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训解读伊斯兰的求知与传承(图文)
分享到:
2015-11-17 16:16:17 【来源:】 点击:


经训解读伊斯兰的求知与传承(图文)

      本周主麻日,谢赫吴萨麦·赛义德·艾资哈里第三次莅临艾大中国鲁瓦格经堂,然而谢赫抵达讲堂的时间比约定的时间晚了许多。谢赫一直以传递真知为己任,绝不会无缘无故的迟到那么久的。

     果然,落座后他先谦恭地向大家致歉,然后告诉我们,由于他的老师——谢赫艾哈迈迪·艾布·努尔(原宗教基金部部长,艾资哈尔大学者机构委员,艾资哈尔伊斯兰研究院院士)的归真,他同多名艾大学者于讲座前日赶往他的老师所安葬的农村,吊唁亡人家属,履行穆民义务,于昨晚深夜才赶回到开罗。

     谢赫吴萨麦顺势介绍了谢赫艾哈迈迪长老,他告诉我们这位长老终生以一名艾资哈尔学者的身份而自豪,那位长老的父亲曾经也是艾大的一名学者,因为同上世纪三十年代担任艾资哈尔大长老的艾哈迈迪·扎瓦西里(الفضيلة محمد أحمدي الظواهر )谢赫私交甚笃,因钦佩艾哈迈迪长老的学识和道德,于是给自己新生的儿子取名艾哈迈迪,祈祷真主让这个孩子也成为一位同艾大伊玛目艾哈迈迪一样的杰出学者。真主承领了他的杜阿宜,让艾哈迈迪·艾布·努尔长老成长为艾大的中流砥柱,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艾大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谢赫吴萨麦的老师,以及老师的老师,都曾经得到谢赫艾哈迈迪长老的亲传。就是这样一位博学而谦和的师长与前辈,于前天(2015年11月11日)顺命归真,享年85岁。

     谢赫吴萨麦说,每当有伊斯兰学者归真之际,我们除了感到悲痛外,我们还期冀着,新的学者随后能不断涌现。

     学子们都深深的沉浸在这段轶闻中,一个学者的荣耀,不仅在于身前为同时代的学者和学子所敬仰,而且在归真后还被众多学者和学子所缅怀。言至于此,谢赫吴萨麦开始讲述艾资哈尔治学的指导方针的另外一个核心部分——伊斯兰学科知识的求取与传承,对于学者来说,乃是处于同一等级上的两件人生要务。求学的目标便是将所学内容倾囊相授,传承给他人,否则,只为自己享受知识而学,学成之后却没有去传授自己所学。这样的学者,哪怕学富五车,那他也并不算是一个真正成功的学者。

     从《古兰经》鲁格曼章中,我们可以一窥伊斯兰的这个学术、教育和道德的指导方针。而鲁格曼之所以给他的儿子(同时也是他的学生)加以嘱告的原因,便是他有责任和义务在归真前,将他所掌握的学识毫无隐晦,毫无保留的传承给后来者;还因为鲁格曼知道他所掌握的知识的重要价值,并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知识不是他个人的私产,而是后辈人有权利得享的公共财产。所以,如果一个学者归真之际,他没有将他所学到的知识传承给下一代人的话,那这位学者便失职了。

     接着,谢赫吴萨麦引证山洞章第60节经说:当时,穆萨对他的童仆说:“我将不停步,直到我到达两海相交处,或继续旅行若干年。”

     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当穆萨圣人得到启示[①],让他去寻找正道知识,去寻找黑祖尔圣人之际,穆萨圣人并没有在自己得到真主的启示后便出发,而是先明确的对他的童仆说,我将不停步,直到我到达两海相交处,或继续旅行若干年。这是穆萨圣人向他的弟子表明了求知的坚定决心,以及将要付出的不懈努力。穆萨圣人为何要在出发前对他的童仆说出“我将不停步,直到我到达两海相交处,或继续旅行若干年。”这段经文呢?

     这是因为,他要教授他的童仆,他的弟子求知的重要原则,教化和塑造弟子对知识的渴求。这是历代先知和学者大众们所遵循的常道——将所受的知识毫无隐晦,毫无保留地代代传承下去。艾资哈尔的众学者们,正是从这段经文中领悟和剖析出这一来自真主的引导,以实际行动来实施和贯彻真主在这节经文中的微言大义,并积极实践众先知的常道,主动而积极地教育后代,教化人心,传授知识。正是在这个指导方针的基础上,才构建起了艾资哈尔饮誉千年的教学方针。

