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训花园中的智慧花瓣
分享到:
2015-06-13 22:32:15 【来源:】 点击:

        据圣门弟子欧麦尔•本•罕塔布传述说:有一天,我们正与真主的钦差大圣(愿主赞颂他并向他祝安)在一起时,突然有一位穿着异常洁白的衣服,蓄着黑发的人来到我们跟前,他的身上看不到旅行的迹象,我们中也没有任何人认识他,他径直跪到圣先知面前,把自己的双膝并到圣人的双膝跟前,把他的双手放到了他的两个大腿面上,接着,他就说:“穆罕默德啊!请你告诉我什么是伊斯兰。”

       真主的钦差大圣就说:“伊斯兰就是:你要作证除真主外别无一个应受崇拜的主宰,并作证穆罕默德就是真主的钦差圣人;你要立站拜功;你要交纳天课;你要封‘若麦丹’月的斋;如果你有能力上路的话就要朝觐天房。”他说: “你说的对。” 欧麦尔说:“我们都对他感到奇怪:他自己在请教于圣人,并且自己在证实着他。”接着,他说:“那么,请你告诉我什么是‘伊玛尼’ (新式译法译为信仰,老式译法译为真德,信德或明德)?”圣人回答:“那就是你要信仰真主和他的众天神;他的一切经典;他的一切钦差圣人;末日;你还得信仰好歹的前定。”他说: “你说的对。”然后,他说:“那么,请你告诉我什么是“伊哈萨尼” (新译为完美的境界,老式译为 至善或臻善)?”圣人回答:“那就是你要侍奉真主,好似你亲眼看见他一样,如果你还没有达到看见他(的境界),那么, (你就应当确信)他的确是注视着你的。”他说:“好吧,请你告诉我(世界)末日在何时降临?”圣人回答:“关于那件事,被询问的人并不比询问者更知悉。”他说:“那么,就请你告诉我它的迹象好吗?” 圣人回答:“婢女要生下她的女主人,而且你将看见无鞋可穿、无衣可着、贫困潦倒的牧羊人要竟相修建高楼大厦。”
  
       欧麦尔说,过了一会儿,那个人就走了,我呆在那里坐了好一会儿,然后(我听见)圣人对我说: “哎!欧麦尔,你知道这个询问者是谁吗?”我说:“真主和他的钦差大圣最明白。”圣人说: “他就是迦百列大天神,他降临你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你们的教门教授给你们。”
  
       下面,为了帮助理解起见,我们把这一段圣训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
 
       (1) 这一段圣训是由圣训学权威大教长伊玛目穆斯林传述的,是公认的著名正确圣训。
 
       (2)这一段圣训的第一传达人是圣门弟子中的著名四大贤之一,号称“艾里法露格”的至公至正的第二任“哈里发”圣门亚贤欧麦尔。至圣穆罕默德(愿主赞颂他并向他祝安)曾称赞他的一身正气和完人形象时说:“我之后不会再有圣人降临,否则,欧麦尔就是其中的一个。”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传述人提到“有一天,我们正与真主的钦差大圣(愿主赞颂他并向他祝安)在一起” 这说明当时有许多圣门弟子在场见证了这一过程。
 
      (3)这一段圣训的历史背景:至圣穆罕默德在麦加的传教活动受到多神教徒的巨大阻力,不得不迁移到宁静、和顺、美丽的绿洲城市美地那,受到这座光辉的圣城的拥戴而成了名符其实的内圣外王,在不到十年的短短时间内,在真主的启示指引下渐渐完善了伊斯兰教的教律、礼仪、制度、信仰、道德、精神境界等各个方面的教导,把伊斯兰教传遍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甚至有一些罗马人、波斯人、印度人和黑人闻名而来,在圣人面前宣誓效忠,归附到了伊斯兰教的绿色和平大旗之下。但是,伊斯兰教作为真主降示给全人类的最终完美宗教,它既不象犹太教那样只有一套繁文缛节的民族性法典,也不象基督教那样只注重精神生活和博爱思想的传播而不拥有一个可供人人遵守的教法,更不象佛教那样与世隔绝只陶醉于静修和面壁人生而鄙视夫妻之道、置家庭和社会于不顾,它也不象儒教那样把明德、至善、仁义礼智信和三纲五常作为其着重点而对死后的复生和礼拜仪式不闻不问,它是全人类的宗教,它要照顾到人类生活从今世到后世,物质到精神;个人到家庭,家庭到社会,法律到道德,经济到政治,肉体健康到灵魂完美,甚至对未来的预言等这一切与一个完美宗教相关联的问题。
  
