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恒:用战略眼光认识内蒙古旅游业的意义
分享到:
2017-02-25 20:26:16 【来源:内蒙古电视台】 点击: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在呼伦贝尔市、以现场会的形式召开。会议印发了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各盟市和大兴安岭林管局的交流材料,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阿尔山市和呼和浩特铁路局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树立战略眼光,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

  他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提出了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定位。其中,推动旅游业发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大亮点。这是在综合考虑产业变革趋势、市场需求大势、区域竞争态势和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从产业变革趋势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从市场需求大势看,随着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旅游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已成为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产业。

  从区域竞争态势看,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业将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支撑、新引擎。

  从资源比较优势看,内蒙古旅游资源富集、禀赋优异,旅游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李纪恒希望全区上下深刻领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党委十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推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登高望远、谋长虑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抓好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从产业变革趋势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增长点。旅游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力强,与110多个产业相关,对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贡献率都超过80%,对文化、金融、零售等行业都有较强拉动作用,“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十分明显。旅游业兼具投资、消费、出口功能,旅游项目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5元的综合投资,而且留下的往往是“百年GDP”,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升值;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服务出口是“就地出口风景”、是“不出境的出口”,综合效益显著,发展空间广阔。旅游业就业容量大、就业方式灵活,适合各层次的劳动力就业创业,旅游接待人数每增加50人,就能带来1个直接就业岗位、5-8个间接就业岗位。旅游业是脱贫攻坚的“造血”产业,旅游扶贫既能实现物质富裕、又能实现精神富有,“十二五”以来我国有10%以上的贫困人口是在旅游业带动下实现了脱贫。旅游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生态环境的大改善有助于旅游业的大发展,旅游业的大发展也会倒逼生态环境的大改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和天然的开放属性,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带动文化交流交融和繁荣发展,大幅提升一个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作为综合性产业和消费型经济,在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旅游业必然走到转型升级的前沿,成为产业变革的先锋。从这个角度讲,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就是抓转型升级的新支撑,就是抓创业富民的新经济,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内蒙古旅游业要提速扩量 提质增效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从市场需求大势看,随着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旅游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已成为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旅游逐步由少数人的奢侈消费变成普通百姓的必须消费。按照国际一般规律,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而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元,内蒙古人均GDP已突破1.1万美元,与高铁时代、信息时代一道,一个大众旅游时代正在迅猛兴起。我国从2004年开始旅游消费增长一直高于经济增长,内蒙古“十二五”期间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6%,旅游业“井喷”发展之势已经形成。同时也要看到,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旅游业总体上还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高品质、有创意、差异化的旅游项目和服务短缺,一到节假日景区景点人满为患、车站机场人山人海,就充分说明旅游供需已严重失衡。可以预见,“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旅游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只要有好的项目、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旅游客源和市场根本就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旅游业既处于发展黄金期,又处于转型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必须抢抓机遇、大抓发展、狠抓转型,奋力推动内蒙古旅游业提速扩量、提质增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从区域竞争态势看,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业将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支撑、新引擎。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等资料显示,全国各省区市几乎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85%以上的市地州盟、80%以上的县市旗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海南作为我国第一个全域旅游创建省,遵循城市旅游化、全域景区化、生活休闲化、发展生态化、设施体验化的理念,通过“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取得了较好成效。云南主打自然、民俗、气候、生态和区位五张靓丽名片,从省级层面主导推进全域旅游,涌现出因旅而强的丽江、因旅而壮的大理、因旅而旺的西双版纳、因旅而兴的香格里拉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全域旅游典范。贵州携手“旅游+”与“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将景点变成景区,把景区连成线路,奏响了融合发展的协奏曲。宁夏实施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一盘棋的旅游布局、一揽子的分工落实、一路“绿灯”的改革创新、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一片“红火”的产业融合,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各省区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探索实践,催生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模式、新方式,其主要特点就是把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省区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建设,努力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从这个角度讲,发展全域旅游是大势所趋,是战略选择,哪个地区抓得早、抓得好,哪个地区就会率先形成区域发展的新支撑、新引擎,就会更好掌握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主导权。

