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回族教育家马景华
分享到:
2019-06-09 10:17:25 【来源:西安回坊】 点击:

马景华,男,回族,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生于1925年,享年64岁,历任陕西省立西安三中、西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西安市三十二中、西安市二十五中、西安市回民中学数学及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团总支委员、副教导主任、副校长、革委会主任、书记兼校长、顾问等职。1961年出席陕西省群英会、西安市阿房区文教群英会,均为先进单位代表。1985年荣获西安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奖。1954年任西安市青联委员。为西安市第一至第九届人大代表、第八届人大常委兼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人大常委,1981——1987年西安市莲湖区人大常委。1978年任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大会陕西代表团团长。1980年起任西安市政协委员。为历届西安市民委委员。1960年加入陕西省数学学会,1978年加入西安市教育学会,1988年任西安市少数民族学会常务理事。1989年5月临终留下遗嘱:用其毕业积蓄5万元设立“马景华民族教育基金”。
 

从西安回坊走出的热血青年


马景华1925年4月24日出生于西安市北院门大皮院的一个回族家庭其父马天吉,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是西安乃至西北民族实业界的头面人物,主要经营面粉生意,为人刚直,乐善好施,思想开明,同情革命,多次暗中资助地下党组织及进步学生,为一方人望所归,号召力极强,抗战期间,曾带队向延安运送面粉等物资,因要绕过国民党军队的关卡而把车赶上更为险峻的山路而遭遇翻车之祸,他本人也险遭不测。伤愈后仍一如既往地帮助从边区来的朋友。

马景华的毕业同学录


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家庭的熏陶下,马景华从小就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积极追求进步与光明。上小学时,就经常用自己积攒下的零花钱救济学校附近沿街乞讨的回汉群众,并不让同伴告诉大人和老师。“七七事变”后他激于爱国热情参与组织了“西安回民青年救国会”。

马景华的毕业同学录


1942年秋,他考入位于长安杜曲的陕西省立兴国中学读书。其中,在任课教师、民盟西北支部负责人、地下党员李敷仁、武伯伦、李一青、李瘦枝等人的启发感召下,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他又怀抱教育救国的热忱考入陕西省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其同学、西安学运领袖江孔儒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争民主、争自由、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进步学生运动。1947年5月,师专一部分进步学生因特务学生告密而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户县牛栏监狱。当时正在数学科读书的他积极协助爱国学者、民主教授、陕西师专校长郝耀东先生奔走呼吁,多方营救,终于使这批同学幸免遇难,重回师专读书。

1948年秋,从师专毕业的马景华又回到北院门,在陕西省立西安三中任教。1949年5月,他在地下党领导下参加了护校运动,以实际行动迎接西安解放。5月20日解放军进城后,他带关一次捐献面粉二十袋慰问亲人解放军。同年8月,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组织的培养下迅速成熟起来。

西安中等教育界的精英

西安解放后,军代表指定马景华为省立西安三中校务委员,从事改造旧学校的工作。省立西安三中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著名民众教育家、革命文化战士李敷仁就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任陕西省中苏友协会长的李敷仁曾回母校看望。当他发现出面接待他的马景华是他在兴国中学时的学生,而马景华在改造旧校工作中又成绩突出时,心情异常激动,当即挥毫题写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示鼓励。面对前辈的首肯,马景华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此后不久,党组织又保送他到中国人民大学教育专修科学习,该专修科院系调整时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52年从北京师大毕业后,西北教育部双派他领导一个20余人的小组到青海省西宁二中进行中等学校教育调查研究工作,主持拟定了调查报告。之后,被陕西省政府行命为省立西安三中副校长。不久,又升任校长。1954年,他又参加由陕西省教育厅赵亚农厅长率领的陕西教育参观团赴东北考察学习,拟定了两万余字的经验总结材料。回到陕西,他又和赵厅长一起赴华县荣军学校和省工农建中做报告,得到广泛好评。

在解放后到“文革”前的十七年中,马景华是西安市乃至陕西省最优秀的中学老师和中学校长之一。1949年至1951年,他担任51级甲班几何、代数、政治三门主课,并兼任班主任。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有杨清源等十人投笔从戎,加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行列,还有两名学生考上了留苏预备生。1956年陕西师大数学系学生来校实习,他就初中几何“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课进行示范教学。实习生一致认为,他讲得深入浅出,条理分明,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1985年12月2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又兼起校党支部书记的重任。1960年,他积极响应上级校领导要给老师做数学的表率的号召,就几何中“通过三点做一个贺”给莲湖区中学领导及本校教师进行公开教学。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这样懂教学的领导才能带出一流的老师队伍。应该号召全区中学领导向他学习。他所带的班级,数学合格率为100%,80分以上者占50%。初51级入学时按成绩编为甲乙丙三个班,丙班多为入成绩不及格者。1952年三个班混编后,乙、丙班原来的学生赶上了甲班的,升高中时无一落榜。55级他带的两个班,除个别因家庭贫困未升学外,其余全升上了高中或中专,数学平均成绩在80以上。56级学生长学全及格,平均成绩居全市三十多所中学之首。此外,他还组建了学校体操队和乒乓球队,为国家、省、市、区运动队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