       《古兰经》和圣训对这一切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和解答,但是,面对这浩瀚如海的经文,一个新入教者或许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一个长期追随圣人的切近弟子也需要提纲契领的总结性指点,以便在至圣穆罕默德隐光后,每一个人都能根据它轻而易举地理解和抓住这个宗教的纲。就在这个时刻,真主派遣了大天神迦百列以一个人的形象降临在美地那城,当至圣穆罕默德正在与他的门弟子一起时,通过圣人与大天神的对话方式以最简略的形式高度概括了伊斯兰教的主旨。
  
       回想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美地那城,把追随至圣迁移到这里的所有迁士都计算进去,那里也只有不超过五千多人口,在这样一个小城镇里,每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都很熟悉,任何一个外来人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一位大圣光临传教的这样一个大时代里,一个任何人都不曾认识、而且他的身上也根本看不出长途,旅行的人常带有的尘迹,身着洁白如银的仙服的陌生人的来临会不引起一轰动吗?特别是当人们得知圣人已经明确告诉他们这个人就是迦百列大天神的化身,他降临的目的就是要为他们教授和刷新他们关于伊斯兰教的认知时,这个事件不会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田吗?怪不得从此以后,这一段圣训就被东方和西方的穆斯林所辈辈相传,甚至许多儿童都能流利地背诵它。  
  
       [小插曲:记得有一年;我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巴友谊公路乘坐长途汽车回国探亲,车上与我们同行的人中有一伙刚从沙特阿拉伯圣地朝觐归来的维吾尔族同胞。在穿越大雪山时,寒冷的气候、雄伟的天然景象加上沉闷的气氛使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压抑感,突然;我听到那位与我们同车的维吾尔族老阿訇用我再也熟悉不过的阿拉伯语向他的追随者提问:“什么是伊斯兰教?”使我惊异不绝的是竟然有一位朝觐者用发音很准确的阿拉伯语回答了他的提问: “伊斯兰教就是:你要作证除真主外别无一个应受崇拜的主宰,并作证穆罕默德就是真主的钦差圣人,你要立站拜功;你要交纳天课;你要封‘热麦丹’月的斋;如果你有能力上路的话就要朝觐天房。”
 
   
       接着,我又听到他用阿拉伯语问道:“什么是伊玛尼?”我听到又有一个人同样用不太准确但仍能明白的阿拉伯语答道:“那就是你要信仰真主和他的众天神;他的一切经典;他的一切钦差圣人;末日;你还得信仰好歹的前定。”
 
    接着,他又提问: “什么是,伊哈萨尼’?”这回,可没人回答了,老阿訇就自己用教授的口气说:“那就是你要侍奉真主,好似你亲眼看见他一样,如果你还没有达到看见他(的境界),那么,(你就应当确信)他的确是注视着你的。”
  几乎是与他的话音同起同落,乘客中有人也结结巴巴地用阿拉伯语说出了这句圣训——这个人也许忘记了,或许他对自己的阿拉伯语信心不足;阿拉伯语毕竟不是他的母语呀!老阿訇看着他赞许地笑了。

       这件事对我留下的印象是那么深刻,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坐在电脑旁解释这一段充满了智慧,甚至在相隔十几个世纪后,在海拔几乎接近万米的冰山荒路上也能温暖人心的古老圣训时,我的心中仍然浮现出当年的情景:冰山雪路上那铿锵有力、迷醉心田、荡漾于信士耳际的古老而悠扬的阿拉伯语,不就是一千五百年前曾回荡在圣城美地那的出自至圣穆罕默德尊贵之口的阿拉伯语智慧的回音吗?我仿佛觉得时空的间隔和距离都消失了,融化在这无尽的智慧之中。 ]

       (4)伊玛目伊本•热哲卜在他的《真知与智慧大全》一经中把这一段圣训放在第二个真知与智慧的位置上,这说明正确的知识——这一段圣训就是讲授关于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的——就是智慧的大门,没有知识的人是谈不上进入智慧大门的,知识是智慧的基石,智慧是知识的升华,是从知识中提炼出的精华。
  
