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实力派书法家马学良先生作品欣赏
分享到:
2015-12-04 11:04:25 【来源:】 点击:
马学良先生艺术简历


      马学良:字克贤,号土乡山人,高寨布衣,1957年生于青海,高级工程师。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研习书法。先后临习《寿春堂记》、《胆巴碑》、《道教碑》、 《九成宫》、《楷书结构九十二法、《兰亭序》、《十七帖》、《标准草书》、《书谱》、《古书四帖》、《自叙帖》、《曹全碑》、《张迁碑》、《正气歌》、 《滕王阁记》等,收益匪浅。

      他的农人生涯,使他每一天都在指望收获;他的海军生涯,使他每一天都在向目标迈进;他的建筑生涯,使他每一天都在思考拔地而起。多种修炼,使他的字在钢铁一样的构架中包含着水一样的灵动。看他的字,常常使我想起秋野里的跌宕起伏以及划破黑夜岑寂的闪电。




      认识马学良的人,没少看他手持长锋凝神舞墨的写字场面。在这之中,他留给人的最深印象是,他只管握着他那宛然似拐杖的长锋笔腾挪跌岩驰骋宣纸,而从不在乎围桌观看者的左点右评。在众人的吹捧和嘘声中,他一直很低调,也不借机自吹自擂。常常是在众人的评论中,辍笔离桌,像做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主动地躲开那样的话语漩涡。他说,他怕舆论的浮沫淹没了自己。因为他的低调,有时甚至让人怀疑他是否早已脱离了这一行了。
      然而,走进马学良,我们才发现,他在书法上的投入和研习是那些练了一两年就想成家的半瓶子们没法企及的。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他就喜欢上了书法。虽然,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何为书法,也没有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给过他哪怕是一句话的指导,但他总是喜欢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总是喜欢拿起老师扔在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模仿起来,一板一式,还真像回事。用他的话说,他特别羡慕那些字写得好的人,所以很想让自己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体来。后来,家境渐渐的好了起来,能够允许他买得起一支毛笔和一瓶墨汁时,他越发的喜爱书写。一九七四年初中毕业后,在农田驭牛离地时,他总是把铧尖当毛笔,把犁沟当笔画,心中汹涌着的不仅仅是随铧尖而豁开的黑土,也是随心境而变活的笔墨。但是,马学良并不仅仅满足于可以每天写几个字,他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想走出家乡有所作为。

1975年冬季,部队招兵时,在家人极力反对下,他毅然参了军。在海军服役的五年间,他一边训练,一边坚持练习书法。每当乘着军舰在大海上执行任务时,看着军舰在海水中随波起伏、披风斩浪的场面时,他就联想起自己的书艺。此时此刻,马学良把船当成了自己的笔。而在这五年的部队生涯中,他也由幼稚、单纯逐渐的走向成熟。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中,马学良学会了与他人交流、沟通,学到了学校里所学不到的诸多事物,磨练了自己的性格,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可以说,军旅生涯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原名叫马克贤,退役后为了在城市里谋生,就借了表弟的名字(因为那个年代要想在城市生存就的有城市活口),改叫现名,这一叫就是二十多年。“当时从部队退役后,不安置工作,经亲戚介绍在省医院的食堂里干了三年的临时工。在感到上班很渺茫的状况下,我决定自己闯荡。”于是,在这个离家并不遥远的城市里,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很偶然的一个机会,马学良在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小工的活,从小工,泥瓦工、挖土方开始接触建筑业,“建筑工地很苦,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会使蛮力反而经常弄伤自己。
     后来,我就多看、多问,从那些老工人身上学些经验,和他们混熟了之后,他们交给我很多的技巧,比如,手上的劲该如何使,砌砖的时候要怎么做等等。

      后来,我又有幸上了建筑专业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些年,通过一级级的考试,如今,获得高级工程师的职称,也算是在建筑行业没有白混吧。”生活有时就像一条波浪汹涌的大河,它时而从容时而湍急地推人不断前行,从来不给人喘息和上岸的机会。对此,马学良有深刻得体悟。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饱尝了那个时代的农民孩子所承受的各种艰辛。在那样的状态下,他对书法的热爱丝毫未减,依然设法腾出大部分时间静下心来研习书艺。那个时候,他的家境还不是很宽裕,写书法需要很多的纸张,而他三天两头就用完了手头所能找得到的大小纸张,用他的话说就是经常的缺货。没办法,他就利用节假日到街上去拣那些四四方方的冰棍纸,因为冰棍纸上有一层蜡,可以重复使用。他把这些纸带回家,一张张整平,压在毛毡下,视之为珍品。就从那时开始,一直到今,时代几经变迁,人的观念也是潮起潮落,没法恒久。但马学良的书法情缘却一天也没有断过。可见,生活之河够深。

