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基础学科——修辞学
分享到:
2020-07-22 10:59:04 【来源:童小平】 点击:

阿拉伯语基础学科——修辞学

童小平


阿拉伯语修辞学(البلاغة)是清真寺经堂教育学生学好阿拉伯语的必修课之一,一个学生在清真寺院能够认真学完词法,语法、修辞和配套课程的时候,可以说他的水平已经达到了我国阿拉伯语专业大学本科的水平。但由于清真寺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没有汉语做铺垫,没有听说读写做练习,没有作业和考试,也没有阿、汉互译的比较,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能看懂阿拉伯语经典的阿訇,却听不懂阿拉伯语,也不会说,更谈不上用阿拉伯语写作。能够运用阿拉伯语写出规范的文章者均属大阿訇,如马联元,马良俊等这样遗留著作的大阿訇。中国清真寺经堂教育称修辞学为《白牙尼》,“白牙尼”意为“阐明”、“解释”。
 


阿拉伯语修辞学、语法学和词法学最初属于一个学科,自阿拉伯语语言学家阿卜杜·噶希尔·朱尔贾尼(?——伊历471年)借助他的名著《戴俩易路·伊尔甲兹》(دلائل الإعجاز)奠基了修辞学第一个“凡尼”(辞达学)的基础,它开始茁壮成长,硕果累累,且与语法学分家而形成独立的一门学科。在他去世的150年之后,七世纪初花剌子模的阿拉伯语语言学家优素福·本·艾布拜克尔·本·穆罕默德阿里——散卡剋(伊历555-626年)利用他的著作《知识的钥匙》(مفتاح العلوم)完成了“辞达学”的理论。继他之后,海推布·盖兹维尼 (伊历666-739年)著有《塔利黑素》(التلخيص)、《诠释》(الإيضاح)两本修辞学专著,前者是对散卡剋的《知识的钥匙》的评论和总结,后者是对自己的《塔利黑素》的诠释。海推布·盖兹维尼是修辞学理论的完善者,继他之后,在修辞学理论方面,没有超越,只有诠释。[1]

修辞学是历代修辞学家从《古兰经》、先知的圣训、阿拉伯诗歌、散文和演说词中归纳总结而来,主要著作都是以研究《古兰经》的文体和表达形式而展开的。穆斯林学习修辞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古兰经》的奇迹,了解它如何使历代的阿拉伯文豪屈服于《古兰经》奇迹般的文字和内容而不能超越的原因。

阿拉伯语修辞学由三个科目(凡尼)组成:

一、辞达学。主要是从阿拉伯语语法着手,认识语言在不同语境中语言表达不同意思和怎样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学问。换言之,就是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就表达不同意思,故也有人称其为“语境学”。如:丈夫看见妻子打扮得非常漂亮,房屋收拾得井然有序,就高兴地说:“为何打扮得这么漂亮?”。当丈夫见到妻子蓬头垢面,衣着不整,就生气地说:“为何打扮得这么漂亮?”。同样的话,在高兴和生气时,就表达着两种意思。前者是表扬和赞美的意思,后者则是反话。

根据盖兹维尼的理论,辞达学分为八个课题:陈述句的主谓关系、主语、谓语、动词句的各种状语、限定句、祈使句、句子分段和衔接,句子的适中、周详和简洁。以上八个课题是“辞达学”的主要内容,阿拉伯语称其为“使用词语表达意义的学问”。学好辞达学,就能准确地掌握阿拉伯语所表达的意思,同时能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遣词造句,传情达意。经堂教育的经师所说的:“学好白牙尼会说话,学好开俩目会算卦”就充分说明了这个意义。

二、辞巧学。也叫意境学,是讲授语言技巧的学问,俗谚说:“话有三说,巧说微妙”。其主要内容是论述各种比喻、喻借、借代、委婉等修辞的学问。专指使用不同的句式,明确地表达一个意义。学好辞巧学,有利于把一种思想用不同的句式明确表达出来,更方便我们理解《古兰经》和圣训,在说话的时候,也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人的脑海里有一种想法意欲表达,就会在辞巧学里找到诸多相应的的表达方式。例如,一个人要讲宰德的慷慨,他就会使用如下表达方式:“宰德是慷慨的”(زيد كريم),这是人人都会说的最常见、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宰德像哈提姆一样慷慨”(زيد مثل حاتم في الكرم),这一句式就显得更具体了,因为他使用了比喻的文体,说明宰德比阿拉伯人公认的慷慨之士哈提姆一样乐善好施;“我见到一位大海在向人们行善”(رأيت بحرا يحسن للناس),这里说话者的语体成了喻借(الاستعارة),首先他把宰德比喻成大海,之后用与人相关的“行善’和”大海”构成主谓关系。表象上看来主语(大海)和谓语(行善)词语搭配不合,实则说话者已经很深刻地说明了行善者(宰德)的慷慨达到了与大海可以媲美的程度,此句比前面的句式更为夸张。四、说话者还可以用委婉的修辞手法表达宰德的慷慨,给人以含蓄的感觉。如:“宰德家里的火一直不灭”(زيد النار في بيته لا ينطفئ),家里的火不灭,含蓄地衬托出了宰德的慷慨,说明他家里一直有客人,来访者不绝。

