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回族先民的古战场——北京密云回族记忆
分享到:
2020-03-15 09:21:04 【来源:寺前】 点击:

 

(图为古北口清真寺窑殿、屋檐,来自人民网报道)

 

回族先民的古战场——北京密云古北口回族记忆


李振堂(口述) 白天(整理)


据古北口的回族老人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历史告诉人们,古北口是先有“回回坟”,而后才有回族人民居住的。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的时候,古北口一带的北齐长城上,已经没有唐朝的兵。安禄山的兵,主要用去攻打长安了,在这里守长城的也很稀少。长城上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这给敌人的入侵,造成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好机会。于是,很多突厥贵族的骑兵,拥入了长城以内。他们大肆抢掠和骚扰,所到之处鸡犬不宁,人民哭天喊地。有敢于反抗的,就惨遭杀害。百姓到处逃亡,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有家难归,几年里不能安居乐业。土地荒芜了,老百姓啼饥号寒,还受了无数令人无法忍受的屈辱。

这时,朔方节度使,关内河东副元帅郭子仪,率领唐朝的兵,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又借来回纥的兵,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以后,郭子仪又派出大批的唐兵和回纥的兵,一同也到北方,驱赶和剿灭突厥的骑兵。广德元年(763年),大帮的突厥骑兵裹挟着许多掠来的内地妇女——这些妇女,年长的三、四十岁,离开自己的儿女、丈夫;年幼的只有十四、五岁,离开了父母、家庭,忍受着突厥兵无情的摧残、蹂躏。有的已经自尽了,有的身体十分虚弱,想逃跑也跑不掉。突厥兵的马上还驮着大包袱、小包袱,大袋子、小袋子,都装得满满当当、鼓鼓囊囊。里面是抢来的钱财、首饰、绸缎、衣物及所有他们喜爱的东西,退到古长城外,就是现在的潮河关北面,河西西菜园儿和潮河套一带,挤得人挨着马,马挨着人,黑鸦鸦有好几里的一大片。他们认为是出了长城,就万无一失了,安安稳稳,高高兴兴地停下来,要喘一口气,休息一下,吃些东西,然后再往回赶路。可是那些被掠来的妇女,感到离家更远,回家的希望破灭了,就不停地啼哭,也吃不下东西。

这时,唐朝的兵和回纥兵,骑着比突厥马高得多的大马,还有无数战车,在望不到边的旌旗招展里,像波浪,像骤雨一样,排山倒海地压来。突厥兵垂死挣扎,只见一片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喊杀声、马嘶声、刀枪的撞击声,响彻云霄。在卧虎山下那宽阔的战场上,突厥兵做贼心虚,死的死,伤的伤,被奸的数千人,尸体成堆成片。其余的残兵,放下妇女,财物,不敢恋战,夺路向北仓皇逃命。战后,有一百几十名回纥官兵阵亡的尸体,按照回族的葬礼,被隆重地安葬在战场北边,就是现在的黄榆沟口,小龙王庙的北山上。从那时起,这个地方的名称就叫做“回回坟”,直到如今,没有更改。

这里自从建了“回回坟”,往后很长的年代里,每年都有很多关里的汉族人来,有的带着妻子、儿女,有的泣不成声,有的献上贵重的祭品,对坟里的勇士们,像纪念最亲近的人,表达无限的敬意,而后依依的舍不得离去。

据说,得胜回到长安的回纥兵,家里有妻室的,都被送回去了;家里没有妻室,又愿意留下娶汉族的姑娘结婚的,就留在长安一带。以后,到全国各地经商和居住的回族人中,就有他们的后裔。

古北口也是以后才有回族人来经商和居住的。

 

(本部分为回族老人李振堂口述,口承文学,仅供欣赏)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口述史 回族先民 古战场 北京密云 回族记忆

上一篇:云南回族与波斯文化
下一篇:青海省伊斯兰教协会“关于2020年度统一入斋事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