       所以,每一个追求智慧的人,都应该从追求学问开始,不能好高骛远,放弃知识而追求智慧,那是南辕北辙,永远达不到的幻景。举一个例子来说,知识就好似“沙里亚”教法,智慧就好似经过“托里盖特’道乘的修炼而达到的“哈给盖特”真乘和“麦阿里法特”知乘,不遵教法就没有道乘可言,更没有真乘和知乘的可能,教法是基础,只有在教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道乘的提炼、真乘和真乘的升华。那些舍弃教法大谈道乘、真乘和知乘的人,只是不自觉地降到了教法水平以下,还无知地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升华!这样的人,正如抛弃知识而大谈智慧,而且还时不时地取笑并挖苦知识的人一样,自己成了别人的笑料,还以为自己就凭着空谈智慧而获得了智慧,岂不知智慧的一大属性就是沉默、知者不言、行不言之教!

       (5)这—段圣训是所有圣训中最重要的一段,每一个穆斯林或者想了解伊斯兰教的人都应该熟悉地把它背诵下来,因为它包含了对伊斯兰教的全面解说,是认识伊斯兰教最简捷的途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至圣穆罕默德在解明了“伊斯兰”、“伊玛尼”、“伊哈萨尼”这三个不同的品级和境界后对在场的众弟子说:“他就是迦百列大天神,他降临你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你们的教门教授给你们。”圣人在这里把这三个不同的概念都划入了教门的范畴之内。
  
       我们从这里可以学到这样一个大智慧:教门的基础是由“伊斯兰”这一概念代表的教法,教门的中坚是由“伊玛尼”这个概念代表的信仰的升华,教门的最终归宿是由“伊哈萨尼”这个概念代表的完美的精神境界。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教门的整体大厦,三者缺一不可。任何只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概念而轻视其它任何一个概念的想法和行为都是违背伊斯兰教的,是不为正统伊斯兰教所接纳的。甚至如果有人要求我们用最简练的语言对伊斯兰教下一个定义时,我们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伊斯兰教就是‘伊斯兰、‘伊玛尼’和‘伊哈萨尼。”换句话说,如果有人问:“伊斯兰教所追求的完美人格——卧里(意为完人或真人)是怎样人?”时,我们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他说:“卧里就是在其内心和外在都实践了这一段圣训的人。”