  内蒙古的“最字号”“源字号”“独字号”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从资源比较优势看,内蒙古旅游资源富集、禀赋优异,旅游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衡量,旅游资源8个主类内蒙古全部具备,34个亚类具备30个,181个基本类型具备112个,既有鲜明的多样性,又有典型的代表性,还有良好的组合性,其中很多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同类资源中都是“最字号”“源字号”“独字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书记眼中内蒙古的 “四美”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内蒙古的很多旅游资源都是世界级的,都是极为稀缺、不可复制的,最鲜明的特征、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美”。一是自然风光壮美。内蒙古地域辽阔、横跨“三北”,118.3万平方公里大地上,铺展着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山脉、大沙漠等自然景观,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赏色、冬可玩雪,漫漫林海、皑皑雪原、浩浩河湖、绵绵青山、苍苍大漠,无不呈现出令人震撼的开阔与壮丽、令人陶醉的幽远与静谧。就像歌中唱的那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撒落在河边;我的心爱在高山,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林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这些美的意境、美的气象,多么令人神往。二是历史文化绚美。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远古以来,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汉等民族就在这片辽阔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红山文化、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等璀璨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元上都、辽上京、成吉思汗陵和长调、呼麦、马头琴、安代舞等宝贵的文化遗产,被公认为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和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崇尚自然、崇尚自由的文化血脉源远流长。三是民俗风情大美。内蒙古民族众多、民俗独特,草原上的人淳朴敦厚、真诚豪放,草原上的歌音色浑厚、声调悠扬,草原上的舞刚柔并济、热情奔放,草原上的酒浓烈醇厚、回味悠长,草原上的肉味美色香、绿色天然,以蒙古族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民俗风情具有开放、大气、雄迈的气质和魅力。四是社会风尚和美。内蒙古人民拥有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诚信互助等优良品格,各族人民心连心、手拉手,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千里草原到处呈现一派团结和谐的喜人景象,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祖国北疆这片热土充满魅力、令人神往。

  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明确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内蒙古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动内蒙古旅游业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科学旅游观,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创新驱动、市场主导、依法治旅、以人为本,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内蒙古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落实这些目标要求,必须立足区情实际、着眼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精准施策,创造性地做好旅游发展工作。

  旅游业:规划先行、规划引领是“铁律”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求突破。长期以来,内蒙古旅游业规划缺失、规划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全区旅游发展缺乏系统完备的规划体系,各级各类总体规划普遍没有考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部门专项规划往往自拉自唱,“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景区景点规划常常跟着项目走,短期性、商业性甚至破坏性问题严重。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今后发展旅游业,一定要把规划先行、规划引领作为一条“铁律”,牢牢固化在思想里、深深扎根到实践中。

  规划要科学,切实做到摸清家底、提高层级、保证水准。摸清家底,就是要抓紧启动全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把底数查清楚,把情况弄明白,把数据搞准确,为编制旅游规划奠定基础。提高层级,就是要从战略层面统筹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对各类专项规划进行充实完善,充分体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体现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的战略定位。保证水准,就是要舍得下功夫、花本钱,聘请有经验、有资质、有权威的专业团队,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旅游规划,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规划要权威,切实做到形成体系、搞好衔接、强化执行。要加强系统谋划,不仅要做好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也要做好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划;不仅要有景区建设等物的规划,也要有人才培养等人的规划;不仅要有“硬环境”的规划,也要有“软环境”的规划。特别是全域旅游等总体规划,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明确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布局、发展目标和重大工程、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形成旅游业发展的总纲总目。要推进多规合一,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牧林水、国土开发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把多种要素聚集到一张图上,以规划融合促进产业融合、行业融合、事业融合。要狠抓规划执行,不论总体规划还是专项规划,都要本着真管用、可操作、能落实的要求去做,都要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画到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导航仪”和施工图,杜绝“翻烧饼”、瞎折腾。

