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特色——起经名及穆斯林常用经名表
分享到:
2014-02-01 16:37:07 【来源:网络】 点击:
      "如何给孩子起名字",在世界各种文化中,有各自不同的习俗。中国人,在"名字"上历来讲究颇多,有借此明志的、有借此以示纪念的,也有借此表达某种祝愿或父辈的祈望的……凡此种种,生出了"起名字"的学问。时下也有不少中、小学校,以"我的名字……"为学生命题作文,还有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星座",以发明家的名字命名其所"发明"等良苦用心,是让人们知道在名字背后所隐藏着的故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穆斯林在给孩子"起名字"上,也映显着伊斯兰文化特色。

      古代阿拉伯,游牧生活和文盲充斥,他们对名字的讲究是极少的。自伊斯兰复兴之后,"起名字"逐渐成了穆斯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古兰经》中说:"你们应当以他们父亲的姓氏称呼他们,在真主看来,这是更公平的。"(33:5)  

      穆圣说:"在末日里,真主呼唤你们和你们父辈的名字。因此,你们一定要取一个美好的名字。如果谁的名字不好,就应当更名。"  

      艾布·胡莱勒传述:穆圣说:"父母对子女责任有三:一、取美名;二、教经识字;三、婚配成家。"  

      伊玛目安萨里在其著名的《圣教重光》中指出:在婴儿出生后,父母应尽的义务有五项:  
   
      1、不要因为得男孩而狂喜,也不要因为得女孩而忧伤,因为一个人不知道男孩有益还是女孩有益。多少个男孩的父亲希望没有这个孩子,或希望能有一个女孩。而且,女孩更能带来安宁,报酬也更为丰硕。伊本·阿巴斯的传述,穆圣说:"谁有二女,以善待之,此二女必使其父进乐园。"  
   
      2、孩子出生时,在其耳中念宣礼词。开始咿呀学语时应授之"除安拉外没有主",使之成为孩子的第一句话;第七天给男孩行割礼。  
   
      3、给孩子起好名字,这属于孩子的权益。穆圣说:"安拉最喜欢的名字是阿卜杜拉(安拉的仆人),阿卜杜·拉赫曼(至仁主的仆人)。"有可憎的名字,理应更换。  
   
      4、为感谢安拉,得男时宰两只羊;得女时宰一只羊。  
   
      5、给孩子喂一颗枣或糖果。艾斯玛·宾图·艾卜·伯克尔说:"我在库巴生下阿卜杜拉·本·祖白尔。然后我去见穆圣,把孩子放在他的怀里,穆圣叫人拿来一颗枣,把它嚼碎,放入孩子口中。然后为孩子祈祷,求主赐福。阿卜杜拉是伊斯兰时代的第一个出生儿。"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延续了这一传统和习惯。元末明初,把起经名叫作起回回名,指穆斯林为婴儿命名的阿拉伯文名字,这是伊斯兰教礼法制度之一。中国穆斯林除了要给孩子起个有意义的中文名字之外,还要起一个阿拉伯语的名字,追根怀祖,同时并用,以表明其穆斯林身份,并在某些宗教活动场合中使用。  

        按照伊斯兰礼仪,给婴儿起一个吉祥如意的经名是一项严肃而庄重的事情。起经名属于"逊乃提"(圣行),一般情况下,在婴儿出生的第七天,请阿訇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婴儿起经名。也有的是在婴儿出生3天之内为其取名。时间虽然前后有些差别,但无论时间如何,为婴儿取经名大都要举行特定的起名仪式,最迟不得过满月。这种仪式是:由家中带大净者,怀抱婴儿坐在凳子之上,主持起经名者应面向天房站立,并将婴儿置于左侧,首先对着婴儿念"外班克"(宣礼词),念完之后,象征性地对着婴儿的右耳上轻吹一下。然后,再念"内班克"(成拜词),对左耳吹气。这里的"吹",道理很深刻:一是传达了伊斯兰的信息,希望把"伊玛尼"之光贯入体内,借其光永走伊斯兰的光明正道;二是让婴儿在潜意识中牢记伊斯兰是他(她)的生命之根。为什么要念"班克"呢?因为"班克"是召人礼拜的唤礼词;内班克是把人唤到拜功中去,婴儿虽出生于穆斯林家庭,但不能保证他将来就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因为"伊玛尼"不能遗传,只能后天培养。对其念班克象征性地把他由伊斯兰的大门之外,召唤到伊斯兰的大门内,再把他引领至"认主独一"的神圣殿堂。艾布·拉飞阿传述:"法图麦生下哈桑时,我见穆圣对其耳念宣礼词。"穆圣亦说过:"谁有了小孩,就应在耳旁提念'班克'(右耳),在左耳旁提念'伊嘎麦'(内班克)而且小孩的母亲应当保护他。"  

