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风情游
分享到:
2012-01-23 18:39:20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今天是我们宁夏宣传周的最后一天,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要为大家介绍宁夏独特的民族风情。宁夏是历史悠久的回族聚居区。目前,在宁夏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宁夏的主体民族。

  回族风情——花儿与少年


  回族,在与汉族等兄弟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既共同推进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保持和发展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丰富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这座宝库中去淘淘宝贝!第一大宝——宁夏花儿!!
  回族人民喜欢唱高亢、婉转、动听的民间高腔山歌——“花儿”。当你来到六盘山区和同心、盐池一带,无论是在盘山的羊肠小道上,牧羊的山坡上,还是在拔草的麦田里,打谷的禾场上,以及在送媳妇回娘家的驴背上,农家小院的炕头上,不时都能听到或男或女、或双或单、或领或合的花儿歌声。宁夏花儿又称“山花儿”、“干花儿”、“土花儿”。花儿形式灵活,曲调优美,不用乐器伴奏,即兴演唱,把手往耳后一搭,张嘴就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内容非常广泛。

  回族风情——口弦叮咚


  其实在西部这块大地上不但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更有很多价值相当高的文化艺术作品!像宁夏花儿,青海花儿,陕北的信天游,这些都是唱出来的,光是唱我们还不过瘾,马上让我们去听听,宁夏的回族朋友“弹”的功夫 !!

  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爱剪窗花,爱弹口弦。每当月上柳梢或星光灿烂的夜晚,在竹林萧萧,溪水潺潺的山庄,你经常会听到一种令人神往心醉的“叮叮咚咚”的“口弦”声响。它或弱或强、或低或高。或断或续、或远或近,十分悦耳动听。“口弦”也叫“口琴”、“口衔子”,是一种衔在嘴边的民间小型弹拨乐器。回族妇女还喜欢在口弦上系上五颜六色的丝穗子、珠子等装饰品,不弹时挂在衣服纽扣上,这既是爱美的表示,又是有音乐才能的显示。

  

  回族风情——清真菜谱
  
  清真菜谱是宁夏回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自治区首府银川的饭店餐馆50%以上是清真的。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尝到不腻不膻的清真菜、清真食品,像手抓羊肉、清炖羊肉、清蒸羊肉、羊肉焖肚饭等等都是堪称脍炙人口、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
  馓子,是宁夏回族传统食品之一,其配料、制作都很讲究,宁夏的馓子股细条匀,不仅吃起来香酥可口, 而且讲究造型美。
  盖碗茶,是宁夏回族茶文化的一大特色。盖碗,上有盖,下有托盘,碗口大底小,造型美观,轻巧玲珑。沏茶与配料也有讲究,有所谓"八味茶"、"十味茶"等不同的沏法。通常说的"八味茶"(也叫"八宝茶"),配料有:茶叶、白糖(或冰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饮用时将盖与碗轻轻错位,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回族风情——同心清真大寺


  最后的一站,我们要去宁夏目前最古老的清真大寺去看一看!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现存最古老、最宏伟的一座清真寺,也是著名的革命文物,它已被自治区列为全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心大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本是宋、元遗物。当初,这座清真寺建在小土山上,高出地面十丈,四周民房聚集,花草繁多,清水河映照着古寺的倒影,十分美丽壮观。
  现在寺院入口处附近的墙上,有两块石雕横额,分别留有:“明万历年间重修”和“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蒲月重修”字样。这说明大寺现址至少也有四百余年了。
  同心大寺坐西向东,占地 3542平方米,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是寺门、影壁、井房、浴室。主体建筑邦克楼和礼拜大殿建在一个7米高、前圆后方的砖砌台座上。正门向南,二门向西,布局转折有致,不像一般寺院那样,前后几进院落,步步深入,只朝一个方向。

  出行提示:

  1.语言——回族通常使用汉语。民族聚居地区,除使用汉族方言外,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语汇,如:多斯蒂(兄弟)、色俩目(您好)、虎失奴底(满意)、都士曼(敌人)、伊不利斯(魔鬼)等等,这构成了回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民族语言词汇。

  2.禁忌——回族礼仪


  宁夏回族很讲究礼节,晚辈见了长辈,要停下来,道“色俩目”,向长辈问好,长辈也礼貌地向晚辈回“色俩目”问好。客人到家入座时,按辈份年龄入座,长者在前,晚辈在后,并不得在客人面前走动。吃饭时,先让客人吃,然后主人才动筷子。饼子、馍馍要用手掰开吃,不可囫囵啃咬或大口嚼咽。忌讳进食时出声音、喝茶用口吹或吸出声音。向客人倒水、加菜时,要向内拨、倒,很忌讳反手向外拨倒。陪客吃饭也很讲究,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同,女客人由女主人陪同,晚辈不能陪客用饭。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风情

上一篇:张掖七彩丹霞
下一篇:走进海南三亚回族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