  增加旅游投入 大招商招大商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在增加投入上下功夫、求突破。旅游业是需要长线建设、长期投入的产业,特别在起步阶段和起飞时期,更要依赖高强度的投入。这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的喜人态势,但由于起点低、起步晚,产业建设严重滞后、产业发育明显不足。2016年,全区旅游总收入2714.7亿元,排在全国第22位,前21个省份中有20个在3000亿元以上、8个在4000亿元以上。各级都要深刻认识到,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不足,根子在于投入不足,必须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地用市场的办法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支撑和带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全面起飞。

  增加旅游投入,要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项目支撑。深入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优化PPP模式,支持市场前景好的旅游景区和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支持旅游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景区门票质押担保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金融支持,营造有利于企业投资兴业的市场环境和服务环境。要把项目作为投资、引资、融资的主要抓手,像抓工业项目那样抓旅游项目,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方向,精心收集、筛选、储备旅游项目,搞好项目设计、包装、策划和推介工作,真正以项目建设支撑和带动旅游业发展。

  增加旅游投入,要坚持大招商招大商、育主体壮实体。推动内蒙古旅游业大发展,最终要落到壮大企业上。要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搭建招商周、推介会、博览会、文化节等平台,用好国内国际重大经贸合作和招商推介活动等载体,建立对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国际知名品牌旅游公司的优先引入机制,鼓励国际国内旅游组织在内蒙古设立分支机构,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大旅行社,积极引进和转化国际国内旅游标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内蒙古旅游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要坚持引育并举、大小齐抓,支持旅游骨干企业牵头推进企业联合,支持国内外实力强的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内蒙古旅游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旗舰引领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一批精专特中小微旅游企业,鼓励专业人员、大学生、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创建新型旅游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微旅游企业集群,努力形成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本土企业和外来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拉动旅游起飞的局面。

  旅游业巧用“冰淇淋哲学”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求突破。一说到旅游,人们就会提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随着旅游不断升级,现在拓展出“商(商务旅游)、养(养生旅游)、学(研学旅游)、闲(休闲度假)、情(情感旅游)、奇(探奇旅游)”等更新、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内蒙古旅游业尚处于观光经济、景区经济、门票经济阶段,资源多产品少,看点多卖点少,淡季长旺季短,与需求对接不足,与文化衔接不紧,与各业融合不深,严重影响旅游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效益提升。据统计,2016年区外游客在内蒙古平均停留天数为3.33天,人均日花费888.33元,停留时间不算短,人均花费也不低,但大量的时间和花费都用在了交通上,吃住行等基本消费比重超过60%。要推动内蒙古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必须着力改变“产业自循环”状况,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不断加出新产品新业态、加出新速度新价值。

  要积极培育融合发展新格局新动能。顺应旅游产业变革趋势,大力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与产业建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信息建设、生态建设一体发展,将旅游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使更多行业搭上旅游快车。从内蒙古实际出发,实施“旅游+”战略要坚持把旅游基地创建和景区景点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做精个体、做大龙头、做长链条,带动高端产业集聚和主流客源集散。要突出抓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健康旅游示范区、科普研学旅游示范区、中国沙漠运动基地等创建工作,集中打造一批高A级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国家及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10个,新增国家5A级景区或国家旅游度假区5个,抓点连线、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旅游基地和重点景区的集聚、辐射、示范作用。特别要瞄准全球市场、比肩国际标准,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阿尔山温泉、克什克腾地质公园、元上都遗址、成吉思汗陵、巴丹吉林沙漠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景区,形成内蒙古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要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立足游客的兴奋点打造产业的增长点,找准旅游业与各行业的结合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探奇游乐、情感体验、商务会展、科普研学等新兴业态,大力开发草原游、跨境游、沙漠游、冰雪游和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精品,大力实施旅游脱贫攻坚工程,大力推动绿色农畜产品、特色工业产品和装备制造、民族制药、工艺制品等向旅游商品转化,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增加值和附加值。台商王永庆曾提出过著名的“冰淇淋哲学”,意思是如果能在冬天把冰淇淋卖出去,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搞旅游也是同样道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开动脑筋、转换思维,在炒热冷资源、撬动淡季游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发更多像草原那达慕、鄂尔多斯婚礼、千古马颂、阿拉善英雄会那样的拳头产品,给旅游植入生态的根、文化的魂、文明的韵,把雪变银、沙变金、草原林海蓝天白云变成“聚宝盆”,让游客来的更多、留的更久、玩的更开心。