      念宣礼词起经名是表明婴儿出生之后,希望把他召唤到伊斯兰的旗帜之下,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穆斯林。这个习俗,还延伸到女孩9岁、男孩12岁的出幼仪式,尤其男孩出幼时,有的地方,还要举行隆重的出幼仪式。自此,男孩就要承担相应的宗教义务,履行宗教功课,开始他的宗教生活,通常还要摆宴请客以示庆贺。若女孩出幼,虽各项仪式从简,但也要在家庭内部为之庆贺。  

      念完"班克"后,在场的人,均要捧手做杜阿(祈祷),祈祷词如下:"主啊!求你赐福这位小穆斯林,使其健康长寿,平安幸福,性格优良,信仰坚定,成为一名真正的穆斯林,求你赐福于世人的楷模--穆罕默德及其家属和弟子。" 之后请阿訇为其择一美好经名。  

      《塔志圣训经》礼节篇中说:"可嘉的名字分为三等:最高尚的名字如阿卜杜拉(安拉的仆人)、阿卜杜·莱黑目(特慈主的仆人)等;介于中间是诸先知的名字,如穆罕默德、艾哈麦德等;另一类是符合本人品性需要的名字,如哈利斯、胡玛目等"。凡半道归信伊斯兰教的成年人,也需请阿訇为其起一经名。因此穆斯林家庭每当婴儿出生后请阿訇为其婴儿起一个阿拉伯文的回回名,多取自先知(圣人)、贤哲的名字,以沾吉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常见的男性名有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尤素福、阿里、哈桑等,女性名有阿依莎、法蒂玛等。此外,从阿拉伯文中还有一些象征高尚、美好事物的名字,如希拉鲁丁(即宗教新月)、努尔丁(即宗教之光)、谢力夫(高贵)等,女性名有赛利麦(即平安、安宁)等。在中国西北回、东乡、撒拉、保安族地区,根据下列情况有所变化,其经名较长者予以简化,如穆罕默德简称穆罕、阿卜杜拉简称阿卜杜;有的相同者冠以汉姓以示区别,如张阿里、马阿里;有的加上方言"子"以示爱昵,如穆萨子、尔萨子等。  

      教法规定,穆斯林不能将穆圣的名字与称号(真主的使者)连用为婴儿的经名。因穆圣说过:"可以用我的名字作小孩的经名,但不可用我的称号。"另外,也不能取"艾卜·尔萨"(意为尔萨之父)为名。因为穆圣说过:"尔萨是没有父亲的。"故取此名在教法上被断为"可憎行为"。教法还规定,对小产胎儿也应为之取名。据传,欧麦尔·本·阿卜杜·阿齐兹问及:"在不知道胎儿性别的情况下,怎样取经名呢?"阿卜杜·拉赫曼说:"应当取一个中性的名字,如罕姆宰、阿迈尔、脱莱罕、欧宰白等。"  

      起经名应注意:在场者均应身带大净(特殊情况者除外);父母要记好孩子的经名,若遗忘,属父母的失职行为,应重新再起;父母通过学习对孩子所属经名的历史人物有所认识、了解,以便孩子懂事后对孩子进行再教育,为孩子塑造学习典范。教法规定,在小孩会说话的第一天,作为父母就应教他(她)诵念"清真言"。以上做法在教法上均断为"嘉懿的行为"。  

      初看起经名,是穆斯林的传统习俗。其实,它凝聚着伊斯兰文化在培育后代方面的经验和智慧。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孟母三迁择邻"的故事脍炙人口。在谚语中,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这都是在强调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无论是让孩子与读书人为邻,还是让子女交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都是为子女创造外因条件,发挥文化心理氛围对人格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穆斯林们让孩子以先知、贤哲为经名,它最明显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一来到"顿业",就马上置于伊斯兰的影响之下,以《古兰经》中的先知(圣人)或伊斯兰教著名的贤哲做人的教导,指引孩子一生的成长。自然,以先知、贤哲为经名,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品德最高尚、信仰最坚定、对人类社会贡献最大的人类之楷模。取用他们名字的含义,也是盼望、祈愿孩子能像此先知、贤哲人那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出类拔萃的人。  

      当婴儿长大懂事之后,知道了他(她)的经名的意义,从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自我认同感。由于这个名字是经过隆重的宗教仪式获得的,当这一切被告之本人后,它会使人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命运之感,会使具有这个经名的孩子,在潜意识的层次上去仿效这位圣贤,从而获得一个终身伴随着他(她)的人生榜样,成为他精神上的导师。  

      穆斯林在给孩子以"先知、贤哲"为经名,用哲学术语来讲,这叫外因内化,是维持伊斯兰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方式。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穆斯林给孩子起"经名"的这种教育模式是伊斯兰文化特色的最佳范例。  

      起经名,事实上也符合现代教育学原理的德育方式,也使伊斯兰文化改变了古代阿拉伯人的陋规旧习,当孩子呱呱坠地时,就开始了品行道德教育。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教育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给孩子起经名也寄托着父母对子女的祈望和祝愿,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伟大真主的敬畏与顺从。

穆斯林男孩常用经名表

穆斯林女孩常用经名表

上一篇:麦盖提“刀郎农民画”民俗特色浓郁
下一篇:穆斯林男孩常用经名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