       (6) 圣门弟子欧麦尔•本•罕塔布(愿主喜悦之)在这一段圣训中对陌生的来访者的描述可以总结为六点:  一、他穿着异常洁白的衣服;  二、他留着蓄蓄黑发;  三、他的身上看不到长途旅行的迹象;  四、美地那城中没有任何人认识他,这四点特征足以说明他就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天神;   五、他径直跪到圣先知面前,把他的双膝并到圣人的双膝跟前,把他的双手放到了圣人的两个大腿面上,这一点行为特征足以说明:1、他早就认识圣人,不需要任何人的介绍;2、他把自己的双膝并到圣人的双膝跟前,把他的双手放到了他的两个大腿面上,象一位求学的学生一样跪在了圣人面前(伊玛目脑威的解法),显示了对圣人的极大敬意,暗示着圣人的品级高于一切天神的隐秘智慧,指出敬爱圣人是人神共有的义务,同时,也向当时在场的圣门弟子以及后来的信士们教授着敬重和热爱圣人的礼节。   六、欧麦尔和在场的弟子们对来访者自己请教于圣人,并且自己证实着他的解答这一做法感到奇怪,这从一方面说明来访者就是迦百列大天神,另一方面暗示他的目的是制造一个生动的对话场曲用问答方式而不是死板的说教方式来传授知识与智慧,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一事件,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教育方式的智慧。   (7)“伊斯兰”这个阿拉伯语词汇的文字意思是服从、追求和平;“伊斯兰”一词在宗教术语上的定义就是传统上穆斯林所说的念、礼、斋、课、朝五大天命:“你要作证除真主外别无一个应受崇拜的主宰,并作证穆罕默德就是真主的钦差圣人”是念功:“你要立站拜功”是礼拜之功;“你要交纳天课”是为真主交纳一定份额的钱财的课金之功; “你要封‘热麦丹’月的斋”是在回历九月封斋的斋戒之功;“如果你有能力上路的话就要朝觐天房”是有能力、身体健康的人一生必须完成一次的朝觐之功。  圣人在这里把“伊斯兰”分为通过口舌和肢体表现出的行为之功,口舌之功只有一种,它就是念功;肢体之功分为三种:1、身体之功,就如礼拜、封斋;2、钱财之功,即交纳天课;3、身体和钱财共同承担之功,即居住在离麦加城很远的地方的人们的朝觐之功。   (8) “伊玛尼”这个阿拉伯语词汇的文字意思是信仰、相信;“伊玛尼”一词在宗教术语上的定义就是传统上穆斯林所说的六大信仰,即信真主、信众天神、信一切天启经典、信所有的钦差圣人、信死后复生、信一切善恶都是真主的前定。这就是圣人对迦百列大天神的回答“那就是你要信仰真主和他的众天神;他的一切经典;他的一切钦差圣人;末日;你还得信仰好歹的前定”这一句圣训的概括性说法。  圣人在这里把“伊玛尼”解释为肉眼无法见到的内心信仰,他把“伊斯兰”——肢体之功与“伊玛尼”——内心之功做了明确的区别,其中显出的智慧就是内心之功比肢体之功高出——个品级,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力行肢体之功的人不一定拥有内心之功的境界,而拥有内心之功境界的人则肯定全心全意地力行着肢体之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表面上力行着肢体之功,但一遇到难题和逆境时却显示出品德和行为的败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拥有高品级、高境界的伊玛尼。
    《古兰经》中有针对这种情况降示的一节经|文:“游牧人说:我们已信仰(伊玛尼)了。 (爱圣啊!)你(对他们)说:你们还没有信仰(伊玛尼),但你们可以说:我们已服从(伊斯兰)了,信仰(伊玛尼)还没有进入你们的心灵之中,如果你们服从真主和他的钦差圣人,他丝毫也不会减少你们的善功,他是赦宥万罪的,仁覆天地的。”(寝室章14节)
  这里显示的一个圣门智慧就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不但应该拥有“伊斯兰” ,而且还应该努力使自己拥有“伊玛尼”的境界,应该时刻都努力提高自己的境界,做内心之功。那种只强调肢体之功而忽视内心之功的做法不是来自圣门的智慧,而是发自恶魔的教唆,同样,那种只强调内心之功而轻视肢体之功的做法也是来自魔门的不可取的魔方。只有肢体之功和内心之功相结合,通过肢体之功增强内心之功,以内心之功来提高肢体之功的质量,最终向“伊哈萨尼”这一完美的境界升华才是伊斯兰教的真精神,才是符合这一圣训所教授的智慧的正统。
 
  (9) “伊哈萨尼”这个阿拉伯语词汇的文字意思是追求完美的境界、寻求至善、追求俊美的事物;“伊哈萨尼”一词在宗教术语上的定义就是传统上穆斯林学者们所说的苏菲的道德和精神修养境界,他们一般把它分为两点:
 
  1、“幕拉格博”,这个阿拉伯语词汇的文字意思是观察、注视、观看、监察等;它在宗教术语上的定义就是行道者时时刻刻努力认识到真主是在注视和监察着他的一言一行的,真主包容一切的眼光是看着他的——这一崇高境界。这就是这句关于“伊哈萨尼”的定义的圣训“那就是你要侍奉真主,好似你亲眼看见他一样,如果你还没有达到看见他(的境界),那么,(你就应当确信)他的确是注视着你的”中的后半句’如果你还没有达到看见他(的境界),那么,(你就应当确信)他的确是注视着你的”所指的境界。
 
  2、“目沙海德”,这个阿拉伯语词汇的文字意思是用眼睛看到、见证、用心灵的眼睛洞见等;它在宗教术语上的定义就是行道者在经过伊斯兰——肢体之功和伊玛尼——内心之功的修炼,超越“幕拉格博’境界的长久垂照之后,渐渐进入的在万事万物之中、在宇宙间的一切现象中、在自身之中见证真主的存在、显现、自我显示其大能、大德、仁行的崇高而完美的境界。这就是这句关于“伊哈萨尼”的定义的圣训“那就是你要侍奉真主,好似你亲眼看见他一样,如果你还没有达到看见他(的境界),那么,(你就应当确信)他的确是注视着你的”中的前半句“那就是你要侍奉真主,好似你亲眼看见他一样”所指的境界。
 
