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研科:丹青不渝,素描人生——我的用心感知点滴记录
分享到:
2020-07-22 11:59:14 【来源:马研科】 点击:

丹青不渝,素描人生

——我的用心感知点滴记录

文/马研科


马研科先生在创作《天山韵律 云水自然》山水作品。(2017年)

我从小就爱好绘画,对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有了一颗不可思议的、执着的心灵梦想,这真谓爱美的童心也!

马研科先生在创作《万花神韵》红梅作品。(2016年)


我有幸与共和国同龄,在华夏盛世之际,如同一匹驰骋于雪域的骏马,想着千里远方寻觅那座属于自己的梦想,想着自己能拥有属于艺术的神圣殿堂。因我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此用半生之苦心耕耘于翰林墨海,驰骋于天地山水间,寒暑不待风雪无阻,经四十载勤恳不怠,有了些较为满意的作品,同时对艺术稍有感悟。虽离书画之道甚远,但用心努力追求梦想为一路“醒梦”探索,故自号“识途马”、“骏志”、“骏臻”。在艰辛的旅程上随时“抛砖”、吸取“洁精之美玉”,这就算是我执著于开拓进取,攀登、向往、渴望已久的艺术境界之梦。若梦想成真,有待于善思、传承、发扬、继续之。

马研科版画作品《银河腾空舞》(1974年)


马研科版画作品《乳母风姿》(1975年)
 

我的早起版画作品《银河腾空舞》、《乳母风姿》、在青海展出发表于青海日报,木刻原版由宁夏博物馆收藏。

马研科国画处女作《恋霜雪娇俏多姿》(1965年)


我自认为,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迪。经年累月六十载,岁月看似漫长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回想往岁,虽苦了些,但心无时无刻快乐着。如果总结自己走过的路,姑且称之为我的“素描”人生吧。

马研科早期书法作品《百字赞》(1978年)

我梦想——我从小痴心于画画。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临摹镇子周围古建筑上的山水画,花鸟画,砖雕,木雕像等。有时写生,见什么画什么,比如清真寺建筑,村落,山水,树影,……。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写生,只是照着画,用心画就行了。时间长了,手法越来越娴熟,画的也越来越好,别人看了就夸赞曰:“你的手真巧。”每次听到称赞, 我总抢着回话:“我不是用手画,而是用心画的……”。
 

马研科工笔作品《泼翻墨汁当胭脂 偶然写出天香图》(1985年)


马研科工笔作品《锦吉牡丹》(1982年)


我实践——我当了10年的民办教师,接着上了师范学校。一次机遇有缘降于我身上,在这期间通过实践的平台,我努力用心钻研,系统学习绘画,涉猎书法艺术,空闲时间都泡在图书中。我还利用学校主办历年学生运动会,校园动态、校刊等机会,用心学习,大胆创作,绘制构思,设计过运动会会徽,创作过广告宣传画,同时还给县印刷厂设计创作各类学生作业本,备课本等封面。尤其是在文革期间给了实践锻炼的大好机会,使我常常书写大量的宣传广告画标语,而且实际操作几乎都是在高空高墙及室外、野外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绘画能力,我的绘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可能不是艺术创作过程的必经之路,但一定是作为一个画者在地域与眼界的限制下努力突破自我的一个过程。这使我更加热爱书画艺术。


马研科写意加工笔作品《月夜艳梅》(1988年)


马研科写意加工笔作品《洁玉不染尘》(1989年)


我善思——伟大的造物主给人类造化了天地万物,启示人们在生存与生活中,善思、习学、感悟、奋斗。天空之高大深远,乃至寰宇,太空,太极的包容宽阔能容日、月、星、斗,风、云、雪、雨,气、露、微、尘,看不见、摸不着万千气象,真乃无奇不有。明镜高远,叫人应悟天之博大胸怀;大地的无私奉献和善舍给人类所需求的一切万物供养;海水、江河,地内地外的万种宝藏都由人类任意开采,挖掘利用,但大地毫无怨言之意,真乃忍让,奉献的无私精神叫人们心神领会。

