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穆的举止反思自我
分享到:
2017-07-15 23:15:43 【来源:】 点击:
刘学强 怀清守真
最近看了一篇汉族穆斯林大学生归依历程的文章。这是一位出生于中国西南的女性。她的家乡方圆百里没有清真寺。真主的引领,她走进了伊斯兰。这是一位敏于思考,善于对比的知识女性,选择伊斯兰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她的入教要比我们根正苗红的老回回对伊斯兰世袭式的选择更有价值。所以,看过她的入教心得,深感惭愧。
最初,她的入教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信什么教不好,非要信伊斯兰教?若是我们面对这样的质疑,可能会急不可待地给对方讲伊斯兰的认主独一,讲无神论以及其它宗教的荒谬。但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因为伊斯兰教最讲孝道”。母亲不信,她说您看我表现……一段时间之后,女儿的非同寻常的孝心改变了母亲对伊斯兰的偏见。这时女儿开始给母亲讲信仰,讲教义。这一“先赢得好感,再以理服人。”的宣教方式至少让我意识到了自我宣教智慧的缺失。
反观我们的宣教理念:伊斯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还怕说不服你?宗教有讲理的一面,也有超理性的一面。最有效的服人是以德服人。“台布里俄”工作中最具宣教效应的是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善待,其次才是理性劝诫。如果唯理能服人,为什么先知家属中还有卡菲尔呢?
“先赢得好感,再以理服人。”如果可以对此智慧进行延伸的话,农民问你为何信仰伊斯兰?因为伊斯兰把今世当成栽种场。工人问你为何信奉伊斯兰,因为伊斯兰要求我们精益求精。教师问你,为何信仰,因为伊斯兰要求我们尊师重教……这叫宣教智慧。
言归正传,那位汉族姐妹讲述她在某市街头开店时遇到的一件事。一天,一人醉酒栽倒路边,人来车往,情况危险,路人好奇围观,无人敢扶。这位戴头巾的姊妹和另外两位穆斯林女孩将此人扶至店中,一姊妹将他丢弃路边的鞋子捡回来帮他穿上,一姊妹给他倒了绿茶让他醒酒,汉族姊妹拍打他的背,让他吐酒,店内地板上酒污满地。最后汉族姊妹用醉者的电话通知了他的家人。此人酒醒后,欲厚金感谢,被姊妹婉拒。汉族姊妹的街头义举在当地社会赢得了久违的称赞声:还是人家回民!
感动之余自问道:刘阿訇,如果是你,我会去搀扶一个非穆斯林酒鬼吗?惭愧,我不敢保证我会去搀扶。为此我曾问一阿訇兄弟,他说,如果他不喝酒的话,我可能会去扶他的,喝酒之人是遭主恼怒之人。
我在反思:为什么我们要拒绝对他施助?
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恨他超过了爱他。因为他是喝酒之人,喝酒是大罪。然而,酒,只对于穆斯林是非法的。换言之,非穆斯林喝酒没有错,也谈不上罪,何来应受谴责恼恨之说?即便为罪,真主对罪仆亦是爱大于恨的。《古兰经》说“他(真主)曾以慈悯为自己的责任。”(6:12)“﹙你说:﹚‘我的过分自害的众仆呀!你们对安拉的恩惠不要绝望,安拉必定赦宥一切罪过,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39:53)圣训还有一个负有一百条人命的杀人犯,真心悔过,获得真主饶恕的记载。
通过反思,我们发现,对于明知故犯的罪仆,真主尚是爱大于恨,那么,对于一个拥有受等待伊玛尼的门外汉,岂能恨之?
二、嫌他脏。
《古兰经》说酒是污秽且让人远离之。“归信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5:90)
 为什么那位汉族姊妹却不嫌脏呢?以至于那醉汉将她店内地板搞的一塌糊涂。可能这一幕曾经发生在他爸爸,他哥哥等近亲身上,她曾不至一次帮他们处理酒污。不嫌脏是亲情关系的真爱表达,犹如父母病床前,嫌脏与否是检验儿女亲情质量的一个标准。如今她奉至仁至爱的真主之名走进了伊斯兰。爱的境界需要超越亲情边界提升至“至爱”标准,于是乎,“不嫌脏”成为了她亲善众生的一种境界,酒鬼亦不例外。
圣训记载,先知迁徙麦地那前夕,利用朝觐期间对麦地那的朝觐者宣教。当时的朝觐仪式,已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朝觐者裸体巡游,禁寺内偶像林立,足有360个,《古兰经》称拜像为秽行,如上引文,显然,当时的禁寺是污行汇集之地,但利用天房宣教的穆圣却不嫌脏。
故,因嫌脏而关闭教门大门乃洁癖心理。脏,不能成为我们传达之路上的障碍。相反,脏是彰显爱之圣洁的参照。没有脏水污泽,何来庄稼的茁壮?没有清便洁污,何来血缘真情?没有跨越界别的施爱救助,何来大爱无疆的伊斯兰真爱?
如此汉族穆斯林,一个传统观念中的另类群体,一个族际夹缝中的生存者。对伊斯兰的理解和践行,却能如此地透彻,以至于她无需经过狭小的回族式的民族长廊,即可直达神圣殿堂。
此如汉穆姊妹,是我等回回反观自我的一面镜子,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民族长廊,狭小无所谓,但不能狭隘。
                    萨利赫·刘学强——2017.6.26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唯有树立正信才能打败心中的恶魔
下一篇:做一个知感真主恩的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