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马良福译:《先贤交付通论》前言之二——大学者泰根尤·奥斯曼的书评
分享到:
2020-03-26 09:05:24 【来源:】 点击:

《先贤交付通论》前言之二——大学者泰根尤•奥斯曼的书评
书生•马良福译


从存在无疑、能力超绝、奥秘无穷等角度去认识真主,无疑是每个有知之士或无知瞎汉最超强的感觉体验,真主创造于宇宙中的各种奇迹和显示的种种完美绝伦的迹象,让一位贝都因游牧人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驼粪证明骆驼存在、驼蹄印迹证明骆驼经过,有宫分的苍穹、沟壑纵横的大地怎么不能说明玄妙彻知的造物主的一切呢?

尽管皈信真主是再清楚不过和自然而然的天性感觉,但无论知识如何登峰造极、理智再怎么聪明绝顶,想尽悉他的本体和属性的究竟的话,即便使尽浑身解数冥思苦想,企图用理性的铧去犁平所有的神秘,揭起所有朦胧的幔帐的话,不解风情的现实最终会让穷究者才竭智疲彷徨而归,只能承认自己的无知无能——(当人类面对对许多超乎智力范围外的事物而感到困惑的时候,恰恰表明作为被造物的人类理性的局限性。——译者)

 

前  言


所以,除了皈依这种天赐禀赋和知觉,笃信来自真主的启示以及他的使者带来的一切外无路可走,人类不能在感知力无法触及的荒野里信马由缰,人所获得的知识本来就少得可怜。让理智进入无极的迷宫摸墙乱撞,结果只能原地打转找不到出路。

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大师伊本·赫勒敦(1332—1406)说过:感知力本身和被感知的都是有限的,奉行“沙里亚”的命令去笃信和实践就足矣,真主最希望你幸福,最清楚有益于你的是什么,而你对这些超然的安排却浑然不知。这并不意味着去贬低理性及其作用,因为它本身就人们衡量事物的天枰,它会做出让人信服的判断,但也别希望靠它就能衡量出信仰真谛、后世幽玄和主宰属性等,这些神秘抽象超越想象范围内的事情的实质。凭借一粒灰尘一芥原子般渺小的理性去衡量这一切,如同拿着精确度很高的一杆秤金子的秤,企图掂量出一座大山的分量般不可能,尽管秤本身是不会骗人的。

正因如斯,真主引导我们说:“他降示你这部经典,其中有许多明确的节文,是全经的基本;还有别的许多隐微的节文。心存邪念的人,遵从隐微的节文,企图淆惑人心,探求经义的究竟。只有真主和学问精通的人,才知道经义的究竟。他们说:“我们已确信它,明确的和隐微的,都是从我们的主那里降示的。惟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伊姆兰的家属章:6—7)这节照亮正道的经文,就是要保护人们不要重蹈覆辙,陷入失去天启信仰指导的哲学家们的误区,点播天性要去原原本本相信明文所带来的,不得探究再怎么高的智商也无法达到的极限。




但是就有一些无知又装蠢卖傻的人们,以哲学思辨的方式想要弄懂真主的本体和属性的究竟,分成若干派别。把和真主毫无相干的相许给真主,动用纯粹的理性衡量未知领域,导致产生一系列找不到答案的哲学问题后,他们的信仰促使他们去否定正确明显的属性。这就是“废弃派”。

看到真主为自己所确定的“耶迪”、“艾尼”、“伊斯特瓦”等被造物和新生事物共同具有相同名称但实质毫不相似的属性时,立即望文生义,认为真主有肢体、窍数和新生事物般的配件——赞主超绝,清净无染!这些人就是“比拟派”和“形体化派”。
逊尼大众学者一致认为上述两派大错特错偏斜真理,“废弃”和“比拟”都是谬论,但是就注释“耶迪”(手)、“艾尼”(眼睛)、“伊斯特瓦”(升上)、“努足力”(下来)等经文的理解问题又有四种方法论:

1,先贤大众主张这些经文是字明意不明的隐微经文,其“玛尔纳”(真实意义)只有真主知道,面对这些经文人类必须望而止步沉默不谈,不得深入解释,笼统地去归信,同时确信真主神洁无染清净无比,避免搜寻新生和比拟,不去言定其“玛尔纳”(真实意义)。

