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与认同
分享到:
2017-03-25 14:03:55 【来源:民族地区发展研究网】 点击:

  由于政治因素、全球化和现代化,少数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产生了碰撞。在这种背景下,少数民族文 化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面临着本民族文化的丢失和同化的危机,这促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对文化寻根和文化认同的 重视。因此,寻找到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文化之根,认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这有利于秉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特色,有 利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创新,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永葆活力。对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 与认同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当前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有所帮助。

  少数民族文学是指具有少数民族身份的作家 用属于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进行文学 创作。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少数民族民众的政治 无意识也可以运用多数民族的语言去表现和表达, 不单单只可以用本民族的语言。近代以来,由于 西方文化的逐步侵入,由于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 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我国的传统文 化与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碰撞,我 国传统文化也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抗、吸纳、兼容 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也存在着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也曾 经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过怀疑,也曾经试图 用西方文化来创作文学作品。然而,在此过程中,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更多的是迷惘,再加上政治 因素束缚的解放,促使少数民族文学回归本民族 的特性,这时候就使得很多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者产生了文化寻根和文化认同的需要。文化寻根 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 代感的强化,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再发展,促 进了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在的文化以及文化群体中 所产生的归属感和心理所做出的承诺,进而获取、 持有和创造自己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少数 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本民族文化的 归属感。当前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与认同, 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 和探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少数民 族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一、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

  (一) 中国文学寻根的历史背景

  早在清朝的时候,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我 国的国门被外国列强强行打开,西方国家的文化 开始涌入中国,强烈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文 化,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对西方文化 的追捧。经过长久时间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 西方文化对自己的不适应,产生了民族文化认同 的焦虑,开始找寻文化的根。当代文学在东西方 民族文化的影响下,用敏锐的世界文学发展观, 并结合对我国民族文化认同的担忧和中国当代文 学发展实际,做出了很多文化寻根的创作实践, 繁荣了我国的文学创作,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文 学大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长期政治因素的 压制和西方文化的再次冲击下,我国文学界突然 爆发了寻根文学思潮,这是对追求民族文化认同 的集中体现,是在东西方民族文化强烈碰撞下的 又一次文学创作的文化寻根。这次文化寻根是有 意识地反对西方文化,有意识地倡导用民族传统 文化来创作民族文学,努力从本民族历史的深层 处找寻民族文化的积淀和由文化积淀所产生的民 族潜意识,努力用现代的创作方法来复兴中华民 族的伟大文化。

  这些中国文学的文化寻根,往往都是在民族 文化影响背景下产生的,是中国文学家一百多年 来对文学现代化的追求,但是这种追求并没有随 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放弃,而是继续用对抗的态度, 把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下所 发送的各种文化现象开始回归到中国问题上来, 特别是回归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反思上 来。西方现代文化是带有西方特点的,一个成熟 的中国文学创作者如果深刻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 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学资源的时候,他就会 对民族文化传统重视起来,逐步摆脱西方现代文 化对个人的束缚,把传统和现代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文学创作。

  文化寻根的出现除了和政治因素有关,也与 外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有关,也与20世纪80年代开 始的全球化趋势有关。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 开放的实施,中国的文学创作已经处于全球化的 创作环境中,文化寻根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球化的 现代创作的大趋势下对民族传统文化有意识的思 考。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 初期全面实施了改革开放,国门随之大开,西方 各种思想文化趁机涌入中国,西方文学开始流行 起来,很多的中国本土作家纷纷效仿西方的文学 创作方法和理念,完全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学创 作方式和思想,完全忽视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 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使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的作品越来越少。正在这时,拉美文学开始兴起, 拉美文学的代表作 《百年孤独》 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这部带有浓郁的土著文化特色的作品的成功 给中国作家带来了强烈的启迪,拉美作家对于玛 雅文化、印第安文化和民间文学的成功挖掘,使 中国作家开始重视起本国的传统文化,开始找寻 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

