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拔寨正当时
分享到:
2017-02-02 12:26:15 【来源:作者赐稿】 点击:


攻坚拔寨正当时
——郧西县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六大战绩
郧西县扶贫办

      2016年是全面展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一年来,郧西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组为主战场,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最终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激发内生动力,狠抓责任落实,向脱贫攻坚发起了总攻,取得了一年减贫33535贫困人口的骄人战绩。盘点一年攻坚战场,共有六大亮点值得总结:
    瞄准靶: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
    为精准锁定贫困对象,扣好精准脱贫第一颗扣子,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全县先后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大走访”、五看五定“大核查”、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回头看”、基础数据“大清洗”、全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专题审计整改工作,坚持“七进、八不进”、“八不评、八优先”和“两评、三公开”程序,逐户进行评价打分,先后删除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293 户1199人,置换符合条件的对象525户1199人,新纳入贫困对象1830人,最终精准锁定全县49313户144599人贫困对象。同时,按照应搬尽搬要求,各乡镇对搬迁户进行了核查,删除了1140户3030人,对要求新纳入且符合易地搬迁条件的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本人申请、群众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又新纳入9567户、27561人,目前我县最新锁定的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达到26732户72970人,做到了不该进的一个不进、应该进的一个不漏。


    2016年6月1日至6日,郧西县代表湖北省37个贫困县迎接了国务院扶贫办首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三方评估。评估组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调查、走访座谈、填写问卷等方式,抽查了5个乡镇、6个村、250户贫困户后,高度评价了郧西的精准扶贫工作,将郧西一个新视点、一项好政策、一条脱贫路、一家好企业、一名好带头人、一名好干部、一种好模式、一件难忘的事这“八个一”典型案例汇编成册,直接呈送汪洋副总理办公室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层审阅,在最高层传递了郧西的扶贫声音!
    挪穷窝:搬迁脱贫引中央领导关注
    郧西县按照“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个脱贫攻坚首战”的总体要求,搬迁选址规划坚持“四靠近”(靠近产业基地、靠近工业园区、靠近旅游景区、靠近中心城镇),“三配套”(产业、项目、基地)原则,突出集中安置为主,解决搬迁户后续发展问题,达到“建一个新区、搬一批群众,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截止12月底,全县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850户17381人,分别占省计划的132.55%和110.11%。完成新建集中安置点236个,集中安置2675户5553人,分散安置675户2557人。新建安置点道路55.61公里,铺设饮水管网98.2公里,架设安置点供电线路52.61杆程公里,新建安置点医疗卫生室98个,完成面积4880平方米,新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5个,完成面积9540平方米,改造基本农田1380亩,为搬迁对象户均新增菜地0.2亩。搬迁户复垦宅基地面积900亩。目前,全县已形成产业带动型、城镇就业型、旅游发展型、生活保障型等四大搬迁模式,发展以种养为主特色产业2218户6505人,从事劳务经济2078户7867人,从事现代服务及第三产业157户504人,实现了搬迁与脱贫“齐步走”。观音镇观音村把集中搬迁安置区建在祥军木业规模企业毗邻,让搬迁户直接进厂当工人;天河口村易地搬迁安置点靠近生态文化旅游区,依托七夕乞巧汉锦布艺有限公司,培育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上津镇胶肠关村在茶叶基地旁建设保障房,走出了以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扶贫搬迁的扶贫之路。
    今年2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调研郧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对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9月6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莅临我县,对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郧西县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精神状态好、思路举措好、群众参与好、政策把握好、基础工作好,实行搬迁与脱贫并举,成效十分明显。


    拔穷根 :“八大产业脱贫”模式上央视
      扶贫攻坚,产业当先。郧西县实施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四跟四走”原则,大力构建宜工宜农宜游产业扶贫新格局。
 打开“资金闸”,竞相发展产业。县政府建立2亿元产业扶贫基金,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实施“四大支撑”(资金支撑、技术支撑、保障支撑、服务支撑),按照4000——5000元的标准扶持引导贫困户发展马头山羊、秦巴黄牛、黑毛猪、核桃、中药材、茶叶、桑蚕、油牡丹等农业特色产业。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一出,农户发展产业的热情瞬时被激发了出来,呈现出千帆竞发、百业共舞的态势。目前,已拨付到各乡镇(场、区)产业扶持资金7185万元,扶持到户产业项目5779个,带动5918贫困户脱贫。各贫困村掀起了一股争相发展产业、看谁最快甩掉“穷帽子”的热潮。
     建立奖励机制,形成八大模式。我县对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的市场经营主体,按每带动一户奖励2000元标准进行奖励,鼓励市场经营主体与贫困对象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缺资金、少技术的人“扶起来”,把贫困户手中的承包土地有序流转促其收入“稳起来”,引导发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59个,培植市场经营主体157个,带动3000余贫困户增收脱贫。各乡镇结合实际,探索出八大产业扶贫模式。观音镇黄土梁村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的“八统一”配套服务模式(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融资信贷、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补贴、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订单生产、统一盈利分红)、天河口村“农旅融合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把休闲农业产品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香口乡上香口村蔬菜产业的“四金链接”模式(租金+股金+薪金+现金)、上津镇种植莲藕的“四统三分”模式(统一规划地块、统一流转土地、统一采购种苗、统一技术指导,分户承包经营、分户享受补贴、分户获取收益)、安家乡长岗岭村种植食用菌的“1+X多维并进”互补产业发展模式(以桑蚕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同步配套发展蚕桑、马头山羊、牲猪、核桃、黄姜等若干个特色产业为辅)、田坑村“大景区带动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包联带动、招聘务工、扶持发展等形式,引导周边贫困户增收致富)、神雾岭村种植金钗石斛“合作社+贫困户”联营模式(以“联合社”的方式将全乡13个村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按照社员与本社的入股比例年底进行分红)、马安镇养殖马头山羊的“统分结合”模式(统一繁育,分户养殖,种养分离,统一服务,统一销售)
     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栏目以《湖北郧西:产业开启脱贫路》为标题,专题报道了我县农村能人回归成立牛羊养殖、核桃、铁扫帚种植等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发展产业带动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的成功经验。