2,也有一部分先贤认为,真主以这些经文所指的是“哈给格的玛尔纳”(真实意义),但是存在于真主的这些“真实意义”和相许给被造物的“真实意义”却截然不同,真主具有的真实的“耶迪”,但符合真主的伟大,和新生事物的“手”(肢体)丝毫不沾边,因为“真主不像万物”,他的“耶迪”的究竟根本无法去认知,只能交付给真主。

上述这两种主张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先贤大众)断然否定导致“新生”“比拟”的任何嫌疑,不去言定“玛尔纳”(意义)究竟是什么,一开始就防“患”于未然,选择止步和交付;可是后者(即当今的赛莱菲耶所选择的主张—译者)坚信这些词句的表义所指出的就是“真实意义”(哈给格的那尔纳),“意义”在字面中就已获知,然后再去把那意义的真相交付真主,回过头来再去否认真主具有在被造物中也具有的那层意思(如作为肢体的手),他们也说不出经文表达的创造世界的主宰所具有的那层“真实的意义”(如“耶迪”的究竟)到底是什么。

3,塞莱夫先贤和赫莱夫后贤中也有部分人主张要注解这些隐微经文,避免“比拟化”“形体化”嫌疑,按照“转义”(即喻体,阿语原文“迈扎兹”)去对待,比如将“手”理解为力量,“升上”理解为”掌控”或”大能”。

4,还有一些学者将二者加以调和,兼容两种主张,认为可以接受注解的地方按照阿拉伯人的语言思维进行注解,没有余地之处选择上述先贤大众们的主张止步沉默则更为妥当。

事实上,前提是相信真主清净无染并否定了“比拟”和“废弃”之后,这四种主张都各有道理和一席之地,因为经训明文中找不到断然否决其中某一立场的证据,因为这些分歧并不是穆斯林的根本信仰原则上的分歧(信仰真主加入伊斯兰教的前提是承认“清真言“和”作证言”的内容,而非这些对部分隐微经文的不同理解——译者)

其实他们都主张主宰清净无比、都反对“比拟”和“废弃”,分歧只不过在于对这些经文的梳理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同,他们的主张中都谈不上什么纯粹的虚妄和迷误。尽管第一种主张,即一开始从源头上将人类不可知其究竟的“意义”交付给真主的先贤们的观点最为平安无事。

引以为憾的是,围绕着这些学术问题的争论,已经没有分寸超越红线,彼此妄断对方迷路,互相指责异己者就是比拟派和废弃派,这些观点也并未囿于当初提出者所表达的立场范围内,而是经过后来者不断地寻本挖源层层剥皮、甚至添油加醋无限放大后,最终滑翔到了那些虚妄错误的派别的迷魂阵里。

比如第二种观点(即和部分先贤相吻合的当代塞莱菲耶的观点——译者),非常接近交付于真主的先贤们的观点,即经文表达的“手”、“升上”——尽管这些词有其真实的意义,但绝不同于存在于新生被造物中的那层意义,究竟只有真主彻知。

可是不断地争短论长,无法消停的唇枪舌战之后,一些咆哮如雷的笔杆终于踏出空谷足音,写出了一些令人毛骨竦然的文字,这些文字难免让人产生“比拟”和“形象化”的顾虑和想象,丑陋的反驳并没满足于打击主张解释者,甚至直指先贤大众中那些交付者,有人竟然说,先贤的这种”交付”比赫莱夫的“注解”更恶劣,——求伟大清高的真主护佑!尽管“泰夫维杜”(交付)的主张和真主在伊姆兰的家属章中开宗明义的经文更为吻合。

这些问题的辩论之风肆虐之时,各种敌对势力为了消弱伊斯兰和穆斯林四面夹击合力围剿。这些令人扼腕痛惜的现象应当给予最严厉的谴责,毫不夸张地说,大地上的绝大部分的穆斯林群众对基本的常识都不求甚解,对一些教门的要素都缺乏掌握,甚至分不清简单的合法非法,敌人们却不遗余力地在穆斯林群体当中传播各种毁灭性的邪恶思想,在新生代中种植疑惑的种子,进而动摇数个世纪以来“乌玛”一致奠基的共识。




