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东关的老味道一一马荣阿爷的醪糟
分享到:
2019-10-20 05:13:32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西宁东关的老味道一一马荣阿爷的醪糟

文/马钫

解放前在西宁北小街口有一间不景气的小铺面,主人翁是一位东关地区回族的长者一一马荣阿爷。他们的祖辈来至于甘肃临夏,俗称河州坊。一生以卖醪糟为营,养家糊口。他的儿子是马吉祥(已故)曾是原中共城东区区委常委及统战部长。


网络配图。

在解放前,东关地区的平民百姓主要是以开设商铺和经营饮食和小吃为业。城市里的人口较少(1949年全市人口约5万人),生意也不好作,故以诚信和口碑为宣传,能满城盛名——马荣阿爷所卖的小吃醪糟就以此而名,养家糊口,生活过的还可以。马荣祖籍甘肃临夏人从故藉八访带来了一门作醪糟的如手艺。迁居西宁城东区后,重操祖上留下的小吃手艺,以经营醪糟为业,在北小街口东关大街的十字路口开了一家醪糟铺。由于坚持勤俭持家日子过的满可以,所以供养儿子马吉祥,进入校门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对以后儿子的前途打了一定的基础,解放初期,由于儿子马吉祥有一定的的文化基本,被政府吸收为年青的干部,从事政府的工作。


马荣阿爷为人善良,老实忠厚,从不弄虚作假。由于他们家的醪糟由此而闻名。再加上地理位置较好,他家的铺面周围都是比较有名的商铺和官僚们字号,所以开设的小部面在比较集中的东关繁华的商业区。前不到三百米就是当时最有名的湟光十字。每逢夜晚来临,以最热闹的湟光十字为中心的商业区中心,来往行人络绎不绝。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冬腊月,每逢夜幕降临,在边陲的西宁古城,闲霞的人们还是要约上几个知己的三朋好友总要散步在东关大街的街头,享受一下夜晚旳景色,顺便吃点西宁夜市上的美食小吃,更为是旧时代亱生活,更是一种最单调的生活享受。由于民国时期,社会开始比较稳定,经济开始慢慢复苏,大都市的夜生活也流入到了远方的西宁,人们懂的了现代化生活美好意义。也给马家阿爷爷的小醪糟部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为了更好的生存,马家阿爷的醪糟,用料特别考究。是所用糯米是陕南和四川的上等的。经过老曲发酵四、五天后,在掌握恒温较好的条件下,才能酿造成熟。打开盛装的酿造的瓦缸盆,揭开缸盖,一种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虽然那个时代人们不懂pH酸碱值,但懂的味道的厚重度和甜香美味捕鼻而来。所以制作出来的醪糟,香甜可口适中带有醉味,老人小孩皆为佳品。马荣阿爷的醪糟,品种多样,有牛奶醪糟、冰糖醪糟、牛奶鸡蛋醪糟、清水醪糟、十样锦的醪糟等。配方齐全,因人而异,伴随着可口的香甜美味和消费能力而适应市场。特别是十样锦的醪糟,用料非常多,有核桃仁、芝麻、葡萄干、牛奶、鸡蛋、冰糖、进口的高级食用糖精、青海的“人参果”等烧制而成。也是有钱人的高级补品和美食的最佳营养享受,算是一种高级的奢侈品。那时候还有一种麻花泡醪糟,大麻花经过醪糟的煮沸,皮软里脆,一面喝着可口香甜的醪糟,一面嚼着香脆的大麻花,即能改一下清淡的口味,也能填充吃客饭后茶条的口感,更是穷人梦想的主要佳肴。


他们的小铺面招来了各阶层人士的光顾。主要是靠味正、量多、新鲜而得名。特别是那小风匣有节秦的响声和小灶台的火焰的互动,招来不少的美食家们的追捧客人。,这里没有雅座,更没有高级的装修,简单的小铺面,只有一条木制的板凳和一个小木桌子、一把亮净的红铜小炒勺,就会引来各方的吃客。小时候的马吉祥放学后在铺子里打杂,人称他;醪糟娃,主要是拉风箱,很有节奏声飘满半个街道,也是旧时代西宁故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己经消失了,早已看不到它原有的踪迹。(来源:作者赐稿)

责任编辑:贝贝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西宁东关 老味道 马荣阿爷 醪糟

上一篇:宁夏回族风味小吃
下一篇:美食|夏都西宁老字号段氏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