  从理论上讲,“幕拉格博”和“目沙海德”所代表的完美境界就是这样的,然而,没有苏菲体验的人是很难理解“伊哈萨尼”所指的实际意义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小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筛赫博哈稳丁•载克仁雅是印度历史上驰名天下的苏菲大长老,在他被赐予契什挺耶道统的传教权时,他的一些师兄师弟心里有些不服气,这个平常默默无闻,学不惊人的人怎么会得到如此的殊荣呢?他们的师父见此情景觉得非把他的境界显示给其他弟子们看一看不可,他就把他们全都召来,然后,交给每人一只鸽子,要求他们到一个谁也看不见的地方把它宰了,并尽快拿回来见师父。
 
  不一会儿,徒弟们一个个拿着已宰杀了的鸽子回到师父跟前,一个说我在岩石背后宰了它,一个说我在大树背后宰了它,一个说我在墙角宰了它,一个说我在厕所旁边宰了它,总之,没有谁看见他们,然而,惟独博哈稳丁•载克仁雅一个人没有回来。师父派人去找他,当他被带到师父面前时,他手里提着鸽子,眼里流着泪水,好象大难临头一样。师父问道;“你哭什么?”他说:“因为我没有完成师父交给我的命令。”师父又问:“那你为什么没有完成我的命令?”他回答:“我在大地上找不到任何一块谁也看不见的地方,我到岩石背后,发现真主在看着我,我到大树背后,发现真主也在看着我,我到墙角,也发现真主在看着我,最终,我没有找到你要求的那种地方!”众位师兄师弟听了他的回答都惭愧得低下了头,认识到师父的决定不是没有凭据的。
 
  实际上,能达到“伊哈萨尼”所包括的这两个崇高而完美的境界的人是微乎其微,风毛麟角的。所有的圣人始终处于这样的境界之中,有时,他们在“幕拉格博”的境界中给人传教授道,有时,他们在“穆沙海德”的境界中见证真主,独享与真主合一的极乐之境.这两种境界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正如刘介廉大师在《五更月》中所说:“虽有口,却无舌,怎与世人道秘诀?” 只有很少的“卧里”即真人或完人才能借真主的特赐达到这一境界,但他们的境界无法与圣人们的境界相提并论,圣人们的境界是长持不断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是受主保护的,没有任何罪过之染,而“卧里”则不然,他们有时会在达到后偶尔失去这种境界,但也能在真主的特恩惠顾下重新返回这一崇高而完美的境界,在圣人们离开尘世后,他们负担着替圣治教,替圣传道的责任,他们是人间的“沐尔施德”——导师和精神领袖。
 
  (10) 在回答迦百列大天神所问到的最后一个问题即末日降临的时间问题时,至圣穆罕默德的回答相当巧妙,充满了智慧:“关于那件事;被询问的人并不比询问者更知悉。”值得注意的是,圣人在这里并没有说:“我不知道!”而是巧妙而明确地指出:关于这件事,他所知道的与迦百列大天神所知道的一样,不多不少,如果大天神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也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他不知道,他也就不知道。问题是我们谁也不知道迦百列大天神到底知道不知道末日降临的时间,结果还是那句“关于那件事,被询问的人并不比询问者更知悉”闪烁着无比的智慧!最终,圣人既体面又智慧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这里面还埋藏着另一个智慧,末日来临的时间绝对不能让我们知道,如果让我们知道末日来临的具体时间,那就无疑等于给我们降下了一场大灾难,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将在今天,明天或者其它任何一个时候死去,这个人的精神不会崩溃吗?如果人类知道末日降临的时间,他们还能象今天这样正常地生活吗?他们还能幢憬未来、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吗?人类的生活肯定会因一句话而变得紊乱不堪!智慧就在于保存住这个机密,人类的利益就埋藏于让他们知道末日定会来临,但不让他们知道其具体时间。这样,他们就会在对生活有信心的同时,对真主充满了敬畏!君子畏天命嘛,世之常理也。
 
