为我们一方面可以想象每个空间之外另有更大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却无法想象它的无限;再者,若理性想象世界从时间上讲有始的,他会陷入同样的困境当中,因我们无法想象无始的永恒。同时也难以想象把某一刻称作时间的开端,因为我们很容易假设那一刻之前还有时间的存在。我们对一系列因果反应的想象也是如此,我们一方面可以想象无限的循环,而另一方面无法想象无因的第一因。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除非理解了时间和空间的两个概念,并掌握了因果规律及一切理性原则的作用只限于感性认识的范围之内的事实,即理性只可在感觉掌握到的现象中运用,如果将其用于超感觉的领域,我们一定陷入僵局和困境。

    海拉——对理性的局限没有错,前面已说过,可结论错在哪里呢?

    长老——把理性的运用限定在感觉内是对的,但康德在结论中犯了错误,他认为如果我们用理性推论真主的存在时,会陷入同样的困境中。

    “理性的规律”概念只能运用于感觉现象的领域中,在这一点上我们同康德是一致的。我们也同他一致认为,必然的因果律[K.HOSTEL1]只能运用于被感知的现象领域里。可是,海拉啊!世界从个体到整体不就是属于感觉的范畴吗?

    我们不就是象康德一样借助必然的因果律作出判断:“凡是变化的东西必然有其复杂的缘故;”“有果必有因”的吗?如果我们肯定世界的每一个个别现象都有其原因的话,难道我们的理性不必要求说这个可感知的、多变的世界必然有一个让它存在的充分原因吗?

    康德说得完全正确,理性去追求认识终极真理的一切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理性不可能越出现象的领域去认识超感觉的真理,因为那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当然对感觉世界,我们本身就有一种理性的原则,可以知道这庞大的感觉世界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这不影响在思想上产生下列执着的幻想:每一个因必然有其前因;每段时间以前必然存在别的时段;每块空间以外必然存在别的空间。当我们观察现实生活中个别现象时,这种幻想便一直索绕在我们头脑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必然认识到个体现象产生于一个因的道理,我们决不会为了满足思想的幻觉而我们把因无限地循环下去,或者以无法认识原因的本质为借口而否定这一因。

    当我们看到这个感觉世界,并且无法认识促使它存在的原因即造物主的本质时,我们不该以不认识他的本质和属性而否认造物主的存在,否则,我们一定违背了康德和所有思想家们倡导的因果律。它是潜藏在我们理性中的必然规律。

    海拉——康德怎样成了长老认为的信士呢?他用什么论证得出了真主存在的结论?

    长老——康德象伊本·如什德一样把综合的理性证据复杂化了,你已经看到了。因此,他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证据,大体上类似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哲学家柏格森所依靠的“直观”证据。

    海拉——被伊本·如什德采用并称之为“维护和开创论”的“秩序证据”难道没有被康德采用吗?

    长老——没有,这就是康德的一个弱点。这位天才觉着综合的理性证据实在太难,象伊本·如什德和伊本·突斐里感觉到的那样,他随即另劈跷蹊,寻求更明确和简便的证据。这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他还不欣赏“秩序证据”,仍然以为它同综合证据一样难用。他最后发明了这种证据,据称是源自心灵而不源自理性的证据。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信仰

上一篇:《信仰的历程》 达尔文和艾勒·基斯尔之间
下一篇:《信仰的历程》 天才的共识(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