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历程》 天才的共识(三)
分享到:
2014-02-19 11:41:15 【来源:】 点击:


    海拉啊!对那些不善于采集证据或根本不认识证据的愚者,我们或可允许他采用这一辅助性证据,但我们决不允许宣扬自己主张的学者和哲学家贬低这一根本的理性证据而依靠唯心的信仰,这种信仰只能给人们开启一扇相信理性上不可能的机密和信条之门。它直接同伊斯兰教相抵触,伊斯兰不允许任何教条同理性发生冲突。

    此外,他发明唯心证据的基础除了他在求证真主的存在时排外的理性外,还有什么呢?如果纯理性能作为一种推理的媒介,使康德曾在用良知求证道德原则,又以道德原则求证意志的自由、生命的永恒、合理的报偿以及真主公平的判决时采用过,那么,这一纯理性为何不能成为从其它前提中推出同样结论的工具呢?

    我再重复一遍,我们用来掌握因果关系的推理功能,是康德证实了的先天观念和理性的作用之一。理性对因果律作出的首要反应是:见到某一现象时必然联想到其作用者,见到万物时必然联想到其创造者。理性在采集证据时感到吃力,确实吃力,就象康德所说的那样,同样安萨里和伊本·突斐里也都说过:理性难以理解无限的事物、无始的时间、无尽止的循环和无因之因。虽然理性对这些事物的遥远终极难以想象,但不影响从它的开端进行一系列的求证。比如我们看到一种结果,我们的理性就自觉的运用被康德宣称为我们理性中天赋的那一规律而对其本因和作用者进行研究。

    康德也许说得很对,理性的作用只能限定在感觉世界,不涉及超感觉的未见世界。他经常强调因果规律的存在,却忘却了这一规律不但可以运用到宇宙的个体现象,即宇宙间每一个“果”都需要一个“因”,而且更应当运用到宇宙的整体现象上,即宇宙的总体现象也必然需求一个总因。如果我们说纯理性能够运用因果规律,把它运用到世界的整体,这种做法并不过分,并不违背康德说的理性的作用只限于感觉世界的原则,因为感觉世界包括个体的感觉资料和整体的感觉资料即世界。因此,当理性感受整体资料时并未超出康德限定的范围。但是康德对于把整体的感觉资料即世界排除在因果规律以外的作法不能自圆其说。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是感觉的对象,理性在自主的能力范围内不仅能够而且象莱布尼兹说的那样必然要寻求世界存在的总因,就象它为个体的感觉对象寻求个体因一样。

    海拉——明确极了,愿真主善待你,长老!

    长老——不管怎样,康德仍旧是一位虔诚的信士。他的信仰建立在一种不象他鼓吹的那样有力的证据上,但也在被我称之为辅助性的证据之上,因它衬托和辅助了根本的证据,并能加强人的信仰,开启人的胸襟。

    海拉——柏格森被认为是伟大的神学哲学家之一,长老怎么不欣赏他的信仰?

    长老——我从来没说过不欣赏柏格森的信仰,我是说那种把证据局限于“直观”范围而放弃其他理性证据的作法我不欣赏,而柏格森从来没有把证据局限在“直观”的范围中,也没有象康德一样把纯理性排除在求证真主存在的领域之外。不然,他从深层次上依靠了纯理性,而且运用了最有力、最明确的理性证据来求证真主的存在。他由那一最明确的理性证据推出了他倡导的“直观”论。因此,在西方,他是二十世纪最忠实、最有影响、最大胆地反对唯物主义的哲学家。

    海拉——这是为什么?

    长老——柏格森对真主的信仰从根本上依靠了两个深刻的观点,其一,他说:认识万物的本质只需观察万物和它的运动(作为各个部分相互连接的一个整体);其二:万物的正心说能使世界偶然形成的说法变为理性上的死角。

    海拉——长老!求你不啬赐教!

    长老——海拉,我决不会吝啬,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天才们怎样通过各种手段达到了对《古兰经》提到的真理取得共识的。柏格森藐视那些主张“世界上存在的生命和思维莫非是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表现”的唯物主义者,也藐视唯物主义者关于理性就是大脑并非他物的观点。他说:决不是。理性不是装在头盖骨中的物质性脑汁,理性和大脑是两回事,理性是力量,而大脑是物质。如果我们觉得理性的认识要依靠大脑,而且受到大脑的健康与否的影响,这只不过是说,大脑是理性的容器,是它的载体,是把理性的力量输向各渠道的机器。如果机器坏了,力量的通行就受到了阻碍,会出现紊乱,就象水在渠中流淌,它顺着渠道流动一样。这不是说渠道就是水,水就是渠道。

    我们的理性最容易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一切问题,其原因有两个。

    第一,我们的理性中的一部分,生来就是体察物体知识的,并能从物质的海洋中摄取大量的意识和规律。

    第二,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我们迄今尚不清楚怎样研究万物的本质,也根本不知道怎样恢复真相,因为我们为了认识真相,先把物质分解了,即我们的理性把宇宙的形象化解成了许多小成份,没有考虑各成份作为一个整体在永远运动中的相互关系。而真相恰恰靠全面的观察去认识,只有全面观察才能恢复整体真相。

    不能说感觉到的形象就是整体的部分或真相的部分,认识了它便认识了动态的真相。因为认识被分解的部分同认识在运动、连续和关联中的它并不是一回事。这恰似动画片,我们见静止不动时所有的画面都是零散的,没有生机的,但一经运动,把所有的画面贯串起来时,顿时出现了一个整体的动态画面,我从中理解到一个故事的含义。同样,绝不能说认识了事物的部分就能必然认识它的整体实质。最实际的例子是一条直线和一条曲线。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发现二者均由无数个小点组成,二者本质一样,没有不同,但是,我们不能以它们的基本成份是同样的小点为理由说直线就是曲线。同样,万物的动态和其中的生命无法靠认识其部分来认识, 要必须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连续性,以及其中连续不断的运动。这一点恰恰是我们的理性忽视了的,但还可以用柏格森称之为“INTUITION”的“直观”来认识。直观指的是我们自身中不依靠理性就能感觉和体悟到的灼见和灵感。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信仰

上一篇:《信仰的历程》 达尔文和艾勒·基斯尔之间
下一篇:《信仰的历程》 天才的共识(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