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强:立体的清真
分享到:
2014-01-25 09:48:59 【来源:】 点击:
    前几天听到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几位兄弟到某清真屠宰企业检查,发现下刀的师傅竟是不进寺门的烟酒之徒,宰牲候昆一问三不知。一兄弟问他,你知道宰牲的候昆吗?他说,我听××说了,只要是穆斯林就可以宰牲,我会念清真言,我就是穆斯林,宰时只要念‘比思民俩戏’就行。

    这使我想起很久以前类似的一幕,在某清真寺大殿上,一位哈吉给几个回族打工仔进忠言,其中讲道,宰鸡宰羊,凡是穆斯林,宰时高声诵念真主之名皆可自行宰牲,没有必要让阿訇去宰。哈吉说,他朝觐期间发现麦加人都是自己宰的。

    在中原地区,穆斯林坊间宰牲都由清真寺派专人来宰,这些人被称为刀师傅,他们都是坚守五时礼拜,具有一定教门素养的念经人。千百年来,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今天这一约定俗成的传统受到个别兄弟的质疑,“凡穆斯林皆可宰牲”此话没错。宰牲人员必须日守五礼,且具有一定的教门知识,这在古兰圣训中也没有明确的文本规定。我个人认为,没有,是因为不需要,若有,则意味着多余。因为《古兰经》、圣训中对穆斯林的身份界定和行为准则给予了反复规范。《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借坚忍和拜功,而求佑助。真主确是与坚忍者同在的。”(2:153) “你们当谨守拜功,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古兰经》4:103)罕塔布之子欧麦尔传述,有人问穆圣:“真主的使者啊!真主最喜悦的是那种工作?”穆圣说:“按时礼拜,拜功是教门的柱子,谁撇弃拜功谁就坍塌了教门。”《布哈里圣训》,以上经训中的“信道的人们” “你们”指的都是穆斯林。

    达浦生阿訇曾说﹕“什么是伊斯兰的中心? 信﹑行﹑诚是也。…… 凡人内具有此信心﹐外而躬行实践心中之所信﹐表里如一﹐形于外﹐此之谓伊玛尼。” 他说﹐伊斯兰是“信行合一﹐不可偏废。 有信无行﹐其信不笃﹐有行无信﹐其行不诚﹐五德不正﹐伊玛尼不真矣﹗”《伊斯兰六书》
麦加穆斯林自行宰牲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我们坚守拜功的兄弟们可以自行宰牲一样。横向类比时要注意整体素质和教门氛围的差异。在市场经济社会里,追求利益最大化被商人们奉为黄金法则。于是不择手段、目无法纪成了一种普遍的市场现象。身为阿訇,我曾见过或听说过,宰后将羊脖子扎紧让血回浸肉内的非法现象,有对动物施暴的残忍现象,还有对死物下刀的不义现象。让念经人执刀,是为了防堵此类非法现象。若将权力下放给远离清真寺的屠宰户,即使口诵台思米,可能也是对真主之名的亵渎。因此,做为教内人士,执刀权不可随意下放,尤其是那些挂有清真营业执照的企业,清真关是道德关,良心关。

    我曾听到一个非常奇怪的候昆,说外出买羊的穆斯林,若中途发生羊生病将要死亡的情况,则可以自行宰牲,尽管当时他没有大净。但要求回到家后,必须跑着进清真寺换洗大净,之后才可将所宰之肉销往市场。此“候昆”是一位已故老阿訇规定的。初闻此“候昆”,觉得可笑,但细想后发觉,老一辈阿訇用心良苦啊。候昆不是铁板一块,可以适度宽松,但要捍卫底线,谨防得寸进尺。

    在食面埋伏的今天,“清真食品”应该具有无可替代的道德制高点,清真食品就是放心食品。它不但需要宗教神韵,还需要文化内涵。“奉真主之名”是清真食品的宗教神韵,它绝不仅是口中发出的一句话,而是根植于伊玛尼的一种敬畏意识。而“卫生、维性、天然”则是清真食品的文化内涵。二者兼备方为清真,只备其一,意味着矮化“清真”。

    “清真”是个立体的概念,它要求我们进清真寺,干清真事,做清真人。

写于朱仙镇清真寺
2014、1、23
(作者系穆斯林在线伊玛目)


责任编辑:伊人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刘学强 立体

上一篇:刘学强:再谈异端(比达尔)
下一篇:穆斯林在线伊玛目刘学强:恐怖的代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