以上四个不同的句式都明确地表达了宰德慷慨的意思,并且每句话都有其句式所含的特殊意义。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圣训是阿拉伯语最典型最高尚的语言,其修辞艺术一直是学习阿拉伯语的师生所青睐的。《古兰经》描述先知优素福在监狱的一位难友说:“我的确梦见自己在酿酒”。这句话让读者不可理解,酒是液体,如何再酿制?其实这正是阿拉伯人的语言艺术所在,是旁借的修辞手法,即明说成品,意指材料。还有《古兰经》描述伪信士的一段经文:“他们因怕被打雷震死而将手指塞在耳朵里”。这句话同样让人不理解,大约有五、六厘米的手指如何能够塞进耳朵里?但懂得阿拉伯语修辞学的都明白这是“提整体要局部”的修辞手法,即口说手指,意指指头,也是旁借(المجاز المرسل)的一种。旁借的修辞表达了本意表达不了的意境和怕被雷电震死的那种心惊胆战的恐惧之意。

三、辞华学。也叫辞格学,是修饰和美化语言构造及其意义的学问,它包括语言中大量的修辞和美化格式,这一学科被阿拉伯语语言界称为48大法。其实美化和修饰阿拉伯语的修辞格式不只是48大法,说48大法只是举例而言的。由于篇章有限,这里不再叙述。

平凉清真寺经堂教育所采用的修辞教材有大版和小版两种《白牙尼》,修辞学教材《白牙尼》,又名《泰利黑素·米夫塔哈》,是阿拉伯语修辞学名著,是中外伊斯兰教界阿拉伯语修辞学的重要教科书。它和信仰学名著《舍勒哈·阿嘎伊德》(شرح العقائد النسفية),中文名称:《教典释疑》、《教义学大纲》是同一作者,即十四世纪中亚呼罗珊地区著名学者塞尔德丁·泰福塔扎尼(1321-1389年)。他的这两部著作被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视为重要课程,而且经堂教育陕西学派的许多经师以会讲此两本经而自豪。由此看来,塞尔德丁·泰福塔扎尼的治学理念和思想对中国经堂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伊玛目塞尔德丁·泰福塔扎尼的《白牙尼》是阿拉伯语迄今为止屈指可数的修辞学名著之一,是我国清真寺经堂教育学习和研究阿拉伯文学仅有的数种教材之一,长期以来被经堂教育师生视为重点课程。学习《白牙尼》的主要目的是汲取语言艺术的理论和奥秘,为学习和理解《古兰经》、圣训及其他伊斯兰教经典著作夯实语言基础。按照经堂教育师生中流传的“不讲《白牙尼》,学不好古勒阿尼”,的说法,认为凡是讲过《白牙尼》的学生满拉就是有水平的大满拉,把《白牙尼》称为高赛白格课程。《白牙尼》不仅是研究阿拉伯语修辞学的基础和名著,也是研究《古兰经》、圣训和信仰与教法著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也是陕西学派精讲细读,论述“滚沃”和“沃哲亥”的基础。
清真寺对阿拉伯语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因为伊斯兰进驻中国后,《古兰经》首先就成了穆斯林必须传承下去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长远的任务,就必须学习阿拉伯语。为了不误读或者误解《古兰经》,学习阿拉伯语词法、语法、修辞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中国经堂教育和世界上任何要开设《古兰经》的教育机构都把阿拉伯语词法、语法、修辞作为学生首先学习的必修课。这些必修课就等于一把钥匙,一把工具,如果没有钥匙和工具,就无法打开《古兰经》的奥义之门,也不能完成正确理解《古兰经》的任务,更谈不上获得《古兰经》的知识宝藏。说阿拉伯语词法、语法和修辞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在各个朝代,受到学者和阿訇的重视绝不为过,尤其是胡登洲创办经堂教育开始,阿拉伯语及其文学在中国就有了值得书写的历史。
中国清真寺经堂教育的阿拉伯语课程中,最基础,最不可缺少的课程就是词法、语法和修辞。一个学生如果学不好这三门课,在经堂教育里就不能算作及格,一个不及格的学生,是不可能被师傅推荐去作阿訇的,如果他被群众推举为阿訇,在同行中也是被看不起的,被视为没有水平。按照经堂上流传的一句话说,这就是“放物不到位等于行亏”。记得经堂教育师生间有句话传承了几百年,“能翻开页页的才能成阿訇。”所谓翻开页页指的就是阿拉伯语词法、语法和修辞上有一定基础和功底的学生和满拉,具有这一基础的学生满拉,才有望成为传承经堂教育文化和培养阿訇人才的经师,凡能够自我提高,收徒讲经的阿訇们,一生都不会放松对词法、语法和修辞的钻研。

但随着开革开放,有能力者将阿拉伯语、波斯语写成的语法著作及各科教材翻译成了中文,方便了更多人的学习,但同时给年轻一代懒惰的学生挖了一个大坑,将他们学习和研究阿拉伯语原著的能力给埋掉了。现代许多学生不再能看懂阿拉伯语语法、修辞学的原著,只学习一些翻译本,在词法和语法上不能达到细致和严谨,在修辞上更是一塌糊涂。当你和他们交流这方面的知识时,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我们没有学过经堂语的满俩和白亚尼。其实这与学经堂语和现代阿语毫无关系。阿拉伯语语法学和修辞学的内容,千百年来始终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而变化的只是教学方式,教材的排列顺序和内容的简繁与粗细。

[1]埃及艾资哈尔大学高中部2015-2016年修辞学教材,第一册《阿拉伯语修辞》35页。

(翻译习作,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欢迎指正)

Array

上一篇:研究|论达浦生宗教哲学思想
下一篇:【宗教知识】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几个主要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