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济贸易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创始人马宏毅
分享到:
2020-11-27 12:16:39 【来源:贸大学阿拉伯语系】 点击:

马宏毅先生


      马宏毅(1910-1969年),字重远,回族,河南洛阳人。马先生家学渊源深厚,其父马自成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大阿訇。先生自幼于洛阳念私塾,后随家人迁往山西,6岁时入晋城崇实学校学习,后又转至晋城获泽中学,接受中、阿两种语言文字的教育,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两种文化的熏陶,为日后的教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马先生考入北平成达师范学校。学生时代即有译著在《成师月刊》、《成师校刊》、《月华》等刊物发表。1937年,先生通过成达师范学校,接到了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的邀请。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出于对阿拉伯语言文化的热情,先生毅然决定前往爱大。赴埃留学生团几经辗转,经由天津、上海,从香港乘船到达埃及。这批留学生团是中国现代史上派出的最后一届、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届赴埃留学生团,团长为著名学者庞士谦先生。

      1943年,经庞先生推荐,成绩优异的马宏毅被介绍到英国驻中东情报局担任翻译,主要翻译世界新闻和电影纪录片,宣传盟军在各个战场的胜利,为坚定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决心和斗志、声援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开罗留学期间,马先生应《月华》杂志的邀请,向国内民众介绍圣训中关于爱国和反侵略的训示。此后开始系统研究圣训学。先生历时5年,将爱大教授所著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选700段,翻译成中文版《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1950年,该书由北京黎明书社出版,1954年北京回民大众书社再版。
     
       在马先生之前,曾有多人尝试翻译《布哈里圣训实录》,但因其内容艰深,翻译难度极大,见诸于世的诸多译本均省去了许多重要章节。相比之下,先生的译本有独到之处:这是第一部10万字以上的译本,所含内容甚广,涵盖了原著的精华,先生由此成为通译该书的第一人。在翻译的过程中,先生反复推敲斟酌,并利用课余时间请教原著者,使得译本在语言上更加精准。

      在历时九年的留埃学习和生活中,马先生刻苦钻研,阿拉伯语水平和学术素养日益精进。回国后,先生先后在河南、山西的清真寺担任阿訇。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与日俱增。为了加深与阿拉伯世界的经贸往来,1953年,时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院长李秋野先生向外贸部申请增设阿拉伯语专业,并获得批准。1954年,外贸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建立的首个高校阿拉伯语专业。马先生在庞先生的举荐下来到该专业任教,成为阿拉伯语教研室第一任主任。

      阿拉伯语专业创立之初,马先生向教研室捐献了自己从埃及带来的阿文书籍,亲自编写教学大纲和讲义,一人独任阿语基础、文选、口语、翻译等数门课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先生编纂了适用于外贸学院的商务阿拉伯语大纲和教材,成为新中国商务阿拉伯语教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马先生任教十余年,始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认真授业,从未误过一堂课,从未请过一天假,对待学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培养了四届近百名阿拉伯语专业人才。


 1959年马宏毅先生(第一排左二)
与贸大阿拉伯语专业首届毕业生合影

     
      如今,历经60余年的发展,贸大阿拉伯语专业在教学科研方面成绩斐然,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活跃在外交、外事、对外经贸战线,成为中阿友好的使者,其中不乏继承先生衣钵的阿语教育工作者。

     值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校65周年之际,追忆先生往事,以砥砺后学。


参考文献:
1-《追求与奉献——纪念马宏毅先生逝世40周年 》,马博忠,《中国穆斯林》2009年第6期。
2-《忆我的老师马宏毅先生》,李唯中,《阿拉伯世界》1984年第1期。

上一篇:韩生贵:在金镖阿訇荣任南关清真寺教长庆典上的讲话
下一篇:马福海同志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