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玛纳斯》是柯尔克孜语的宝库
分享到:
2013-11-15 12:08:28 【来源:】 点击:


  在论述有关语言的这一问题以前,简略地谈一谈语言包括民族语言的起源及发展,我认为不是多余的。

 

  根据语言学家的论著,要知道人类语言到底何时产生,最早产生的语言及其词汇到底怎样,语法结构到底怎样,现在已无从考查。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对这些问题做了回答,并给以广泛的正确的解释。

 

  科 学家们明确指出,根据考古学关于人类起源及其生活环境的科学材料能够普遍解释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这就是说,我们根据科学材料,对引起人类语言产生的条 件,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语言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进行研究,就能够发现各种具体语言的产生时间。因此,学习当今世界各种语言产生的历史是不太 困难的。现在,许多具体语言的产生时间正在被考查出来。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的语言是在人类同动物界的分离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由于集体劳动促使思维和语言能力得以发达。这样,通过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需要和可能,语言和思维同时产生出来了。同时,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同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

 

  作为人类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从民族(家族)语言发展到部落语言,从部落语言发展到民族语言。”

 

  综上所述,生产的不断发展,商业和工业的日益扩大,各地区之间往来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繁荣,所有这些要求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统一的语言。

 

  就这样,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了民族语言。

 

  研 究语言历史的文献指出:在民族语言发展的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语言的融合或者语言的相互同化现象。在某一种语言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与之相关的另一种民 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就会越来越缩小,直到最后这个民族的母语完全被主导的语言所排挤出去,但不会根本消逝。从另一方面讲,胜利的语言从失败的语言中吸取一些 词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如7-8世纪间,阿拉伯人入侵中亚,强迫当地人(乌兹别克、维吾尔、哈萨克、 柯尔克孜塔吉克等人)讲阿拉伯语,但是由于阿拉伯人在人口、文化及其它方面比之当地人并不占据优势,加上当地人为保持自己的母语而进行了反抗,在这场阿拉 伯语同当地民族语言的冲突中,当地人的语言占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胜利的当地语言从失败的阿拉伯语言中吸取一些词来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在当时,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从阿拉伯语吸收的词比较多,而柯尔克孜语、哈萨克语吸收的就很少。因此,一些当代语言学家所说的:“可以断言,根本上保持古突厥语的民族就是柯尔克孜族”,不是没有根据的。

 

  柯尔克孜语自古以来是丰富的古老的语言之一。而且到了玛纳斯时期,柯尔克孜语发展繁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史诗《玛纳斯》之伟大,规模之空前,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强烈及其它方面,科学家们的研究和评价是举不胜举的。

 

  哈萨克族学者乔坎•瓦利哈诺夫和科学院院士拉德洛夫等学者说:“史诗《玛纳斯》是关于柯尔克孜族生活或者人民生活的文学形式的百科全书”,的确不是空口无凭的。

 

  在《玛纳斯》这部巨著中哀歌、遗嘱歌、怨歌谚语及其民歌形式样样齐全。《玛纳斯》不愧为人民创作,代代相传并保持语言特色的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代表作。

 

  科学院院士拉德洛夫以“北部诸突厥部落的民间文学典范”赞誉《玛纳斯》,并将其中语言精彩、诗句优美的片断译成德文。拉德洛夫还赞美哈萨克、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非常发达,即兴诗人和弹唱者比比皆是,一句话,哈萨克和柯尔克孜人酷爱诗歌、善于言词。

 

  另 外,研究《玛纳斯》并著文评论的苏联学者还有:科学院院士日尔猛斯吉、教授法利耶夫、哈萨克学者莫合塔尔•阿乌艾佐夫、文学家热合玛图林、包格达诺娃、教 授包劳瓦诺夫、吉尔吉斯坦学者包洛提居努沙利耶夫等等。这些学者一致认为,作为柯尔克孜族宏伟的文学遗产的史诗《玛纳斯》是具有独创特色的罕见的作品。它 的独有特色首先表现在宏伟的规模和深广的内容。据科学资料表明,《玛纳斯》的规模比众所周知的其他民族史诗大5-10倍。如称之为世界巨著的印度史诗《摩河波罗德》的规模为20万行。还有著名的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计为27800行。而萨亚克拜卡拉拉耶夫演唱的变体有50多万行,这个规模比《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加在一起的规模大十七倍。

