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卫:唱支山歌给党听
分享到:
2021-02-21 04:09:33 【来源:昆仑文学】 点击:

 唱支山歌给党听

□ 马文卫

我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我出生的时候,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二十七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已经带领广大劳苦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有句话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这话就是说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我们这一代人一出世,就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成为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回想遥远的年代,我们思绪翻涌。我们这一代人对党的最初认识是家庭启蒙教育开始的,刚解放不久,社会在脱胎换骨,人们的思想也在脱胎换骨,大人们的街谈巷议,父母们的饭后茶余,都离不开新社会这个中心话题,毛主席、朱总司令、社会主义、共产党,这些都是中心话题中的亮点。小小的我们,在对世界的最初最简单的感知的同时,心灵中自觉不自觉地对大人们这些话题中的亮点有了最初级的接受。也许是大人们谈新旧社会接替谈得生动有趣,富有褒义色彩,所以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共产党,解放军,都是英雄,都是钢铁战士,而国民党反动派都是面目狰狞的魔鬼!

我们上学了,老师的讲解使我们对党开始有了一些上档次的认识,特别是教唱《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曲,使我们对党的认识开始有了提升。《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曲五十代年唱遍大江南北,歌曲第一段高度颂扬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新中国诞生之日开始,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新中国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歌曲第二段唱出了全国人民坚决跟定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
说得到, 做得到,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坚决跟着共产党,
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
建设好!"


我们在学校里千遍万遍地唱,"共产党好"这句唱词在童年的脑海里牢牢扎根。再后来,我们慢慢明白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如果说我们真正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组成我们党的每个分子,那就是刘胡兰的故事让我们心灵带来了终生难忘的震撼!

刘胡兰15岁就是共产党员,小小年纪为革命做了很多工作,在与敌人的残酷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队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毛主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当时,在我们心目中刘胡兰就是党的化身,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勇敢坚强,临死不屈,大义凛然!这使涉世不久的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认定这就是共产党员的神圣与伟大,热爱共产党的信念渐渐牢牢地确立在我们的精神领域中。

对于党的认识,对于党员的认识,还来之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村里就有一个党支部,三个共产党员,一个姓高,一个姓胡,一个姓白,女的,是党支部书记。因为是一个庄子上的人,我从小就知道他们,熟悉他们。我读邻村高级小学吧,那个年龄段我就知道了他们是共产党员,他们思想先进,学习开会,劳动生产,是村里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带头人,要是战争年代,他们一定是冲锋陷阵的英雄战士,于是他们三个在我心目中瞬间高大起来,我很钦佩他们,敬仰他们,我就想到了刘胡兰,还有课本上学过的黄继光、邱少云、赵一曼,以及从电影里、从小人书中看到的许许多多闪烁着共产党员光辉名称的英雄人物,我觉得我们庄子上的这三个人,就是这千千万万党员队伍中的一员。

六十年代初,我到县城上学,对党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新飞跃首先是来自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当时我们学校人人唱,班班唱,天天唱,唱起来觉得有一种激昂向上、奋进不息的感觉,尤其是军分区的解放军战士们唱起来,那歌声雄壮震撼,铿锵有力,特别鼓舞人心,激发斗志。

这里我说的是,音乐使我们提高了对党的认识,增进了对党的热爱。尤其是,这些歌词使我们认识党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悟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颠破不灭的真理,四十年代初年曹火星创作的歌曲,几代人唱,一直到现在人们依然喜欢唱,唱了整整七十年,唱出了对党的热爱,唱出了对党的赞领,唱出了党领导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丰功伟绩!

