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又名塔儿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湟中县城鲁沙尔镇,海拔2600米,距离西宁市约28公里,单程行车用时约35分钟,参观1-2小时,全程2-3小时。
宗喀巴的父亲龙本格,是河湟之滨龙本部族俄西(松木石)朗珠家族人。母亲香萨阿曲是龙本索尔吉人,慈祥贤惠,六根清净。夫妇二人生有五男一女,长子邹朵贤、次子才保、女儿、三子才旺嘉、四子贡噶宁布(即宗喀巴)、五子洛丹。幼年的贡噶宁布相貌俊美,肌肤洁白如睡莲,头圆额阔,眉长眼大,鼻高丰隆,双耳垂肩,身圆膀宽,唇红齿白,天资聪颖,凡圣者之三十二大丈夫相和佛身八十种随好无不具备。童年时,就已显露出与一般玩童不同的气度。有关“圣童垒塔拜佛”、“踩石如泥留下脚印”等传说,在宗喀一带妇孺皆知。当年留下脚印的两块石头,后来由本寺僧人奉为圣物而分别供于文殊菩萨殿和大金瓦殿内,受世人瞻礼。
塔尔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
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建筑群。
八宝塔如意塔
1.聚莲塔:纪念佛陀在蓝毗尼降生时行走七步,地生莲花的殊胜经过。
2.菩提塔:纪念佛陀三十五岁时在菩提伽耶菩提树下成就无上道境。
3.法轮塔:纪念佛陀在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向五比丘宣讲四谛法义。
4.神变塔:于本师于五十岁时,有外道六师在发园以神通挑战进攻,本师便示现各种神通令其折服皈依。此塔为纪念佛陀示现神通。
5.天降塔: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不久,其亲母便病终,因其善业转生于天界。 太子成佛后,曾于四十二岁时以神通力升至天界为母说法。于说法毕,佛陀由天王陪同重返人间。此塔便是为纪念佛陀上天说法后重返人间而建。
6.和合塔:佛陀在世时,曾有弟子另立宗派,导致僧团分裂,本师便亲到王舍城竹林精舍开示,令僧团重新团结一致。此塔是为纪念该事迹而建。
7.胜利塔:纪念佛陀证达自主生死之境界而建。
8.涅槃塔:纪念佛陀肉身八十岁时在拘尸罗什涅槃。
上一篇:走,到湟中浪万亩油菜花海
下一篇:茶卡不是远方,她是浪漫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