  “快旅慢游”基础设施是关键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求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内蒙古发展的瓶颈和短板,这在旅游发展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内蒙古很多优质旅游资源都分布在边远地带、交通末梢,潜藏于高山密林深处、草原大漠腹地,解决交通可达性、服务便利化等问题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内蒙古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全区只有57%的高A级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重点旅游城市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娱乐活动场所、购物综合体和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很多景区景点进出难、通讯难、服务难、管理难问题突出。这些都充分说明,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动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尤为重要、极为紧要。

  各地都要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全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要确立“七网+旅游”的思路,结合打好“七网”建设攻坚会战,从规划编制入手,从项目布局着手,充分考虑全域旅游发展的需求,突出抓好旅游交通网、信息网、服务网建设,搭起骨架、织密网络、配套服务,统筹解决旅游“最先一公里”前端布局和“最后一公里”末端衔接问题。要树立“快旅慢游”的理念,着力打通城市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连接公路,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到景区公路交通的无缝对接。提前谋划快速铁路、高速铁路开通后沿线景区提升改造和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旅游通达能力和游客接待能力。积极开辟通往发达国家主要城市和国内成熟客源地的航线航班,组织实施区内城际间的“空中巴士”计划,大力发展低空飞行旅游,构建覆盖全区主要旅游基地的通用通勤航空网络。要强化“旅游+互联网”的思维,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区重点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建设,特别要组织实施好“旅游大数据云平台建设行动计划”,把旅游产业运行监控和应急指挥、旅游电子政务和信息资讯、旅游营销咨询服务和电子商务网站集群等纳入一个平台,做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实现旅游服务和管理全程覆盖、全域覆盖。要增强服务配套的意识,根据实际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引导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娱乐活动中心、购物综合体和自驾车营地、自助游驿站等建设,鼓励和引导高端度假酒店、主题度假饭店、精品客栈、乡村民宿和民俗村、度假村等发展,鼓励和引导民族餐饮、美食街区等开发,加快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全面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条件。

  酒香也怕巷子深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在宣传营销上下功夫、求突破。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形象经济、开放经济,搞好宣传营销至关重要。我们常以拥有世界级的草原、沙漠、温泉等资源为傲,但就知名度、美誉度而言,甚至不如周边地区的同类景区景点。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再好的资源和产品如果不吆喝、不推介,也只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声势造起来、把人气聚起来。一是强化品牌带动效应,紧扣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制作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旅游宣传产品,策划开展一批声势浩大的旅游推介活动,通过集中推出、打包推介、创意推广,着力展示壮美风光、优美风物、大美风情、独美风貌、和美风尚等品牌形象,使之像“七彩云南”“多彩贵州”“好客山东”等品牌那样形成巨大影响力,以此来带动内蒙古旅游尽快走红全国、唱响世界。二是完善旅游宣传体系,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融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建立政府宣传、媒体宣传、企业宣传、中介宣传、民众宣传相结合的旅游宣传营销格局,建立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形成全时空、全要素、全业态、全窗口、全民化、全媒介的旅游宣传营销局面,持续提升内蒙古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实施精准营销策略,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掌握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细分客源地和消费群,对接需求端和供给端,借助各级各类媒体、社会活动载体和开放合作平台,精准化地开展宣传和营销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满足、引导、拉动和创造新的旅游消费。