细读和静思这些歌词,我们就懂得了我们党"辛劳为民族"的宗旨,"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光辉历程。

对党的细腻的情感投入,应该说缘于一九六三年全国学雷锋高潮中流行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一首优秀歌曲,歌词节录于《雷锋日记》。歌曲深情、悲怆、激昂,情感诉求十分强烈,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思想感情上都能产生强烈共鸣: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得那么亲切,那么动人,感情那么投入,那么到位,倾吐的是人民群众从心底里热爱党的肺肺之言。先是把党比作母亲,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再沒有比母亲更亲的人了,应该说,这个比喻再恰当不过了,可是这里笔锋一转: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这是认识的飞跃,是理念的提升,把人们对党的那种朴素的感情抒发,一下提升到了对党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那个时代用音乐熏陶我们,能使我们从思想感情上敬重党、热爱党的歌曲还有《太阳出来照四方》、《洪湖水,浪打浪》、《共产党来了苦变天》等等。

不只是歌曲,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在热爱党方面更使我们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比如《红岩》,当时我们海北民师和祁连山中学的学生,还有老师,几乎都读过《红岩》,许云峰、江姐、华子良、陈岗,这些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共产党员形象,是我们年轻的心灵中钦佩、仰望的偶像,是我们学习、追求的人生目标。

在当时的实际生话中,我们也常常见到党员的光气,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在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地铮铮有声,这完全来自于共产党员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来自于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处处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宗旨!

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干部群像》的记实散文,讲的就是我亲见亲历的共产党员的故事,故事反映出这些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平凡而令人钦佩的精神风貌。

一九五三年土改时期,我家住了两个下乡干部,女的。她俩的到来使我们家乐趣盎然,她们白天忙着开会,也常有人找上门来说事。很快,她俩就融入了我们这个家庭,扫地抺柜、洗碗刷锅,啥事都干,经常跟我母亲争着干活。尤其是李同志,特别勤快,常到厨房拉风匣,帮母亲烧火做饭。只要有空,她就到泉儿滩去担水,到夹滩里去縻牛犊,大清早把院子、大门口扫得干干净净。隔壁邻居们对母亲说,李同志像你的亲女儿,像你们家娶来的儿媳妇。

伍同志的丈夫是个清瘦的高个儿,也是一身蓝制服,披一件当时乡下见不到的呢子大衣,风度翩翩。他隔三差五到我们村开会,也到我家吃饭,坐在廊沿台子的石头上,拉着我,用我根本听不懂的口语问长问短,挺和蔼可亲。后来才知道他是县委书记,是全县土改运动的领导同志,姓傅,人们叫他傅书记。伍同志是我们村的土改组长。李同志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前面我说的我们村那三个党员,就是他们土改工作组发展入党的。

六十年代中期吧,有一位县上的干部在我们公社下乡蹲点,他骑一匹黑马到各大队下乡,到我们庄子上时便安排到我家吃饭,他姓陈,我们叫他“陈工作”。那时候生活贫困,是饿肚子的年代,我们主要吃麻渣,吃用蒿草根、地衣等磨成的“代食品”馍馍,很少吃青稞面粉,很多人胃疼、拉稀、浑身肿。

陈工作来吃饭,母亲从面柜底扫些面粉,想给他擀面条,做“巴鲁”饭,可他从来没特殊过一次,一直坚持我们吃啥自己就吃啥。他跟我们一块儿喝麻渣拌汤、吃“代食品”馍馍时,我们看得出他心里的痛苦比脸上更多。但他给我们交粮票、交伙食费却从来没差过一分一厘。一天一斤粮票三角六分,一分不少。生产队长说,县上骑马下乡的干部都是大干部,果然,后来我们知道陈工作是副县长,贵州人,老红军。

七十年代吧,农村平整土地修梯田那阵儿,州委有个曹副书记,是从北京到海北任职来的(或许是挂职),用现在的话说是“空降干部”。每年十一二月,曹书记就带领在浩门镇的州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平整土地、参加劳动。劳动地点就在陈庄以东那片庄稼地。各单位抽出的人员都推着架子车,扛着铁锨和十字镐到地里刨土、装车运土、平地填坑。

