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良
马明良,留学回国人员,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
热门排行
马明良:给贵州遵义党政领导讲课
分享到:
2015-07-15 17:09:13 【来源:】 点击:
近日应邀给贵州遵义地区党政领导讲课,主要观点为:

      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是各民族大团结,民族团结的前提是民族平等,民族平等不光是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归根结底是文化上的平等,只有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特别是作为弱势的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赢得人心,才能心心相印,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

       举例来说,需要适应彼此审美观的差异,比如,在颜色上,汉族认为红色是喜庆的,白色是不吉利的,而回族和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的民族则认为白色是纯洁的,红色意味着流血和恐怖。

        在金钱观上,儒家虽有自己的义利观,但民间还是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有财神崇拜,而回族和维吾尔族等虽不拒绝金钱,但要看是不是哈俩里(符合教法)。

        在宗教信仰上,汉族比较杂,有信道教的,有信佛教的,有信基督教的,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民间信仰,甚至有什么都不信只信现实的,而回族和维吾尔族等则比较专一,认主独一,拜主独一,把信仰看作安身立命之本,有的甚至为信仰可以舍生忘死。

       在穿戴上,比较传统的汉族讲究内敛,追求得体庄重,但越来越多的则追求时尚,对大胆暴露的服饰也习以为常,而回族和维吾尔族等则遵守保护羞体的原则,虽也求美求新,但不能突破遮羞的底线。

       在丧葬上,汉族使用棺材,讲究厚葬,而回族和维吾尔族等则讲究厚养薄葬。等等,诸如此类,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也是最敏感的神经,不能刺激,更不能受伤。所以,在实施民生工程的同时,还要实施民心工程,最大的民心工程就是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至于各民族文化中不适应时代的部分,也不能由外力强行改变,应由本民族在他们自己认识到位后由自己去改革。

        互动阶段,也有人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比如有人问:新闻当中穆斯林的恐怖活动比较多,这是不是与他们的信仰有关?我没有回避,觉得是个释疑解惑的机会,故用我的方法回答了这个问题。

       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是好的,但也有腐败分子,他们的腐败不是党章要求腐败的,而是个人的贪婪导致的,同样,穆斯林绝大多数是好的,个别人搞恐怖的是个人行为,不是伊斯兰让他干的。至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很复杂,包括西方媒体抹黑等另当别论。

         我认为,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国家的法律也是好的,但是执行政策和法律的人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文化修养决定其境界和胸怀,而境界和胸怀决定其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态度决定执行政策的到位程度。所以,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哪个地方领导干部素质高,那是那个地方的福气,要珍惜。

      讲演后干部们围拢过来,说他们听得过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看来,有所触动,但这才开始,还不够。

        各位群友,我这样讲合适吗?请批评指正。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马明良

上一篇:马明良:教门没有淡季和旺季——谨防斋月之后的懈怠症
下一篇:马明良:应邀给广西党政干部讲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