  开放合作是最有效的宣传营销,旅游业发展必须整体融入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要深度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机遇,用好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京蒙对口扶贫协作、粤港澳招商活动周等平台,巩固传统客源地,开拓新兴客源地,深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内蒙古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和世界影响力。要大力推进跨国跨区旅游合作,把同俄蒙毗邻地区和内蒙古近邻省份的合作作为突破口,围绕产品开发、线路打造、品牌营销、客源互送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点,抓紧谋划一批工程项目、搭建一批平台载体,创新合作方式和合作机制,尽快形成声势、打开局面。尤其要依托边境城市和陆路口岸,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旅游合作,开发更多的特色产品,大力发展跨境旅游,使之成为内蒙古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要加强各盟市间旅游合作,打破行政之界、地域之限,以资源组合、景区联合、线路整合、产业聚合为牵引,联起手来发展大旅游。各盟市都要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动谋划旅游合作项目,共同开辟旅游发展新天地。

  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着力强化组织保障。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领导小组要加强谋划研究和工作指导,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自治区将在原旅游局的基础上设立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实现从旅游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各盟市、旗县党委、政府要加强谋划和调度,全力推进旅游发展从局部工作变为全局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对重大部署、重大项目亲自参与、跟进和协调。

  把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作为重点内容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把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作为重点内容,着力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重点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推动资源整合为重点深化旅游景区运营机制改革,以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为重点深化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以规范行业标准为重点深化旅游标准化机制改革,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动能和后劲。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大景区管委会体制、旅游综合执法体制等经验做法,加快形成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旅游迎来专门扶持政策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着力完善政策体系。要吃透弄通国家政策,用足用好中央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推动全域旅游等政策措施,特别要紧扣落实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国务院21号文件赋予内蒙古的各项政策,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对接,尽可能争取更多政策在内蒙古落地。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税、资源、金融、人才、技术等综合扶持政策,制定重点景区建设、精品线路打造、拳头产品开发、专项旅游发展等专门扶持政策,构建含金量更高、针对性更强的旅游政策体系,发挥好政策的聚合效应和引导作用。

  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生态底线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加强对各类生态系统尤其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强对城乡人居环境的整治和优化,推行全行业环保标准,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大力倡导文明低碳的旅游方式,弘扬崇尚自然的旅游文化,建立健全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要全面推行依法治旅,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抓紧建立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坚决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经营、文明旅游的良好市场秩序。要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建立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全方位、经常性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处理工作,全面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

  科教兴旅 智慧兴旅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着力深化科教兴旅。要深入实施旅游人才开发工程,加快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依托区内高校资源,建立一批校企合作、教学实习一体化的旅游培训基地,深化与国际国内知名旅游院校、旅游集团、旅游机构的合作,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旅游人才队伍。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武装旅游产业,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要深入挖掘草原文化、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深度开发大型文化演出、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创意街区、文化节庆活动、文化休闲基地等产业项目,不断推出影视、歌舞、书刊特别是实景化、体验式的文化精品,搞好旅游与文化元素的融合、嫁接和渗透。

  标杆开路 争先进位抓旅游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着力加强考核督查。要把旅游发展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做到各项工作任务年初建账、半年查账、年底交账。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的盟市旗县和创建单位在规划建设、资金项目、改革试点、品牌创建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今后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哪里的工作有大的起色、有大的亮点,就由哪里承办,就在哪里召开,通过典型引路、标杆开路,形成争先进位抓旅游、比学赶超促旅游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李纪恒 内蒙古 旅游业

上一篇:《纽约时报》2017年最值得旅游的国家:塞浦路斯
下一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新晋国家5A级景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