  然而,当问到它发生的迹象时,圣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婢女要生下她的女主人,而且你将看见无鞋可穿、无衣可着,贫困潦倒的牧羊人要竟相修建高楼大厦。”对揭示它的迹象是符合智慧的要求的:   1、可以证明圣人就是预知未见的先知,增强圣门弟子对他的信念。  2、让后来者通过圣人的预言在现实中的兑现来认识他所追随的圣人就是能预知未见的先知;增强后来人对他的信念。不是吗?在我们这个时代去过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人都亲眼见证了圣人在一千五百年前说过的“你将看见无鞋可穿、无衣可着、贫困潦倒的牧羊人要竟相修建高楼大厦”!历史上曾经赶着骆驼和羊群在沙漠中游荡、一贫如洗的阿拉伯游牧人用石油美元换来的财富正在竞相修建高楼大厦!   3、让后来人知道:人在经过教乘(伊斯兰)、道乘和真乘(伊玛尼和伊哈萨尼)的修炼是可以达到“麦阿里法特”知乘境界而预见未来的事情的,人者,万有之灵也!难道刘介廉大师在《五更月》中没有说过“慧眼睁时无遮蔽”的妙理吗?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解释,即“婢女要生下她的女主人”指的是什么?根据圣门弟子艾卜•呼莱勒的解释,它预言的是阿拉伯穆斯林在至圣归真后要征服周边各大帝国,征服运动中肯定要有许多妇女被抓获而贩卖为奴隶,而这些女奴会与那些买娶她们的自由人结合生下孩子,按照那时的惯例,她们与自由的男子结合而生下的孩子是自由人,结果是:她们自己生下的孩子拥有了主人的地位,变成了她们自己母亲的主人,这样,本来是奴隶的母亲却成了自己生下的女儿的名义上的婢女。这里的“婢女”指的是战争中被抓获并被贩卖为奴隶的女俘,“女主人”指的是“婢女”与买下她的男子结合而生下的女儿,按当时的惯例,这个新生的女儿是自由人,是女主人。这句圣训中的预言在历史上已经兑现过了。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句圣训有其它解释的可能性,历史发展到今天,甚至同性结婚在西方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合法,谁知道以后的人类历史会发生什么呢?以人性泯灭为标志的末日景象全副显现时,人会堕|落到什么程度呢?   (11) 二十世纪初的北非著名穆斯林学者兼苏菲大师艾哈麦德•本•穆思托法•艾里安俩伟依在其阿拉伯语名著《智慧的雨珠》一经中解释“伊斯兰”、“伊玛尼”和“伊哈萨尼”的含义时精辟地指出:“伊斯兰”就是要你拜真主,“伊玛尼”就是要你把真主记在心中敬畏他,“伊哈萨尼”就是要你洞见和看见他。 (12) 当代著名美国伊斯兰学者威廉穆•契提克在其英文名著《洞见伊斯兰教》一书中以这一段浑大圣训为背景和线索勾画了一幅了解和认识伊斯兰教所必须的全景宏图。他在这部名著中指出:这一段圣训是伊斯兰教的一个缩影,它可以解释伊斯兰教的全部内容:宗教礼仪、教法、制度、历史、信仰、哲学、道德、修行、精神生活、文化演进、学术活动等都蕴藏于其中。他认为这一段圣训中解明的“伊斯兰”一词的概念构成了伊斯兰教的宗教礼仪、教法、制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菲格海”法学,伊玛尼”一词的概念构成了伊斯兰教的信仰、哲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凯俩目”认主学,“伊哈萨尼”一词的概念构成了伊斯兰教的道德、修行、精神生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泰算悟夫”苏菲行知,而对末日在何时降临的答复则构成了伊斯兰教的历史观,而从整体上看,这段圣训则包含了伊斯兰教的精神生活、文化演进、学术活动、历史进程等一系列内涵。面对伊斯兰教世界学术混乱、教派林立、各执一偏、人欲横流、圣道被误解甚至遭攻击的矛盾景象,我从这本书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独到见解中看到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一古老智慧的再现。 我的恩师迪尼•穆罕默德在评价这本书时曾说:“我们当代的穆斯林学者为什么拿不出这样的作品呢?”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圣训 花瓣 智慧

上一篇:节约是生活的一半,美德是信仰的一半。
下一篇:凡是轻视拜功的男女,真主使他遭到15种灾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