     历史上有着“学者之王”美誉的(سلطان العلماء )艾孜·本·赛俩目谢赫,当他启程从沙姆赴埃及求学时,曾经在旅途中受到一位酋长的盛情款待,并请求他长居此地。艾孜·本·赛俩目长老在盛情之下答应了这位酋长的请求。但是三天之后,艾孜·本·赛俩目谢赫便向这位酋长告辞,要继续他的游学之旅。酋长忙问究竟,谢赫艾孜·本·赛俩目回答说:这是因为,这个地方知识将会“死亡”,因为在我滞留的三天时间中,我没有一个学生来向我求知,也没有一个学者来与我探讨,我所学无可传承,则知识必将趋于消亡。这则小故事无疑是学者对知识传承的高度重视的一个明证,犹如一个大富翁,如果他有万贯家财,势必会在身前物色到最合适的继承人一样。如果一个学者,有满腹经纶,他的知识比黄金好贵重,所以,他会比拥有万贯家财的富翁更急于寻求知识的继承者。

     历代真正的伊斯兰学者,他们不是被动地去等待别人来求取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寻找可以继承知识的后来人。艾资哈尔正因为领悟到了这一来自真主的正道的教诲和历代先知的常道,于千年间,不断承担起传承伊斯兰的知识的职责,善待前来求学的各国学子,对全世界的求知者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一点所有艾资哈尔学生都感受颇深,大多数艾大中国学子都是自费而来,但艾资哈尔还是一视同仁的安排学生们免费入住学生宿舍,并每月发放助学金。这一切,旨在最大限度的解决学子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汲取伊斯兰的真知。

     艾大希望,当一个人在获得真知之后,他应当积极主动的将平生所学传承给下一代。因为,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你们当做崇拜造物主的人[②],因为你们教授天经,诵习天经”(ولكن كونوا ربانيين بما كنتم تعلمون الكتاب وبما كنتم تدرسون)(3:79)

     在这段经文中, “教授天经”在“诵习天经”之前。这与先学习后教授的常理相违背,然而此中蕴藏着真主的教诲,这节经文便是要指导信士:在求学之前,就务必要举意将自己所学传予他人。相信在这种举意下的求学,将完全有别于纯粹为了个人享受知识的乐趣而求学,只有这样的举意,也才能够克服求知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与考验。(主啊!让我们成为这样的求学者吧!让我们传承到穆圣所遗留下来的真知把!让我们在学成之后能够找到继承者将知识传承下去吧!)

     艾资哈尔的众学者们在诵读《古兰经》之后,精确领悟了其中蕴藏的微言大义和神圣指导,并将其核心精神演化为艾大的治学方针,款待四方学子,教授真知,并授予合格者证书,以期让他们回到本国之后继续传递真知,艾大已然把这个流程实践了千年,因为众学者早将之视为真主的命令。也正因为如此,艾大在历史上创建了包括中国鲁瓦格在内的33个鲁瓦格经堂,专门接纳各国学子。无论古今,艾大始终把传授知识视为第一要务,这也正是艾资哈尔教学大纲的一个核心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谢赫吴萨麦这次经堂讲座的内容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一个真正的学者,正如他曾经重视获取知识一样,他也务必会高度重视将所学知识传授他人。

     第二:一个真正的学者,他在求学之前,就已经举意要克服艰难险阻取得真知,并将自己来之不易的知识传授于人。

     第三:只有教书育人,留下门人弟子的学者,才算是真正成功的学者。

     第四:艾资哈尔接纳全球各国不同种族的学子前来求学,并善待和款待各国学子,以践行真主在《古兰经》中的教诲与指导,并以此为艾资哈尔教学的特色标识。中国的学子们应当阅读历史上那些留埃中国伊斯兰学者的生平传记,了解他们的求学之路,从中学习到前辈们的宝贵经验。

     第五:求知的道路上,务必承受艰辛与考验,承受求知的旅途的辛苦与疲乏,效法穆萨圣人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知识的坚毅与决绝,从而能够最终完成学业。第六:学成之后,学者应当开展学术和文化的教学与普及工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传承,启发民智,开办文化教育机构,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最后,谢赫吴萨麦殷切地期盼着在座的全体艾大中国鲁瓦格的学子们,能够继承先贤们远赴埃及艾资哈尔求学的精神与传统,接过先贤们在中国留下的知识的火炬,奋马扬鞭,传承起中国穆斯林学者的中正而坚实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之道,发扬伊斯兰真精神,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承担起传承伊斯兰知识与智慧的重任。(艾大学子侯赛因)2015/11/14
--------------------------------------------------------------------------------
[①]参见《布哈里圣训实录·古兰经注释》中记述说:吴麦耶•伊本•凯阿布(愿主喜悦之)传述:我曾听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有一次穆萨圣人站起来给以色列人演讲时,有人问他:‘人们中,谁最有知识?’穆萨圣人说:‘我。’真主责备他,因为他未把知识归属真主。真主启示他:‘在两海的相交处,有我的一位仆人,他比你知识渊博。’[②]الرباني الذي يربي الناس بصغار العلم قبل كباره

图片报道photos﹀﹀﹀



认真听讲 悉心领悟


吉庆时刻 学子满堂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全程传译 感同身受


深情讲述 润物无声


音容笑貌 珍贵资料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经训解读 伊斯兰 求知与传承

上一篇:穆圣如何对待非穆斯林
下一篇:穆斯林为什么要礼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