    换穷业:务工脱贫经验全国推广交流
     郧西县抢抓“郧西——广东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对口协作试点县”契机,积极与广东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等地对接联络,建立了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举办10场 “广东—郧西” 大型劳务输出对接招聘会,入场应聘贫困人员2352人,签订意向就业协议460人,实际赴广东省就业374人。通过郧西与广东四市劳务协作,带动和引导了8200余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整合扶贫、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积极引导富余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在种植、养殖、服务等领域实现增收。目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达32920人,比3月1日统计的外出务工贫困人口24626人增加8294人。2016年郧西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培训100余场,实现转移就业1.2万人,人均增收2500元,务工脱贫人口占总脱贫人口的50%以上。河夹镇狮子沟村2016脱贫33户,其中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当年脱贫的有24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黄家河村2016脱贫51户,有33户通过外出务工实现脱贫,实现年人均增收2.1万元。 8月15日,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人社部高度评价郧西县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将郧西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对口协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帮穷亲:乡亲扶贫协会“进”湖北卫视
    郧西县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以乡情为纽带,以扶贫村为单位,以市场为手段,以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在职党员干部、财政供养的人民教师和医务工作者、致富带头人等为主体,探索组建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精准扶贫社会组织——“乡亲扶贫协会”,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捐资助贫、兴办公益、招商引资、兴办实业、村企共建等工作,逐渐形成“全县动员、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互助友爱、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认同感和存在感;创新了乡村治理新机制,探索了“村两委+乡亲扶贫协会”的乡村治理模式,使基层治理机制更民主、更科学、更高效。观音镇黄土梁村乡亲扶贫协会有会员42人,会员胡朝柱通过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主动包联本村155户贫困户,为社员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技术服务,帮助该村60%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并辐射带动周围10个乡镇发展铁扫帚产业;刘家湾村乡亲扶贫协会会长兰祥军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农民健身广场等项目,受益人口达30多户120余人;涧池乡金龙山村外出成功人士张学平回乡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鄂西北首个大型梅花鹿生态养殖场,开发鹿产品,吸纳周边三个村群众种植牧草和到农场加工饲草,安排贫困劳力在场务工50余人,年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截止目前,全县已组建“乡亲扶贫协会”183个,会员达5000余人,引进资金3亿余元,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5家、家庭农场12家、种养大户1100多户,带动6000余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增收。11月17日湖北卫视《新闻联播》栏目专题报道我县“乡亲扶贫协会”的典型做法。
摒穷气:魏登殿扶贫精神全省学习
    扶贫先扶志。郧西破除精神贫困,率先从干部做起,开展驻村帮扶、走访调研等活动,用身边的典型“说事”,激发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一个个躬身为民的干部脱颖而出,形成郧西不胜不休的扶贫精神。党的十八大代表、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数十年如一日一门心思带领群众奔富路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省委号召全省上下深入学习魏登殿同志的扶贫精神。当前,全县各级干部纷纷以魏登殿为“标尺”,思想认识从“扶贫开发”向“脱贫攻坚”转变,帮扶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工作作风从被动应付向奋发为民转变。
    针对部分群众“睡着等救济、躺着等帮扶、晒着太阳等小康”等现象,郧西县建立脱贫奖励基金,通过典型示范、宣传教育,激发贫困群众负重自强、艰苦奋斗。县财政根据乡镇年度脱贫工作绩效和脱贫任务完成情况,按脱贫1人奖励200元、出列一个贫困村奖励3万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保障乡镇、村精准脱贫工作经费。同时,整合1500万元资金支持乡镇建立脱贫奖励基金,对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的市场经营主体,每带动一户奖励2000元;对没有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完全靠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的贫困户,每户奖励2000元,从而极大激发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凝聚勠力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正能量。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攻坚拔寨正当时

上一篇:特朗普推“穆斯林禁令” 这次欧洲也看不下去了
下一篇:法国总统召开宗教代表峰会 寻求团结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