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使命
分享到:
2017-03-20 16:34:02 【来源:】 点击:

回顾历史

回顾历史,我伊斯兰教传入华夏大地已有一千余年。而在这千余年间,历经百般周折,才得以幸存至今。

关于伊斯兰传入中国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据《中国伊斯兰教与传统文化》一书说:“中国穆斯林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蕃商胡贾(来华的阿拉伯、波斯商人)——蛮夷商贾(前者久居汉地,在中国的后裔)——土生蕃客(祖先落籍中国,历经几代人,而在中国土生土长)——色目人——回回。”唐宋时期,伊斯兰的传播是来华的阿拉伯、波斯商人。而元代,“回回遍天下”,是中国伊斯兰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伊斯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吉思汗后裔在攻破阿巴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后,将大量穆斯林迁于中原,并大力利用穆斯林人才,如赛典赤等,而且穆斯林在中国的社会地位是仅次于蒙古人的二等公民。可以说,从唐至元是中国穆斯林“量”的发展,而明清两代是中国穆斯林“质”的发展。明清两代产生了许多“经汉两通”的穆斯林学者,如王岱舆、刘介廉、马注、胡登州等。其中胡登州巴巴(人称胡太师)看到当时的中国穆斯林社会经文匮乏,学人寥若晨星。于是,他首当其冲,开展“经堂教育”,并广为推之,一直延续至今。遂有效地保存了中国伊斯兰的“火种”,而不致被同化。所以说,经堂教育的开展为中国穆斯林的延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王岱舆、刘介廉、马注等“阿汉精通”的学者看到当时的穆斯林群体不被汉民族所理解,为了宣扬伊斯兰教,他们著书立说,广泛吸收儒家思想,“以儒释伊”(这可算是最早在书面上进行的回儒对话)。可是,此举措并不是非常有效,并没有引起上层人士的重视。而且马注先生曾向康熙皇帝呈献《清真指南》一书,也未成功。虽然刘介廉巴巴的《天方典礼》一书选入《四库全书》,但并未得到统治者、文人们的重视。很是可惜啊!总得来说,中国伊斯兰从唐至清,一直是在内部发展,先辈们依靠口传心授,用一言一行影响后代,但并没有有效地影响到中国统治阶级和上层人士。中国伊斯兰教发展至清,甚至康熙都不知道伊斯兰教是一个什么样的宗教,回回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我个人认为,这也是酿成乾隆、同治年间大规模镇压穆斯林的原因之一。我得出:其一、这是中国穆斯林先辈们的悲哀,他们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伊斯兰教”推广介绍出去;其二、这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悲哀,中国文人们的悲哀,他们鼠目寸光,只着眼于自身利益,垄断百家思想,为统治者服务,成为 他们的专属品。而纵观古今,放眼世界,阿巴斯王朝文化、经济之所以呈一片繁荣之象,是因为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马蒙在位期间设立“智慧宫”,打开了了解世界文明、思想的窗口,翻译大量希腊、波斯古籍,俗称百年翻译运动。在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天文学、炼金术、数学等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而且欧洲的“文艺复兴”又是建立在翻译、学习阿拉伯典籍基础之上的。可想而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大的发展,必须要广开言路,为各种文明、思想间的对话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明清穆斯林学者们的著作正成为儒家与伊斯兰文明对话的切入点。中国新儒学派代言人杜维明教授曾与当代著名穆斯林哲学家塞义德·纳赛尔教授突破性的展开过回儒对话。而且杜维明教授也曾与纳赛尔教授的两位高足在一起研读了刘介廉巴巴的《天方性理》两次,并为专题出版了一本书。为此,我们不得不赞叹中国穆斯林先哲们眼光独到,高瞻远瞩。

分析当今

现在,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穆斯林的现状做一了解。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教门开放初期,穆斯林同胞们求知若渴,宗教热情极高,好似久旱逢甘露,各清真寺几乎爆满。多斯塔尼们宗教感情浓厚,以寺为中心,以伊玛目为核心,积极上寺礼拜,深切关注教门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保守的中国人为新鲜的西方文化所吸引,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一味崇尚理性,而淡化了精神上的需求。穆斯林作为中国的一个信仰群体,同样也深受其害。人们一个个都忙忙碌碌,追逐时间,追逐财富,由于走得太快了,而无暇顾及路边的美景,淡化了自己的信仰,淡化了作为一个人真正应该追求的精神财富。或许如此,大城小乡虽有清真寺林立,建筑辉宏,宽敞明亮,条件非同一般,但偌大的清真寺本是求学传教之所,却只有伊玛目一人空守经典,只得独自一人观望;本是多斯塔尼们搞好团结,搞好关系,培养穆民兄弟之情谊的礼拜之所,礼拜者却寥寥无几,只有若干位老人坚持。阿訇们空守寺房,无法传授知识,无法引经据典,劝诫民众。而且多斯塔尼们对教门的了解,只有老人居多。年轻一辈,知之甚少,不会洗大小净,不会礼拜,更有甚者,连清真言都不知道。有些人甚至一年只有两大节日才会上寺礼拜,连起码的鞠躬、叩头显得那么生疏,陌生,是那么的不堪入目。似乎是重节日而轻实行,重形式而轻精神。作为一位穆斯林,这是非常危险的!