马研科书法作品《雄狮醒》(1985年)

 

这其中仁慈的造物主特赐于人类思维、灵感。乾坤万物乃是我师,是取之不尽的艺术素材,是精神境界不可缺少的食粮之源。

马研科书法作品《雄狮醒》(1995年)


天地间万物生灵中唯骆驼的品性是那样的温和,忍耐,吃苦艰辛,顺从一切,他所祈求的只是一把盐,只需大地奉养的一堆代盐的蓬草而已。可他的品性却值得人类敬佩:任劳任怨,风沙无阻,勇往直前!仿效大漠之舟,一生都能获益匪浅。

马研科油漆画作品《松梅双清图》为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而作(1997年)


我立志,我忍耐——经过比金子更宝贵的时间磨砺,自60年代末期经历4个10年期间,我的人生的阅历有所提升,认知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对艺术喜好的潜能,也随着渐渐推进的光阴有了一些发挥和发展。向往,思考,励志,忍性,感悟,忆念这些人生感悟随着年纪的老化,有了点微不足道的老练和成熟。善思后才能立志、忍耐、坚持,才会有传奇和魅力。有人说:“人们最大的魅力不是成功而是责任”,对待每件事都要认真负责。责任之可贵,是灵魂启迪我的考验和担当,考验我能否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能否在走的过程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达到艺术的巅峰,使艺术创作成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让人们喜欢的经典之作。

马研科与他的作品《恋霜雪 携星伴月》(1991年)

 

我遗憾——这一生我失去过一次既可惜又难能可贵的机会。那是1976年,27岁的我参加考试后被湖南美术大学录取,但由于家庭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放弃了曾经心向之、心念之的艺术摇篮里学习深造机会,只好忍痛将这封录取通知书永久珍藏了起来。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不过我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马研科与他的奇陨石古玩收藏品。

马研科在坎布拉森林公园捡到的天然灵芝。


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路,并且深信不疑,只要坚持下去,每条路都是正确的。华夏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降临于大地,不攀登不追求,怎么能获得好风光。“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多么有哲理的话。今天的盛世时光,如您所愿!100多年前法国皇帝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撼世界。”于是在1985年,我以此言之意创作了一幅作品《雄狮醒》,此作也是我的处女作,现在收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此意境表达了共和国的崛起,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梦醒时,神州大地会更加繁荣富强,盛世辉煌,中国在世界的声誉一定会震撼世界。身处于大美中国,太平盛世,我感恩于祖国,感谢于祖国,让我这个平凡的人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学习绘画,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并以此获得各类奖项令我欢颜于心。

图为马研科先生收藏的黄河奇石。
 


马研科收藏的奇石。

马研科收藏的陨石。


人各有志,人必立志。我一生喜欢沉默的生平,低调的为人,故书此句曰:低调也罢,犹以乐观牵绊艺术人生;沉默亦好,须让热情拥抱高雅文化境界。其后感悟,念懿于文学、丹青、笔艺的世界,应以五湖四海为心中的墨池,山川大地是立足耕耘栽培的心境。尽情地启发其灵感,精心、尽心地创作其像样的作品。让“黑土合墨留香味,白水同泉留人间”。
 

马研科在工地陋室创作《墨牡丹》(2008年)


70年代起我有机缘能跟随很多书画名家同赴新疆、敦煌、西安户县和北京等地,经行观摩、调研、学习。我与著名书画家马西光、朱乃正、曾道宗、梁守义、肖华、米德寿、方延年、光绍天等参加过多次笔会和聚会,有幸观看了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国画大师的现场创作,作品《松梅颂》在青海印刷发行,这样的机缘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见多确为识广也!