已是寒冬腊月,挖冻土层劳动强度大。曹书记既是这里的领导,又是我们中的普通一员,他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车上捎着一张铁锨,五十多岁的人了,整天跟大家一起劳动,不论刮风下雪,从不误工。他每天早出晚归,给大家作出了表率。就这样干了三四个冬天,我们才知道曹书记大冬天戴草帽是因为他脖子上患有日光炎。我们钦佩啊,他经常跟大家一块儿坐在土坷垃上啃馍馍喝开水,谈笑风生,问这个问那个,问得人们心里暖暖的,没一点厅级干部的派头,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之中,有时候完全像一个土头土脸的庄稼人。

共产党员并非遥不可及,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党员的言行和作为影响着我的一生,我们学校的政治老师候钦善,那么精通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给我们讲马列,博引旁证,深入浅出,对我们门奠定正确的人生观颇有禆益。州教育局局长仇保燕,学识渊博,平易近人,领导永平和工作作风都令人折服。有一位姓王的女老师,名字我记不住了,她五十岁左右吧,我们共事十多年,她常带低年级班,关心刚入学的儿童胜过妈妈,从不歧视差下学生,她对学生总是和蔼可亲,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润物细无声啊!灶房的郭师傅也是个共产党员,总是笑咪咪的给我们做饭,粗粮细作,以让师生吃饱吃好吃卫生为己住,在锅台旁默默无闻了半辈子!

这些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无奇的事业,表现出了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组织的一分子,党的队伍中的一员。从红船上举起有镰刀斧头图案旗帜的遥远岁月,到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新时代,时时处处见证着由中华儿女的优秀分子组成的中国共产党,是英明、伟大、正确的党,处处都建树党的历史丰碑。

就说我亲历亲见的故乡,党的富民政策、党的精准扶贫,使故乡所有的庄廓都是用砖砌成,都修建成砖木结构的大瓦房,安装了玻璃封闭,室内装饰豪华,家用电器齐全,院子打水泥地平,家里铺地板砖,干净美观。尤其水塘修得好,贴磁砖,埋水管,按太阳能热水器,挂浴霸灯取暖。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車,柏油路通乡村,水泥路到门口,人们出行十分方便。近几年搞新农村建设,整个村子整齐美观,庄子四周干净卫生,村口广场供人休闲,娱乐,各种健身器任人选用,彩砖铺的人行道,路旁立的太阳能路灯,使人恍如到了县城。

还有,新世纪我们浩门古镇变化的大作派,太酷、太牛、太霸气!大楼和街道的修建同步进行,新城的修建和老城的改造同步进行,小区的建设和园林的建设同步进行,改革开放使古镇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新城区开发修建正热火朝天的时候,古镇老区出现了一条步行街,又出现了一条民俗街,这都是睡梦里没有的事。古镇的大楼像雨后春笋,遍地立起。楼房一群一群,小区一片一片,金浩园、金色家园、浩云佳苑、明慧家园、景林佳苑、锦翠家园、紫荆家苑、御馨花都、荣浩嘉苑、嘉苑名都、秀水花园……北方的住址,南方的名称,都市的风度。新建的街道两旁的路灯有的象征油菜花的灯,有的是宫灯、华灯,一街一种灯,一路一样树,广场公园,人工湖等这些设施提升着古镇的品质,古镇有了城市的风貌,一幅城市的姿态,城市的派头。更有高铁穿过门源,百里花海享誉全国。中国梦,故乡更牛!

当然,我们更应该纵观厚重的历史。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着,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潮流。

在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新世纪的中国,正以雄厚的实力、亲切的容颜和非凡的神采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百年历史雄辩见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更加感受到“党的光辉照我心”,更加感受到这句歌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历史意义。炎黄子孙,万众一心。我们激情满怀跟党走,再唱“山歌”给党听!

作者简介




马文卫 ,男 ,1948年5月生于青海省门源县,从事中小学教育35年后退休,现被门源县志办公室聘为方志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撰写出版文学书籍13部,300余万字,以小说创作见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马文卫 唱支山歌给党听

上一篇:马汉良:写给母亲的诗
下一篇:小说: 清真寺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