反观中国基督教,虽然其人数仍少于穆斯林,但其发展速度却快于我们。我们的传教主要针对穆斯林群体,以保守为主,对外少之又少,而基督教却是针对毫无信仰的大汉民族。就近而言,在我们邻村,以前是没有基督教徒的,但近几年来,他们的村子里却异地突起一座特殊的建筑——教堂。当我们向中国人问起基督教时,他们不会不知道;可是当我们向他们问起“伊斯兰教”时,知之甚少。而且基督教的思想遍布汉文著作,影视等方面,如最近热播的“小苹果”的MV,其中就带有基督教的思想。他们还挤身于慈善事业,设立儿童、老人福利院,而且国内部分大学也是由基督教徒创建的,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汉民族。要论社会服务、慈善服务,伊斯兰在这一方面是制度、方式最好、最为完善的,如天课、施舍、费用等,可是我们并没有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再观我们的多斯塔尼曾是汉文化的文盲,如今却成了伊斯兰信仰的文盲。我们的清真寺多为老人,人数少之又少,而他们的教堂却多为年轻人,人数较多。主要是我们的清真寺有局限性,在外界看来,仿佛是专属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清真寺内缺乏设立一些吸引青年人的设施,如图书室等。而且我们的伊玛目的宣教方式过于死板,只是每次聚礼在清真寺进行“劝善演讲”,所属坊上的穆斯林兄弟不来礼拜,不封斋也从不过问,缺乏直面沟通交流。再观世界,伊斯兰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向全世界蔓延。如英国的教堂越来越少,参与教堂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少,而清真寺以及参与礼拜的人却越来越多,从而引起了执政者的恐慌。作为中国穆斯林的一份子,难道我们就不该做些什么吗?难道我们要一事无成、两手空空地去面见我们的先辈们吗?

着眼未来

历史的车轮转动不息,时至二十一世纪,中国穆斯林的内部形势较为严峻。要想改变这种“局势”,势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宣传方式上进行必要的革新。
今日之首要责任当推教育,教育的普及势在必行。我们伊斯兰教对于教育,非常重视。仁慈的主曾告诫我们说:“信士们不宜全体出动,为什么每一群人中一部分人不出动,以便他们精通宗教,以便他们回去后警告他们的族人,好让他们警惕?”(《古兰经》9:122)从这节经文可以看出,穆斯林对于“后世知识”尤为重视,即使在战时,也要留一部分人攻读宗教知识,以便战事结束后好劝诫、警告那一部分出战者。因为,伊斯兰因知识而立,但这并不能否定伊斯兰对于“现世知识”的学习,伊玛目安萨里甚至将“医学、数学”等知识列入“社区主命(只要一个地区有一人学习,其他人不再担负此主命)”的行列。一个民族,一个宗教,一个国家如果不关心教育,人人都是文盲,那么它势必不会发展,甚至会变得野蛮、暴虐……众所周知,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九年制”,而如今在部分沿海地区升级至十二年义务教育。所以说,我们的穆斯林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邓小平曾说:“要从娃娃抓起。”我完全赞成这个说法,因为青少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宗教的未来和希望。对于小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创办“穆斯林幼儿园”来进行“启蒙教育”。启蒙教育不容忽视,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智力正处于开发期,一旦孩子对某一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恐怕一辈子也会记忆犹新。就拿我来说,在孩提时,母亲经常教我一些“拜功举意”,在我后来的成长中一直没有忘记,如今还能记起那掺杂方言的波斯语举意:尼也提,克热丹木,开不库杂热目……另外,还有对青少年的教育。在这一年龄段,他们基本上能独立思考了,在学校所受到的“唯物主义”思想已成定型,不容轻易改变。在我上学时,就曾与父母争论“人是猿猴变得”。所以,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育一定要更深刻,更有影响力。不仅对他们要教授“清真言、作证词”,并讲解其内在含义,伊斯兰核心思想——认主独一,教法教义等知识。这是在言语方面的教育,还有行为上的教育,比如教授他们礼拜的动作连带念词,洗小净等等,积极向他们赠送与伊斯兰相关的书籍。孰不知,孩子启蒙教育的最重要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尤其是母亲。所以有必要在他们闲暇时,创办“经学班”,给那些不会礼拜的妇女教授“礼拜念词”、动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教法、教义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儿童启蒙教育”的实施。其次,最好是设立清真寺图书室,向男女老幼提供了解伊斯兰知识的优良途径,将清真寺发展成为传播知识、劝善戒恶,深化穆斯林情谊的场所。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们的两大义校应起带头作用,为推行穆斯林普及教育出谋划策。因为,一个不知道怎么感谢真主的人,是非常之可怜的,他甚至比动物都可怜,动物尚四肢着地赞颂真主,而他呢?所以,教育、知识对我们而言,是重中之重,需要普及开来惠及每一位穆斯林同胞。我们应该前进,而不该固步自封,将自己锁于囚牢。而我所谈到的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到底可行不可行,合理与否,都要因时而宜,因地制宜,需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从老前辈那里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那么替圣传教、替主扬法的重担也就落到了我们肩膀上,我们是教门的新一代人,我们应该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对于使命的迫切感,应有梁启超先生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万状豪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应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满满自信心。我们应少说多做,实事求是,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习古兰真经的同时,读无字之经,积极效仿先贤们为了真主而服务于社会的伊斯兰苏菲真精神。应化教派之干戈,弃极端之主义,扬中正之圣道。应摒弃落后思想,与时俱进,以万家灯火之光亮融我教明月之辉煌,创世纪之璀璨。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使命

上一篇:朝觐及其由来
下一篇:清真言的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