  像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样现代主义文学的成 功,使中国作家开始关注民族文化在文学创作中 的作用和魅力。中国作家相信以中国深厚的民族 传统文化底蕴,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大的文学成就。 在全球化的文学创作背景下,从中国传统民族文 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找寻到最有价值、最有魅 力的东西,就可以让中国文学重新繁荣起来。如 果能够把中国文学创作的根深深扎在深厚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对西方的思想和文化进行中 国式的改造,那么就会创作出既面向世界又立足 于本国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学作品。

   (二) 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的历史回顾

  与中国汉族文学相同,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 也同样经历着民族文化受全球文化影响背景下的 文化寻根问题,也是在历经多次文化选择之后, 最终确定了基于民族特色文化的创作之路。

  少数民族文学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和汉族文化相比较,少数民族文化在政治、历史、 地理等各个方面都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很长时间里 都不受重视,但其发展却没有被其他规范文化的影 响,反而获得了自由的发展,自成一派,并能够充分保留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原来风貌。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自身文化身份意识的觉 醒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和很多波折的,从建国初 期的漠视到逐渐走向觉醒,各种因素有很多。在 改革开放以后,少数民族文化也随着文化寻根思 潮的兴起开始真正寻找本民族文化的根的所在, 本民族文化身份意识开始觉醒。这种文化身份意 识的觉醒使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开始更多地关注 本民族文化,更多地关注本民族的族群心理和思 想,开始去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 西和找寻本民族文化的根源。

  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家中有的是少数民族身份, 有的虽然不是少数民族身份但是与少数民族也有 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作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了解都非常深刻,他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是非常 仰慕的,但是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认 为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很多的危机。少数民族文 化虽然弱小,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广大少数 民族文学作家仍是努力进行种族文化的重新塑造, 仍在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努力找寻出本 民族文化之根,希望能够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把 本民族文化的精髓、精神与现代文学创作紧密结 合,使少数民族文学重新焕发出活力。

  二、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

  (一)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文化 认同危机

  在心理学上,认同是指个体和其他个体、群体或者相似人物在心理上、感情上逐渐变得相同 的过程。认同实际上就是社会上各个群体在情感 和认识上逐渐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说成是社会人 员对自己所处在的群体在情感上的寄托和感觉。 有学者认为,个人认同就必须和社会文化联系起 来分析,这是因为个人认同的选择是在一定时期 和一定的社会群体的社会文化提供的,个人认同 选择之后就会使社会文化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 会群体中发扬光大。正是因为认同与社会文化的 联系,才使得西方社会文化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 把认同研究也加入到了研究体系中,我国在20世 纪90 年代才把认同加入到人文研究中。在民族领 域的研究中,也用到了认同,其涵义是少数民族 群体对本民族的情感归属和认知。

  由于少数民族各自发展的历史背景、所处的 阶层以及各自的传统文化不同,不同创作者之间 也各有其特点。因此,认同的问题就复杂多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面对的认同问 题既包括来自西方文化认同问题,还包括汉文化 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问题。由于历史和少 数民族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产生了少数民族文 化危机,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 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汉文化和文学对少数民族带 来的话语权问题;二是少数民族文化所面临的现 代化的挑战问题;三是全球化带来的少数民族文 化的同化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 林地带、边远地带,生活空间狭小、条件艰苦, 是处于地理位置和社会生活的边缘。少数民族的 边缘性使得少数民族文学也处于我国文学整体格 局中的边缘地带。因此,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民族 文学相比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是没有什么话语权 的。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文学是一直承受着汉民 族文学的话语压力。这种压力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汉民族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少数民族 文学的遮蔽。从建国以来,少数民族文学随着我 国整体文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 种发展是为国家各个民族的统一、稳定服务的, 进而忽视了文学创作的民族性,对少数民族文学 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少数 民族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在中国文学发展史 的编写过程中,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推介,对 于少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所忽视。

