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回族人洪毓琛:台湾唯一的回民知府
分享到:
2017-02-21 11:58:40 【来源:聊城晚报】 点击: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有一位台湾知府是临清人。

  这个人叫洪毓琛,回族。洪毓琛是清朝咸丰、同治初期台湾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自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设台湾府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二百年间,他是唯一的一位回族知府。洪毓琛是回族大员在台湾任职最高和时间最长的一位,前后长达八年,并卒于台湾任上。

  列位,洪毓琛在任台湾知府时,不仅倡导教化,政绩卓著,而且他擅长书画。可以这么说,他不仅是一位清朝治理台湾的官员,也是一位书画家。

  可惜的是,他在任职台湾时,遇上了戴潮春反清起义,因为公务繁忙,而积劳成疾,50岁就走完了人生。(记者 于新贵 张建红)

  出生在名门望族

  通过科举步入仕途

  话说洪毓琛(1813-1863),是咱临清回族人,在他29岁那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一年,洪毓琛考中进士。道光二十五年,任福建沙县知县。咸丰四年(1854年),洪毓琛人台湾同知,后任台湾知府。这也是台湾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回族知府。

  明清时期,运河给临清带来了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据统计,明清时代,临清277人中举,比例远远超过周围的其他各县。回族也同样在古代科举中有不少人金榜题名。临清洪氏家族就是回族中的典型,洪氏家族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现在的临清清真寺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洪家寺”,据说就是洪氏家族出资兴建的。史料上对当地回族有这样的记载:“文化卓然,人才蔚起,尤非他教所能及”。

  洪毓琛的叔叔叫洪梦龄,是道光六年的进士。他也曾是一个知县,酷爱读书,经常废寝忘食,并且对文史考证和程朱理学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洪氏家族是临清回族读书入仕的典型代表。有了显赫的家族背景,洪家在当地慢慢成为望族,也因此,与洪家联姻的也多是当地大户人家,其中不乏有科举功名和为官者。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寿张县的清水教起义,一度占据了临清。临清洪氏家族组织武装与农民起义军对抗,至今临清还流传着“洪五爷力战长毛反子”的故事。这“洪家军”战斗力非常强,令农民起义军损失惨重,这件事也足以说明当时的洪氏家族势力之大。

  在临清洪官营清真寺西山墙上,曾经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有“开天古教”四个字,这是清朝名臣刘墉写的。刘墉可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有关他题材的电视剧热播,让这个诙谐幽默、才华横溢的“刘罗锅”深得百姓喜欢。

  刘墉是汉族人,又是清朝一品官员,他的墨宝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求得的。据推测,刘墉能为临清清真寺题词,极有可能是洪氏族人曾经与刘墉在一起做官才求来的。

  在洪氏族人手中曾经存有一道嘉庆皇帝的圣旨。从圣旨内容看,皇帝嘉奖洪秉智兄嫂教育弟弟有方。而洪秉智当时是保护运河商旅航运、管理河务的军官。

  咱们从这些历史中的碎片记忆,就能看出洪氏家族在临清的影响力了。

  擅长书法绘画

  遍布台湾名胜古迹

  列位知道,古代通过科举入仕的人都是饱学之士,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背不熟、理解不透,想中举中进士,那是很难的事。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是古人的智慧精华、思想精华,这些古典书籍能让人沉稳,能让人厚重。

  话说洪毓琛通过科举,成为了一名进士,步入仕途。想必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已经烂熟腹中。在攻读诗书的同时,他的书画也随之精进。事实上,但凡在古代成为文人的,琴棋书画似乎就是文人的“标配”,你不懂琴棋书画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文人。君不见颜真卿、苏东坡,哪个不是既为官,又精于艺术。

  洪毓琛同样是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任职台湾后,在政治、经济、宗教、移民等方面多有建树。他倡导文教,对传统诗文、书画艺术尤为重视,建设了不少名园、山庄、诗文社,成为文人雅集,书画酬酢的地方。洪毓琛还聘请大陆饱学之士来台湾教化居民,激励台湾人读书。

