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回族的赤子爱国情
分享到:
2019-10-02 02:55:38 【来源:】 点击:

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沙坝塘村,一户回族家庭中七兄弟名字里流淌着浓浓的爱国情,他们的名字分别叫马建中、马建华、马建人、马建民、马建共、马建和、马建国,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过新中国70年光辉历史的父亲马国龙,为了感谢党的关怀,铭记党的恩情,每当孩子出生时候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顺序给孩子们起名,并教导他们一心跟党走,永远热爱祖国,他把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嵌进7个儿子的名字之中,表达着他要和孩子们一起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的一腔赤子之情。

马国龙和七个儿子用自己方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父亲马国龙出生于1937年,在那动荡年代里年幼的马国龙‘捡着命’迎来了解放军解放青海,那是1949年9月初解放军到了循化,听到风声的村民都跑到深山沟里了躲了起来。解放军进村的第二天,马国龙的父亲没听别人的劝阻,带着他们一家回到村里,赶到家里时发现,他家的大门上还挂着离家时的锁子,园子里的菜瓜还像从前一样躺在地里。马国龙的父亲打开院门时,一名解放军进门询问他家的菜瓜卖不卖。父亲听后顺手摘了几个菜瓜送给解放军,而那名解放军没有白拿他家的菜瓜,硬把钱塞到了父亲手里。解放军小小的举动,被幼小的马国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那时起,马国龙的心里播下火红的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哺育下,马国龙成长为一名建设新中国的热血青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迫于生计的马国龙到邮局帮忙抬电线杆,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识了一些字,两年后他被调至邮局传递邮件信物,常骑着马走村串户,传递信物。虽然条件艰苦,但经手的电报、信件、报刊从来没有延误和丢失过。马国龙是干活的好手,在邮电局上班的时候,他扛过电杆、栽过电杆,到循化最偏远的村上送过包裹。为了充实自己,他利用闲暇时间识字学文化。那时,每晚回家后,在煤油灯下读书看报纸成了马国龙的一大爱好。

识字多了,看书多了,马国龙对新中国来之不易的艰辛历程有了新的认识。1957年,马国龙光荣入党。入党后,马国龙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在单位他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在做邮递员的时候,走遍了循化县的各个村,把一封封书信送到收件人手里,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1959年新中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同年马国龙结婚不久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为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马国龙给孩子取名为“马建中”,寓意为建设新中国,自从他到邮电局上班后,他家的生活一天天变好,他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工资,是党给的恩惠,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加入到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之中。

后来,马国龙夫妇相继有了6个孩子,作为一名党员,马国龙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表达自己朴素的爱国情怀,他决定围绕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这份情感来取孩子们的名字。建国初期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国”“国庆”这样的名字随处可见,它蕴含着各族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承载着朴素的家国情怀,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代人的回忆,更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马国龙以带有爱国情怀的字来给孩子们取名,是为了感恩党和国家,想把这份情怀传递下去,让下一代始终铭记着为建设祖国而努力。

在党的旗帜下成长的七兄弟都上了学,并在父亲马国龙影响下先后都入了党,在家时马国龙经常教导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时至今天,八旬高龄他对孩子的教育却一直没有放松,经常提醒他们要有党性意识,不要有贪念之心,不要乱伸手。马国龙要求七兄弟要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员的职责,要传承良好的家风,教育下一代爱国爱党爱家,马国龙夫妇良好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们,他们弟兄七个刚结婚时都和父母住在一起,直到下一代的孩子结婚才分了家。记事起,全家人每年都要一起过古尔邦节,老大负责分肉份子;老二负责接送客人;老三负责煮肉;老四负责清洗下水;老五负责清洗牛羊头和蹄子;老六负责提前准备过节的物品,老七负责为大家端茶送水,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度过难忘的节日。马国龙的六个儿子及其伴侣分别在党政机关、通讯公司、金融部门等从事公务,老六儿子在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家三代共12名共产党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成了海东市远近闻名的模范家庭。

如今,马国龙年事已高,身体硬朗,思路清晰,他始终不忘党恩,“咱们共产党出了这么多好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有着60年党龄的马国龙说出这句话时格外有气势,也让听者肃然起敬。从最初的48元钱的工资到如今的几千元,马国龙一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为了鼓励村子里的孩子上学,马国龙曾经从48元钱工资里拿出10元,供不同民族的贫困孩子上学。如今,他每年还要拿出2万元的钱,去帮助不同民族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这一帮就是20年之久。马国龙会说藏语、撒拉语,有好多藏族和撒拉族朋友,每当藏族同胞来家里时,像对待亲戚一样招待,从来不让他们空着肚子回家。至今马国龙家里珍藏着一件藏袍,那件藏袍是他的藏族朋友送给他的,曾陪伴他度过艰苦的日子。1958年,马国龙的一位藏族同事公保加出事后,公保加只有一岁的儿子夏吾才让和高龄的母亲生活陷入困难,在艰难时刻,他肩负起了养育这一家老小的责任。如今,夏吾才让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他们忘不了马国龙的帮助,经常到村里看望马国龙。因此,在1988年马国龙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作者:
勉卫忠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喇秉礼
下一篇:镶嵌在名字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82岁回族老人马国龙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