  社会现代化引起的文化碰撞,也是导致少数 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现代化 之所以会引起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主要是因为现 代化满足了少数民族认同所具备的两个因素:一 是少数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本民族特有文化 特质的发掘;二是话语权的巨大差异。建国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努力对 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各种改革,帮助少数民族地区 发展经济,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获得了 巨大的发展,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本地文化实现了 很好地融合。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 大量的汉文化和现代化进入了少数民族的社会中。 现代化对少数民族的发展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 是也引起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碰撞, 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挑战。少数民族现代化 的形成一个是社会自然发展带来的,一个是经过 传播带来的,前一个对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独有本质有作用,后一个则容易使少数民族文化的 消失。

  当前,全球化是文化的一大趋势。全球化促 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也促进了对弱势文化的侵蚀,使得文化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少数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同化 危机等问题。

  (二)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文化 认同的构建策略

  所有民族文化认同的组建,都跟少数民族自 己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身份认同有关。如果只是一

  种单纯的民族文化认同是行不通的,组建文化全 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认同不是单纯的民 族文化认同组建,而是要多方面的、灵活多变的 组建,这就需要丢弃狭隘的民族本位主义,需要 要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态度去对待民族文化认同 问题。从整体上来讲,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 数民族文学文化认同的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民族传统的回归。社会的发展和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促进了各个民族的发展 的同时,也对各个民族的文化带来了破坏。当前, 少数民族的民众在精神缺乏的时候,就会引起他 们对过去传统文化的思念和追求,进而促进了民 族传统的回归。

  2. 对民族传统的激发。在少数民族逐步现代 化的过程里,有一段时间里,人们会忘记民族传统,甚至将这些传统全部丢掉,但是,当人们对 现代化的东西熟悉之后,就会对现代化的东西和 传统的东西进行对比,进而就会发现传统的东西 的巨大价值,就会发现民族传统所蕴含的巨大的 文化价值,就会想方设法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对民族传统进行最大程度地激发,就会在文学作 品中最大程度地运用民族传统文化使民族传统在 现代化中释放出巨大的文化魅力和价值,增强少 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感。

  3. 对民族传统的重构。民族传统的重构就是 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行为等进 行重新构建或者改造,使重构后的少数民族传统 文化可以起到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增强其现代社 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民族传统的重构也能够使少 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依然保留着少数民族文 化的认同。少数民族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对少数民族传统进行了全新的重构,用现代化的角度, 对民族传统进行了成功的再创造。

  三、结 语

  少数民族文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是需要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在当前文 化全球化背景下,在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和研究 中,要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精髓进行不断挖掘, 要不断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身份意识的觉醒,不断 寻找民族文化中的根,使创作的少数民族文学作 品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根。在少数民族文学的创 作和研究中,还要对少数民族文化认同进行重构, 使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中能够始 终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要保持少数民族传统 文化认同重构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少数民族文 学创作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亚湖. “寻根”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化[J]. 民族 文学研究,1987,(5):59-66.

  [2]陈灵强. 选择与吸纳:“寻根文学”对民族文化

  记忆的唤醒[J]. 台州学院学报,2008,(1):36-40.

  [3] 周甲辰. 论寻根文学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误读——— 读邓楠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J]. 理论与 创作,2007,(1):124-125.

  [4] 何 辉,周晓琳. 少数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认同 的构建[J]. 贵州民族研究,2013,(1):53-56.

  [5] 王 欢 . 儿 童文学接受与少数民族的心理认

  同———以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少年儿童为例[J]. 贵州民族研 究,2014,(4):78-81.

  [6] 李长中. “重述”历史与文化民族主义———当代

  少数民族文学重述历史的深层机理探究[J]. 中央民族大学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17.

  [7] 杨 红.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 寻根[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3,(6):90-94.

  [8] 周 翔. 文化认同·代际转换·文学生态———现代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动态发展历程[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5-61.

  [9] 何圣伦. 民族审美文化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民 族性还原[J]. 文艺争鸣,2013,(3):106-110.

  [10] 白晓霞. 西部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意识[J]. 当 代文坛,2009,(1):84-86.

  (内蒙古大学 满洲里学院,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 文学

上一篇: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极具前景
下一篇:我国网络空间民族歧视或仇恨言论传播现状、危害及治理探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