在这种背景之下,穆斯林被前堵后围的环境中,挑起这些问题,将(某位学者出现之前的所有伟大的学者——译者)整个“乌玛”断为迷误,通过深入到这些人类的脑袋根本承载不了的非常精细的晦涩问题中,进而扰乱穆斯林大众的思想,其恶果只能让分歧加剧,让阵营瓦解,使人心涣散,亮出绿灯让敌人的病毒趁虚而入,侵蚀伊斯兰的肌体。

在这种你推我搡的局面之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避免火上浇油,不要肆意夸大各种允许并存的不同看法问题,要么三缄尊口停止发言,或者尊重皆属于正统派范畴里的所有学者的主张,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他们还坚持在正统大道上,就不能妄断他们中的任何一方迷路,将围绕这些问题的辩论局限在学术层面上,不要扰乱普通大众的心灵。

所谓多歧亡羊,倘若要走出这种盘根交错的论战局面,唯有把握原则上的大本大宗管控分歧,各方都得承认上述四种观点的持有者皆在正统派信仰的大圈子之内,任何一方都不得妄断他人悖逆不信,因为分歧各方都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只为了让真主清净于各种不适合他的描述,不比拟真主,不废弃真主的属性。

解疑释惑乃学者本分,蒙主厚爱和援助,谢赫•赛义夫•本•阿力•阿苏勒倾注碧血,编著了这本价值不菲的《先贤交付通论》,正如他本人所讲,他的目的是要指明先贤大众对待隐微经文侧重的观点,就是将符合真主的那层意义完全交付给真主,不同于我在前文中指出的第二种观点,即那些声称他们的理解才符合先贤----他们的“交付”才是先贤的交付的人们。




但事实如何呢?作者纵横千里旁求博考,大量引证了先贤后贤中的伟大学者们的第一手资料,对错误观点逐个扣经反问,举证提到的学者个个都是硕彦名儒,很多都是圣教领袖、学术泰斗,存照于书中的这些确凿翔实的证据都说明,那些妄称“交付就是最坏的异端和否认”的雷人话语根本无立锥之地——这在伊本•泰米耶(愿主慈爱之)的有些书籍中明确记载(见《理智与经训不悖论》第一册205页),尽管伊玛目伊本•泰米耶属于那些伊斯兰的乌玛为之骄傲的旷世奇才中的一员,他学识极其渊博一生著作颇丰。但是蒙主护佑的只是那些先知和使者中的特殊人员,凡人都会犯错。正如圣城的伊玛目马力克所言:除了这座坟墓中的亡人——安拉的使者外,(任何人的观点都有商榷的余地),可以采纳,也可摈弃。

针对那些持“承认自己的无知,把陈述性的属性中所指的‘真实意义’(究竟)交给伟大的真主的人们,伊本•泰米耶所发表的观点明显是错误的,求主升高他的品级,优美他在乐园中的住所!如果人们以客气公道的心态接受了这本书中的内容,那么就此问题而产生的妄断他人的磨难就会得到扼制。

拜读了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发现作者对塞莱夫先贤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深入分析钻坚研微,学术方法中允公道,远离宗派主义,做到了既不过限也不怠慢。提到他反对其主张的大学者时却屈尊敬贤,表现出婉婉有礼的学人姿态,这一切都证明着这位学者的思想之端庄,而面对容许有分歧的问题时把握平衡尽量调和不同观点,无不显示其才高而行厚的品格。

最后,祈求真主让这本书惠及四方,而目的只为了求得主的喜悦,使之成为能统一穆斯林大众言辞的“吹哨人”,最终让读者放弃极端,践行不左不右的先贤们的大道,求主赐予作者今后两世的幸福,成功只来自于安拉!

 

穆罕默德•泰根尤•奥斯曼
卡拉奇伊斯兰知识研究院副院长、穆夫提
伊历1431年4月22日

Array

上一篇:阿拉伯天文学在中国
下一篇:美国穆斯林学者:应对新冠病毒的六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