  除了在台湾倡导教化,洪毓琛也是一位书画家,他对行书、人物画有有很高的造诣。在台湾的古代建筑天坛,就立有洪毓琛书写的石碑,石碑上写有“道崇无极”四字,字迹遒劲有力,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台湾盐埕区之濑南街一带,是清代官员的濑南场盐田,咸丰九年(1859年),洪毓琛又敬献“海上福星”匾额。在寿山岩观音庙,正殿上悬挂着洪毓琛书写的“大观在上”匾额。可以说,洪毓琛的墨迹遍布于台湾各地的名胜古迹。至今,他的作品也曾经出现在一些拍卖行,他的书画被视为珍品,被很多收藏家青睐。他的书札散页,早在2003年上海国际拍卖会上卖到了2200元的价格。列位,十多年前的2200元,估计相当于现在的数万元吧,价格已经相当高了,也足以说明他的书法作品之精妙。

  平定戴潮春反清斗争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洪毓琛升任汉黄德道(清朝咸丰年间移驻湖北汉阳县的行政机构)。同年。出现了戴潮春反清起义。

  戴潮春原为清治时期彰化县四张犁(今台中市北屯区)一带的地主,曾担任过北路协稿书等职务,但因被长官勒索未果,而被辞退,并继承兄长戴万桂的家长地位,以及其所成立的土地公会和八卦会,并将这些组织加以扩张而成为天地会,同时协助官府缉捕盗匪而得到官方认同,使其成为戴家拥有的私人武力。

  但天地会发展过于快速,且陆续传出成员抢夺掠杀的消息,因而令官府决定镇压天地会。1862年4月3日,台湾兵备道孔昭慈抵达彰化,捕杀天地会总理洪氏,并命曾任彰化知县的淡水厅同知秋曰靓前来协助扫荡,于是秋曰靓带领600名官兵之外,另外招募林奠国与林日成各率400人支援扫荡,然而4月15日扫荡部队在大墩与数千天地会党人作战时,林日成临阵倒戈,当场击杀秋曰靓,而林奠国见局势不利,决定退回阿罩雾庄(今台中县雾峰乡)自保,于是天地会势力顿时做大,身为会首的戴潮春骑虎难下,只得于4月16日率天地会党人围攻彰化县城,并从八卦山以大炮轰城。这时城内仅有三百多名老弱兵,而勇首施九挺前往鹿港征召乡勇失利,城内从此无援可求。4月18日,城内奸细打开城门,戴潮春于鼓乐之中骑马入城,孔昭慈则因外援始终未到,旋即服药自杀,夏汝贤等大小官员则纷纷被杀。

  彰化县城失守后,台湾南部各民间势力纷纷起事,而中部大小土豪,如小埔心(今彰化县埤头乡)陈弄、北势楠(今南投县草屯镇)洪丛、嘉义严办、以及凤山县徐夏老、淡水厅王九螺等纷纷加入戴潮春阵营,各地支持股首更是达上千,而他也论功行赏,除自封为东王外,封林日成、陈弄与洪丛为南王、西王与北王,设置大将军等官位,安抚百姓,俨然自成一国,且控有几乎全部的台湾中部与部分北部地区。

  戴潮春的武装发展势头很猛,震动了清朝朝廷。1864年6月,洪敏琛升为台湾兵备道,统筹全部战事。洪毓琛指挥清军与戴潮春的武装进行了多次战斗,经过多次拉锯战,彼此死伤惨重。直到1865年,清军才以优势兵力彻底消灭了戴潮春的武装。清军终于收复台湾中部,而曾雄据一方的戴氏政权则结束其四年多的统治。

  洪毓琛在台湾积劳成疾,眼看着戴潮春变乱仍未平息,而兵饷更加入不敷出,洪毓琛心中那个急啊。同治二年6月,洪毓琛因公殉职,年仅50岁。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知府 临清 回民

上一篇:圣女法图麦演讲及箴言
下一篇: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