马研科先生创作的《天山韵律 云水自然》山水作品。(2011年)
 

马研科先生创作的《莲》(2011年)。

 

随后,经过耐心实践,在自己艺术生涯的磨砺、进取中获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从1975年至2005年的这段期间前后创作的拙作有:

1、《雄狮醒》篆书,1985年展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收藏。
2、自作词,《傲颲雰拂雲擎日》、《迎飚霈携星伴月》、《恋霜雪娇俏多姿》、《耐寒风潇洒飘逸》四条幅隶书书法作品,由全国回族区域自治地方首届书法联展展出,1985年4月于河北沧州书展委收藏。
3、版画(木刻)作品《银河腾空舞》《乳母风姿》《雪化时》由宁夏博物馆收藏(原版)。
4、《岁寒三友图·松梅竹》《梅恋霜雪娇俏多姿》《玉洁不染尘》等之作。

图为马研科先生画室一角。贤彪摄

 

多年来用心专注,致力于天地万物,山川大地,江湖海河及从名家名画中汲取绘画素材与艺术营养。专攻绘画,学习篆刻技艺,深钻探索、不断提升。开拓丰富的新思路,研习新方法,走新路子,即用一种另辟途径的理念创作了个人觉得适合的笔法,博采众长又与众不同,自以为这才是自己真正所追求的艺术——水墨写意加工笔、篆书隶书熔为一体的笔法与技法。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怪法,即表现出我自己的风格,敬望赏者不要见怪我大胆地抛一次砖了。但是后来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这种的理念“每条路都是正确的”。因为我所构思创作的每一幅书画作品,都让不少人喜欢和收藏,甚至于督促我激发出一种夜以继日的灵感、构思创作的潜能,我此时此刻万分感谢大家,让我这位十足的、不成体统的草根艺人得以志士同仁的认可和捧场,得以社会的认同,真乃欣慰和感激,真是难以言表也!

马研科先生创作的《墨牡丹》(1999年)。
 

后来的20多年时间里,我的书画作品不断入选画展并被收藏、获奖。本人的简介被《世界名人录》、《中国书画名家签名铃章艺术总览》、《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名家大词典》、《人民艺术家》等辑录。1980年我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青海省分会会员。2015年11月我被《世界文艺家企业家交流中心》聘为终身艺术顾问,并获赠由上海造币厂铸造的《抗战大阅兵》银质礼金纪念珍藏版一套。我终身对艺术的钟爱不止于书画艺术,对奇石艺术,文物艺术等都别具洞天,甚至自身的每一部位都与艺术融为一体,总觉得浑身的细胞都充满对艺术追求,不管三七二十一,凡是艺术的都与我情有独钟。自叹曰:云水无际处,何方是港湾?
 

马研科先生创作的《天山韵律 云水自然》山水作品。(2000年)


我借此抄录一位先生的评句:“我想学人之所以未学,其目的全在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个人长期的默默无闻,并不意味其成果不愿为世人所知,当实践证明,其劳动成果确为能丰富人类文明进步殿堂有所贡献,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一定社会效应时,这便是对辛勤耕耘者最大的精神慰藉。”

马研科先生创作的《白梅》(2012年)。

花甲之年,我有幸、有缘于西部高原、雪域大地上同时代的蒙古族画家阿凤云,藏族绘画大师画家仁青尖措,土族篆刻书画家张吉祥,汉族书画草根艺术家张占明等大家结识,可以说我们同属“西北大地艺术学院”,即现在的民间隐居的草根艺术家,几位大师个个默默无闻,深居简出,深藏不露,在自己所追求的艺术道路上从未表现出丝毫退缩倦怠,可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每位艺术大师各有千秋的艺术风格让我非常钦佩与敬重,在与诸位交往和交流期间,有获于极大的启迪。在这晚年中自己也想凑凑热闹,又取笔名号为“西域部落、牧骏凡夫”、“青塘声韵”,自以为在有生之年里,在培育下一代子女的学业有成之余,多发一些自己的余热,故潜心投入艺术的拙作中。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我唯独喜爱画墨牡丹。因为牡丹高贵大气卓尔不凡,吉祥富贵雍容典雅,她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祖国繁荣昌盛!既是自己的一种信念,也是我人生阅历的一点小结。为此,每画一幅墨牡丹时就热心落款为“平凡”、“简朴”、“真诚”、“包容”、“大气”、“善舍”。此意为自身修为的念懿吧!