      而让我钦佩的是,这样的深水并没有淹没学良那颗鲜活如初的心。在马学良的眼里,一切都是笔,一切都含着书理。有此境界,他早该出道了。但他告诉我,感觉终归是感觉,要想把这种感觉融进笔墨则非一朝一夕之事,急于出道着,就的马上收场,在这个社会,有些规则是任谁也逃不出的。他的话让我不禁想到了“河深流静”四个字。能静下来是种相当的考验,能深下去更是一种境界的逾越。



      马学良的书法博采众长,以行草立基,追求魏碑,其结字紧密而内敛,疏朗有致,秀润淡雅,行笔流畅,墨色浓淡相间,疾色有度,擅长长锋书写,注重中锋用笔。具字秀丽,古朴自然,作品给人以传统、质朴、自然、清新之感。而无当今书坛娇柔造作、哗众取宠之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马学良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旨在正、草、隶、篆诸方面都有研习,且有一定造诣,已是我省颇具功底的青年书法家。

      世有“字如其人”、“人品即书品、”“学书先立品”之说。他的楷书既有唐楷的的雄浑端庄,又具魏碑之古朴、险绝,笔见刀锋,浑然天成,极具碑帖健康之美。他的行书从用笔到字形,贴意与碑象俱渗,韵势相得益彰。其楷书作品气象正大,笔见刀锋,天然浑成,既无矫造修饰之嫌,亦具碑体健康之美。他的字,秀气飘逸、跌宕多姿。而在正、草、隶、篆等方面,他尤其倾力于草书,“因为草书最为强烈的表现出书法的生命感性与宇宙精神。”马学良的草书朴拙浑莽,笔墨驰骤中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气。其草书别取张旭、怀素、孙过庭之脉,其中于怀素,言恭达尤有心得。书法作品中,极大的加强了雄强、奇变、苍辣的成分,从而加强了一种力量感。在作品的章法上,疏密相适,大小参差,敛放揖让,承接呼应,均处理的较为得体,为作品增色不少。特别是近期的作品中,具有天然浑成的朴厚与洒脱。

     1982年,马学良有幸认识青海著名书法家钟锡九,从那一年开始,他先后临写了《寿春堂》、《胆巴碑》、《张迁碑》、《曹全碑》、《书谱》、清代金农以及张裕钊的多部作品。从陌生到熟悉,从烂熟到抛弃,他并没有裹住自己的脚步,在吸收的过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笔墨意趣。对于马学良来说,每一位书法大家都是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河、大海,他在步入得时刻,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在书法的传统与创新中,始终没有忘记提高自身的艺术学识与文化修养,他不沽名钓誉,也不盲目的追求其创作的视觉冲击力,他只是在用心去阐释书法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在落纸如烟的背后是马学良许许多多严冬酷暑的挥毫。

      话说,水滴穿石,业精于勤,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笔墨熏染中,马学良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是一位苦心孤诣在正、草、隶、篆多方面都有研习,博采众家之长,以期厚积薄发;后独爱怀素笔意,自然天成之趣,深研之下越发随心所欲、自得其乐。观其所书,刚柔相济、清静端庄,自然古拙,未加雕饰,有自成一格之势,且取得一定成就的全才性艺术家。

      水滴穿石,业精于勤。学良近四十年来一直孜孜以求,沉心墨海并致力于研究,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尤为难得。愿学良在今后漫漫书风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马学良先生艺术作品欣赏




































马学良先生的艺术人生

其作品:
2000年荣获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优秀奖,
2005年获青海省地税杯银奖,
2013年获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15年获第十五届庐山杯全国书画大赛特别金奖。



现为:
青海省伊协常委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八一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青海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青海西海书画社社长,
青海省艺术品收藏协会秘书长、
青海河湟穆斯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西中外青年书画研究会理事、
青海回族研究会书画艺术院院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书法家 实力派 作品欣赏 马学良

上一篇:著名书法家石怀珺作品欣赏
下一篇:《北岸停花》—米建文工笔画展将于2016年1月23日盛大启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