作为一名中学校长,他们当然不会仅仅停留在自己教好管好学生上,更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对年轻老师的传帮带。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他先后把二十余名从院校分来的毕业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教师及学校业务骨干。他还帮助学校各科教师及班主任总结教学及工作经验,并将其形成文字,汇集成册,在省、市、区先进工作者会议进行交流。经他培养而在西安乃至陕西省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有薛佣、薛俊、洪玉莲、张锡康、袁家博等。

此外,在做贫困生、后进生思想工作上,他也下了大功夫。五十年代初,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他多次家访,做其父母思想工作,并用自己的钱为其代交学杂费,使其完成学业。该生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安市五一剧团,不几年就成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秦腔演员。每当她回校要感谢马景华时,马景华都告诉她,不用谢,他做的是一个人民教师所应该做的。马景华工资不高,家里子女又多,可他还是经常给因家贫而买不起文具的学生买本子、买钢笔,却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艰苦朴素,旧本子、旧笔能凑合就凑合,他对自己的子女说“一个学生好不好,不是看你平时吃的啥、穿的啥、用的啥,而是看你成绩考得咋样,为人品行如何?”

岁寒乃知松柏之后凋

就在马景华事业如日中天,正准备甩开膀子大开一番时,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红色风暴中,他也未能幸免于难。他被红卫兵当做“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而反复揪斗、游街。最后,被关进终年不见阳光的一间黑屋子。他的家离学校不到一百米,可他回不去,孩子们来探望,也被那帮“文攻武卫”们一次次打跑。白天,那帮人押着他去参加批斗会;晚上,那帮人又逼他写交代材料。他不写,那帮人就辱骂、毒打,无所不用其极。由于长期的折磨、煎熬,原来高大魁梧的他,只剩下一副骨干架子了,可那些人还是不放过他,每顿饭只让他吃灶上剩下的菜汤和稀饭。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出身于穆斯林世家的他,这些菜汤他根本就不能动,一闻就恶心。

五十年代师生于八十年代会聚


人间自有真情在。学校的门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别人口中听到了马景华的惨状,他深为马校长抱不平,便每天晚上趁着看守们回房睡觉时,偷偷从门底下给马景华塞两个馒头进去,正是这位校工的义举,才使马景华活了下来。

还有一个奇迹的出现,使马景华意识到,造反派不会再猖狂多久了。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辆小汽车停在了关押他的黑屋子门口,房子打开后,他看见一名中年解放军军官站在他面前,旁边还站着全副武装的警卫员。那位军官告诉他,自己是他的学生,由于家贫又贪玩,被班主任做为差等生报到他那里要求开除。当时身为校长的他,并没有把自己赶出校门,还代交了学杂费,鼓励自己好好学习,长大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出力,正是由于马校长当年的栽培,自己才有今日的成就,临别,他当着看守的面,向马景华着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其实,马景华当时已不记得这个学生了,小轿车走后,他听见门外那两个看守在悄悄议论“这世事真怪,马景华这样的大坏蛋还为解放军培养了副军官”。

从牛棚出来后,莲湖区教育局任命马景华为西安市二十五中革委会主任,为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着,还几次昏倒在办公室,被同志们送到医院急救。1971年,莲湖区派他随着教育厅到西安市二十七中总结思想教育工作经验,他拟定的典型材料发表在当年的“人民教育”上,之后,他们又到莲湖区团结小学总结思想教育工作经验,他拟定的典型材料发表在当年10月的“人民日报”上,尽管同志们称他为莲湖区的“笔杆子”,区领导也称其“又红又专的教育专家”,但他心里总不踏实,因为离开了学生,离开了学校,他的事业就没有了根,于是,他又离开了区教育局机关,回到西安市三十二中,继续做他的书记兼校长。他坚信教育界,乃至整个国家不会永远这样乱下去。

把每一根丝都献给人民的春蚕

冰河解冻,大地春归。粉碎“四人帮”后,在科学和教育的春天里,马景华终于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用武之地,为了发展党的民族教育带来,他到处奔波游说,打报告,要资金,争生源,抢教师。几经波折,几经努力,终于在1982年9月17日将西安市三十二中改成了西安市回民中学,他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西安回民兄弟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变成了现实。就在西安市教育局领导即将宣布他出任西安市回民中学校长兼书记的时候,他却向领导谈了他个人的决定:退下来,让更年轻、更有能力的同志上。于是他只做了一个顾问。


英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离休后的马景华仍为振兴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因为他坚信,一个民族的翻身,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的翻身。于是他联合西安回民中的有识之士集资办起了西安市第一个“苗苗”穆斯林幼儿园,办起了西北大学阿拉伯语大专班。就在他准备再大干一场时,无情的病魔却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1989年5月他临终前还把毕生积蓄捐献出来设立了“马景华民族教育基金”。

斯人已逝,风范犹存。如今“马景华民族教育基金”也已发展到了第十五届。(作者:李丁)

西安回民中学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教育家 马景华 李丁

上一篇:英内阁首张亚洲面孔赛义德·贾维德:“学会成为英国人”
下一篇:上海市伊协纪念马人斌阿訇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