 

  如此规模的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具有世界性的史诗的创作。直接就是词汇丰富的结果。总之,用来创作如此著名史诗的语言正是柯尔克孜语。

 

  史诗中那些令人激动不已的情节、错综复杂的场面,优美的诗歌韵律都是通过最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都是基于人民群众丰富的语言及其无限的感染力的,也都是广泛和准确采用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丰富语言的结果。

 

  我国三大民间史诗之一的《玛纳斯》同国外(如苏联、阿富汗)的《玛纳斯》比较,内容大致相同,但其规模无可争辩之大。

 

  对于这样规模宏伟的民间史诗的语言做一个全面和广泛的阐述,是需要一番功夫的,同时本人水平有限。尽管如此,我还要简要地谈一谈本人探索性的意见。

 

  史诗中民间谚语、寓言、格言、习惯语、歇后语、言简意新的成语、生动的形象词语以及各种诗歌韵律和节奏都得到别出心裁的巧妙运用。

 

  如:我们用绳索套住月亮,盼望

 

  我们用双手捧着太阳,掐算……

 

  据 《玛纳斯》演唱者解释,玛纳斯的亲朋同胞同乡巴卡依、考绍依、加木额尔奇、什阿依、阿克巴勒塔……等人听说玛纳斯从阿尔泰返回家乡。有的年事已高,怕等不 到玛纳斯归来,恨不得用绳索套住月亮,不让岁月流逝;而有的却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一天内掐算几次天数,焦急地等待玛纳斯。这里把如此广泛的意义凝结到套住 月亮盼望、捧着太阳掐算的诗句上,可见语言的精炼程度。

 

  又如:月亮和太阳的耳朵,

 

  就要相互碰撞。

 

  这是在阔阔托依的祭典上,对玛纳斯跟孔古尔拜之间将要发生冲突的预言。

 

  当玛纳斯第一次见到巴卡依,要下马行礼时,巴卡依说道:

 

  不要下马行礼,

 

  你的尊严要维护。

 

  我是普通的人,

 

  你是雄狮猛虎。

 

  啊,我的小马驹,我的主心骨,

 

  我焦灼万分,

 

  等待着你——我的主心骨。

 

  这些足以说明,巴卡依如何敬重,如何急切地盼望,如何以最高礼节对待玛纳斯。

 

  阿不都拉来到卡拉罕面前为玛纳斯求婚时唱道:

 

  我的汗啊,你身边有一只小鸭,

 

  我的汗啊,我们那里有一只小雕鹞,

 

  你让你的小鸭飞走吧!

 

  让我们的雕鹞去抓攫。

 

  用巧妙的语言,把《雕鹞》隐喻为玛纳斯,把“小鸭”隐喻为卡尼凯公主。

 

  史诗中还有很多采用谚语形式的诗句。

 

  对这样一个比一个更有风趣,一个比一个更加悦耳动听的,像耀眼的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的诗行以及言简意深、色彩绚丽、形象强烈词汇丰富的特点,做全面精辟的论述所需要的功夫几乎要和创作整个史诗本身的功夫相等。我在这里,由于能力所限只摘录了我认为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

 

  史诗的语言不仅仅是一个发达的古柯尔克孜语而且是完整地保持柯尔克孜语纯洁性的,赖以发展柯尔克孜诗歌的语言。毫无疑问,这种语言也为将来的诗歌发展树立了典范。

 

  从而可以说《玛纳斯》的语汇作为柯尔克孜语的基本词汇,是当之无愧的。

 

  我建议:今后的语言发展中充分利用《玛纳斯》史诗这个语言宝库,并且对史诗中的一些词汇不要急于下结论淘汰,要遵照造词原则加以妥当使用。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著 朱玛克•卡德尔/译)

责任编辑:鲁格亚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史诗 玛纳斯 柯尔克孜

上一篇:马兴荣教授《回族名家词选》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回族民间叙事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