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强阿訇:联坊有感
分享到:
2014-12-26 20:56:58 【来源:】 点击:
     “联坊”,顾名思义,就是每逢特定的宗教仪式,将周边寺坊阿訇、寺管会、海里凡请来共同参与。此仪式分两种,一种是喜事,比如某清真寺落成、阿訇上任贺学,参与者多为阿訇和寺管会成员,内容大致为送贺礼、致贺词和聚餐;一种是丧事,如送殡和纪念亡人过乜提,参与者多为阿訇与念经人。内容为演讲、诵经、祈祷等。

    与西北地区不同,中原地区寺坊是独立的、单一的松散群体,无上下隶属关系,与其它宗教等级分明的教阶制不同,中原地区有大坊小坊之说,但没有制度性的大小之分。而联坊则是各寺坊横向交流的动态关系表达。各穆斯林寺坊通过联坊促进了人事信息与教务信息的交流互动,同时,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和经验借鉴。

    中原地区的联坊主要集中在送殡仪式之上。“送殡”在地方上叫“送埋体”,即为亡故的穆斯林举行祈祷仪式。期间有讲卧尔兹的环节。大多在殡礼举行完毕后,由一位或两位外来的阿訇讲卧尔兹。演讲者基本上都是大坊阿訇。

    前几天应邀参加一殡礼,丧家请了一百多位阿訇,场面空前。期间,关于讲卧尔兹,一位教亲对我说,这种场合应该让小坊阿訇们都讲一讲。旁边一位小坊阿訇接着说:“我们小坊阿訇,平时主麻,人少,讲个卧尔兹也提不起劲。我们也想在人多的场合证明一下自己的水平,可老是没机会。”

    那么,大坊阿訇对于这种“承包制”评价如何呢?想起一大坊阿訇所说的话,“整天啥都顾不上了,就考虑埋体场合讲啥卧尔兹,讲多了,你还不能重复,翻来覆去的,老是那一套,让你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好似殡葬场合讲生死之外的话题多有不合时宜。狭小的话题空间,被承包的个人专场,给大坊阿訇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身为阿訇,我深有同感。好卧尔兹,不是单纯用嘴讲的,心悟是关键。当年有人要求先贤欧麦尔天天给大家讲卧尔兹,被欧麦尔拒绝,他一周只讲两次,他说,天天讲,我不烦,我怕你们烦。

    其实,承包制并不是大坊阿訇们的主观选择,大多是丧家或所在坊的私下决定,这一决定是基于以下考虑:某位阿訇讲的好,听众受益大的话,所得回赐也大,活人、亡人都得益济。这一大众化的教义思想是造成卧尔兹被承包的不争事实。所以口才好的大坊阿訇也就能者多劳了。

    基于以上大坊阿訇的苦恼,小坊阿訇的怨言,个人认为,埋体场合讲卧尔兹这一优良传统有必要进行良性扬弃。

    首先,要拓展殡葬场合讲卧尔兹的话题空间,凡是有利于信仰提升和教门改善的话题都可以讲。演讲话题可取之于民,每次送埋体时,可以派人从听众中征集“麦赛莱”(问题),将需要解答的问题写于纸条上,然后汇总起来,下次送埋体进行解答。然后阿訇们针对“纸条麦赛莱”集体“会诊”,对症下药,给出答案。下一次埋体场合,让小坊阿訇将答案以卧尔兹的形式告知于众,再由大坊阿訇做点评和总结。

    其次,“以学代讲”,频繁的卧尔兹演讲易产生视听疲劳,可以偶尔穿插一次互动式学习。将有关伊斯兰的基本信仰知识教之于众。举个例子,可将“乘车杜哇”以阿文、音译、讲义三结合的混搭方式印制成车帖卡片。埋体场合分发于众,人手一张,由阿訇领诵教习。然后让众人将卡片帖于自家汽车、三轮车之上,每次出行念杜哇,尊圣行。此举影响久远,回赐无限。

    相对于少有往来的独坊制地区,联坊显然是一种“活水”现象。但从以上阐述中,不难发现亦存在局部“死水”的事实。先知穆圣说:“你们不要浪费水,哪怕是在川流不息的河边。”及时疏导,让局部停滞的水流动起来,亦是此段圣喻所阐释的鲜活精神。

萨利赫  刘
朱仙镇清真寺
2014.11.4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訇

上一篇:刘学强:身处夹缝中的新穆斯林
下一篇:刘学强:精英效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