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福宽:关于回族文学的思考
分享到:
2018-04-23 15:16:35 【来源:伊畅青春】 点击:
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和内地、还有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放文化组成的。文学也是这样。可是,在已经出版的《中国文学史》里,谈的却都是汉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谈得很少,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史例外,它叫《汉文学史纲要》,这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在谈到回族文学的创作时,谁也不能否认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这些,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尽快地加以解决,或部分地加以解决。在眼下,最要紧的是好好想想我们自己的事。打铁先要自身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在会上,很多少数民族作家说,我们不要自插,不要跪着看人,我们应该站起来。他们说的是文学。的确,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汉族文学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学家同样创作了、或参与创作了许多精品。清代的著名作家老舍是满族人,沈从文是土家族人⋯⋯当然还有很多。这些都是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和著名汉族作家相比没有什么逊色的地方。

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汉族作家有的少数民族作家都有,而少数民族作家独特的生活、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汉族作家却是没有的。

回回民族更是这样。在中国56个民族里,回回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不是土著。周恩来说:“回族是从阿拉伯、小亚细亚来的,而且时代并不太远,据说到现在不过1000多年⋯⋯”他这里说的,是从回回先民算起的,包括唐、宋时期到中国来的藩客,还有蒙元时期被成吉思汗俘瞄来的中亚、西亚各国、各族穆斯林。

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回族文化也随之形成了。回族文化是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互相交融、融汇贯通形成的。这种文化,保持了两种文化的风貌,历史的价值,但这两者又不是游离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在这里必须说明,这两种文化不论怎样变化,但有一点却是永远不可动摇的,那就是:它的根基,它的精神领地是属于伊斯兰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不少民族被同化了,还有的消失了,但是回回民族没有,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东方文化史话》一书里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没有中断过,真正形成猖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希腊、罗马开始的西欧文化体系。”

在全世界四种文化体系里,我们回回民族就有了两种,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这难道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吗?

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滋润下,我们回回民族的祖先在各个领域里都创建了辉煌的业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举两个例子:在我们回回民族刚刚形成的时候,我们民族里出现了三个伟大人物,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们是设计、建设大都的也黑迭尔西、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刚直不阿的海瑞。还有,在满清王朝腐败不堪的时候,又出现了白彦虎、马化龙、杜文秀等三位民族英雄。对这三位民族英雄,历史给予了充分肯定,罗迈在延安时期出版的《回回问题研究》一书里,说白彦虎、杜文秀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孙中山也说:“没有马化龙领导的西北回族的抗清运动,辛亥革命不会如此顺利的成功⋯⋯”对于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们回族作家写了多少?生个人心里都有数。在这里,我想说一下眼下走红的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这个题材原来影响就很大,很多回族人都知道。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回族人没能写出来,是由汉族作家红柯写出来的。虽然,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都不是他们一个民族的私有财产,但是,由本民族的作家来写,更能把深层次的东西反映出来。

我们回族人的生活丰富多采,我们的回族文学创作也应该丰富多采。但是,在这方面,有时并不完全统一。有的回族作家的确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跑在了兄弟民族作家的前头,但也有的作家,他们虽然有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有深厚的民族感情,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但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只能入乎其内而不能出乎其外,不能站在制高点上认识自己的时代,认识自己的生活,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显得欠点火候。就这个问题,我曾和很多同志交换过意见。我发现,有些同志只是在自己的文学修养上去找原因。但我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曾不给当地把文学创作比做一个人,文学是血肉,历史是骨架,哲学是灵魂。文学上不去的原因是哲学上不去。

我们回回先民是以高度发展的民族来到中国,在以后漫长的时代里,又出现了许许多多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这点上讲,我们有理由说,回回民族的生活底蕴深厚,丰富多采,是文学创作的富矿。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时至今日,我们还远远没有把这个富矿开掘出来。那就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继续努力吧,争取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回回民族的优秀作品!

冯福宽先生简历
       
       穆罕默德·阿里·冯福宽,回族、河北大厂人,先后毕业于北京回民学院和西北大学中文系,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回族学会理事,陕西穆斯林对外文化经济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人民政府曾授予"优秀文学编辑"、"全省先进统战工作者"、"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作品有诗集《穆斯林之歌》《黄土魂》《山花赋》等,散文集《回坊风情录》《艰难的脚步》等,长篇小说《大迁徙》《命运》《为了后世的天堂》专著《陕西回族史》《走进我们回族》《丝绸之路上的回声》。诗剧《兰花花》获陕西省首届开拓奖创作奖,诗集《绿色的黄土高原》获陕西省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奖。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并入选多种中学和阿拉伯语课本。最新诗歌集《回回,我的回回》。

冯福宽的作品:有反映回族人民生活的,有反映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生活的。对于这些作品,全国各地的报刊发表了近百 篇评论文章,计二十余万字。关于他的回族题材的作品,《回族文学》评论说:"是回族儿女从胸中喷发出来的心灵之火","是回族历史的形象化再现"。《民族文学》评论说,"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回族人民的灵魂,传达了回族人民的风韵。"《人民日报》评论说,堪称是"穆斯林的生活史、命运史、心灵史、风俗史"。关于他的长篇小说《大迁徙》,中国文联出版社"内容提要"评价说,"作者以回族学者全新的视角,独特的心理,艺术地再现了回回先民移居中国的历史。"《朔方》评论说:"是一部具有深邃内涵、丰富想象的历史小说,是一部民族历史的形象画卷。"关于他的专著《陕西同族史》,《中国穆斯林》评论说,"展示了交响诗般的同族历史","是一部十分坦率又十分真诚的史学著作。"关于他的高原题材的作品,《西安日报》评论说,"是以黄土地的气息、黄土地的情调、黄土地的爱恋,唱了一曲黄土地的赞歌……中华民族魂魄的深情赞歌。题赠《黄土魂》诗说,"雕出了高原魂"。还有为了工作而创作的文艺作品,既能紧扣时代脉搏,又能贴近百姓生活,因此有较强的生命力。七十年代的《陕甘宁边区五首民歌》广播、出版以后,轰动全国,其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更是久唱不衰,时至今日,在国家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型晚会上,还在北京舞台演出。八十年代的长诗《兰花花》,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改编、录制成同名广播音乐诗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广播;陕西乐团改编、上演了同名叙事表演合唱,参加《西北音乐周·西安音乐会》、《西北音乐周·兰州音乐会》、第二届《北京合唱节》演出;陕西电视台拍摄成同名舞台艺术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反响强烈。九十年代的广播剧集《苍莽的高原》收录了描写戌边生活的广播剧《风雪昆仑山》、描写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艰苦创业的广播剧《延安之声》、描写陕北油田管道工程建设的广播剧《大地长龙》。这些广播剧富于时代精神、富于地方特点、富于感染力。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文学 冯福宽

上一篇:马有福:海娜的光彩
下一篇:叙利亚,为你哭泣的该是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