马研科先生创作的《黄梅》(2015年)。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暮景余光里,我仍祈愿在身体可行之下,让我多留几件墨迹,敬奉为盛世大美的人间,为热爱人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人们!我因此为喜、为爱、为和谐而乐也!奋斗之,愿人类“万里同明月,异域共清香”。


 

马研科先生创作的《紫气艳韵 清香万里》(2012年)。
 

马研科先生和他的画作。贤彪摄

 

马研科先生为西宁玉带桥清真寺赠送国画《牡丹》(2020年9月15日,因疫情关闭近8个月的清真寺在各级部门的关注支持下得以开放。)

 


附:

敬《丹青不渝,素描人生》有感

文/简约


此文《丹青不渝,素描人生》,源于化隆县著名画家马研科老师的一本16K纸的手稿改编。手稿是被折成两折塞进一封牛皮纸信封里装着的。起初马老师交给我时,我并未过多在意,想着把手稿里的内容打出字就可以完成马老师托付的任务了。马老师又说不着急,我便也没太上心,就此搁下,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准备年终考试和考核的事了。

当一切琐事陆续完成后,我从信封里取出了马研科老师的那本手稿。



图为马研科先生与他的水墨写意+工笔而作的山水作品《天山韵律 云水自然》(局部图)。贤彪摄

几十页信笺,纸样陈旧泛黄。第一页第一行最中间,“我的用心感受和感知”这几个钢劲有力,美观和谐的钢笔字映入眼帘。那夜,我手捧手稿,开始细读。那薄薄的泛黄的纸页上,呈现着马研科老师一生追求艺术的心绪;字里行间,呈现着他对艺术的创作之路、思想观念和生活情感的状态。这份手稿,用最质朴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我马研科老师的故事和心路历程。

当一幅幅隽秀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我们会被折服,被惊叹!你可曾知道,创作画卷的这位老画师背后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当一张张白色的宣纸被赋予了生命和意味的艺术品,你又可曾想到,这位老画师清贫的生活里付出过怎样的艰辛?

这份手稿,点点滴滴几十页字,记录着马研科老师一生追逐梦想的过程——他发现自我,感知自我,表现自我,并把生命的状态和绘画创作的表现状态契而合一,体现着对生活的真诚与感动,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和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他的一生,真实乐观地面对生活,用心体悟发现美好的东西,展现了他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人生追求。


马研科先生作品《飞雪迎春——似雪似花花似雪万花靓香雪中开》(2020年)

马研科老师为人谦逊朴实,甘于默默奉献,是一位难得的书画艺术家。老子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说的恰好是他的人品——低调质朴,踏实勤奋。几十年来的艺术追求中,他从不在意自己的名头,反倒尊崇“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信条。一个人的修养,绝不等同于他的名头,而他的名头亦不能等同于他的作品。从他的手稿记录中,从他的书画作品里不难品出他艺术的重量以及人品的重量!



马研科老师用心感知和记录这样的生活,带给我不仅仅只是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更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我想,再草根的生命,也能煜煜生辉,发出绚丽的光彩!于是,敲打键盘,为手稿起名曰《丹青不渝,素描人生》,完成马研科老师的托付,并写下对这位老画师的爱戴与敬仰!

 

2020年5月20日


上一篇:画痴马研科的水墨人生
下一篇:简约:敬《丹青不渝,素描人生》有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