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中亚霸权: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吐蕃三国混战
分享到:
2015-07-25 15:56:54 【来源:】 点击:

一、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唐朝和吐蕃三国逐鹿中亚

      1、公元7世纪三个同时起步的帝国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带着他的亲信从麦加出走至麦地那,随后开始建立伊斯兰国家政权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在信仰的力量中崛起并发动了大征服运动,在西亚、北非、中亚和南亚所向披靡,不但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而且改变了亚非欧三大洲广阔地区人民的信仰,也永远改变了古典时代诸文明的地理分布。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帝国,隋帝国灭亡。626-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唐帝国国力迅速上升,史称“贞观之治”。

      629-650年,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定都拉萨,建立吐蕃王国。建布达拉宫

      2、公元8世纪三国在中亚小国之间的争夺

      公元8世纪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进入全盛时代,成为东西两个超级大国。唐帝国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打下了12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唐帝国统治人口超过6000万,稳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之位。阿拉伯帝国打下了13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3500万)。

      而屹立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国,本世纪也进入鼎盛期(在鼎盛期控制疆土5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加入到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的争霸中,成为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劲敌。

      747年3月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著名军事将领)率领1万精兵,征讨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经过近4个多月难以想象的艰难跋涉(过帕米尔高原、经过许多河流、及二个10公里长的冰川),突袭平定了小勃律国,砍断婆夷河藤桥,将增援的吐蕃兵马阻止于东岸,经此一战,唐军声威大震,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阿拉伯帝国和吐蕃也大为震惊。(备注说明:英国政府派遣的斯坦因先生在帕米尔高原勘察了一千年前高仙芝行军路线后,评论说:“数目不少的军队,行经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在历史上以此为第一次,高山插天,又缺乏给养,不知道当时如何维持军队的供应?即令现代的参谋本部,亦将束手无策。”又慨叹道:“中国这一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比起欧洲名将,从汉尼拔,到拿破仑,到苏沃洛夫,他们之越阿尔卑斯,真不知超过若干倍。”)

      749年高仙芝奉命出军征伐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高仙芝再过帕米尔高原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

      经过这两次中亚的征战,使唐朝在中亚取得主导地位,唐朝也发展到了其顶峰。同时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阿拉伯帝国誉为山地之王。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好大喜功的唐玄宗领导的唐朝帝国和不断东扩的阿拉伯帝国,这两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在争夺中亚诸多小国,迟早有一天会发生正面碰撞,于是751年发生了怛罗斯之战。

      二、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这是一场在世界史上有重要地位,却在中国史上被有意忽略的战役;这是中世纪前期两大帝国之间的巅峰对决,此战之后,整个中亚的历史进程被彻底改变。

      怛罗斯之战的起原:

      749年12月,在唐军围攻石国时,石国王子侥幸逃脱,并向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求救。后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来的借口,联合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所有属国,准备派大军进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得到情报后,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阿拉伯帝国。鉴于当时唐帝国在西域的影响,有许多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参加大唐军队。其实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帝国,而阿拉伯帝国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战役过程:

      751年高仙芝率3万精兵从安西出发,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在7月份到达了阿拉伯帝国人控制下的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事后的许多外国历史研究者和军事家对此感到困惑,高仙芝的3万唐朝军队是如何在面临高原缺氧、且几乎没有补给可能的情况下翻越帕米尔高原(时间长达3个多月)而这样一支理应疲惫不堪的军团还能在达到目的地后与拥有地利人和、数量数倍于己的阿拉伯帝国军队(17万)作战,这本身已经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

      此役唐军损失惨重,两万多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高仙芝与千余将士得以身还。但唐军也重创了阿拉伯帝国部队,杀敌7万余人。慑于唐军所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阿拉伯帝国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

      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国力大损,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帝国的争夺,756年高仙芝率军据守潼关拒安禄山,被唐玄宗误信谗言所杀。

      高仙芝怛罗斯之战的对手的命运也差不多,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其余各部由此叛变,呼罗珊地区陷入混乱。阿拉伯帝国忙于平乱,中亚的部分主导权于是落入当时国力顶盛的吐蕃王国手中。

      文明在战争流血中传播:

      阿拉伯人俘获了一些会造纸术的唐朝士兵,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并进一步流入欧洲。撒马尔罕成为世界的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三、阿拉伯帝国与吐蕃王国在西域的战争

      750年阿拉伯帝国都经历了一场内乱后,建立了阿巴斯王朝,755年唐朝帝国发生了安史之乱,变局过后,两个超级帝国朝相反的方向发展,阿拉伯帝国则由松散的民族宗教共同体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唐朝帝国由中央集权转变为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

      755-797年,吐蕃王国赤松德赞在位时期,达到全盛,763年,吐蕃大将札达鲁恭率20万军队乘胜长驱直入,进逼长安。唐代宗仓皇逃往陕州,吐蕃入据长安,立金城公主(传说是赤松德赞的生母)侄李承宏为唐帝。吐蕃军据城15日后始退出长安,屯军原(宁夏固原)、会(宁夏中卫)、成(甘肃成县)、渭(甘肃陇西)等地,随后主力西移与大举东扩武力传教的阿拉伯帝国在西域高原进行了进行决战。

      阿拉伯帝国认为唐朝经安史之乱后,国力很弱,而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从西班牙,到整个北非,西亚,直至印度部分,中亚大部,几乎所向无敌,因此重新谋划攻占中国,但此时唐朝的陕西,甘肃部分以及西域都落入吐蕃之手,阿拉伯帝国要想进攻中国必过吐蕃(西域),于是吐蕃与阿拉伯帝国在西域进行了三次规模巨大的战役,吐蕃三战三胜,使阿拉伯帝国彻底断绝了东进的念头,阿拉伯帝国和后来一千多年伊斯兰世界的东方边界也就此止步。在第三次战役中,吐蕃虽然获胜,但是其17万精锐损失殆尽;也是为吐蕃王国的衰落的原因之一。

      四、让人敬佩的吐蕃王国

      夹在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中间两百余年而不倒的吐蕃王国,还灭了无数小国,真的算是个奇迹了。

      如果没有吐蕃部队都在西边死扛阿拉伯帝国,如果没有吐蕃王国挡强势阻击阿拉伯帝国的进攻,中国历史会有变化吗?

      吐蕃与阿拉伯帝国相互攻打时的时候,曾因为兵力不足,曾从南诏、吐谷浑和突厥等属国招兵,但就是没有从已经治下的陕甘河陇地区的唐人中招兵上前线,究其原因,他们可能认为唐人不是打仗的料,但是他们却很会种庄稼,就给吐蕃军队搞后勤服务,供应粮食,唐人也对抗击武力传教的阿拉伯帝国人也是有贡献的。

      以青藏高原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是怎么培养出这么强的军事实力的,在松赞干布之前,冶铁技术都没普及,但是几十年后全副武装的吐蕃骑兵就能跟大唐精锐部队作战了,并在670年,吐蕃二十多万军队与大唐十几万大军争夺吐谷浑,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之战中,唐全军覆没,从此吐蕃牢固控制了青海湖地区,并进一步与大唐争夺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力图取得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吐蕃无疑成为公元8世纪最强大帝国之一,从波斯到陇右,从印度到东突,到处划界立碑,安营扎寨,把一些条约强加到别国身上,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吐蕃从一个雅砻部落的小王国迅速崛起,以一个统一和朝气蓬勃的民族身份,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表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吐蕃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东西强国夹击中崛起,特别是在与同时期占尽地理气候及人口优势的东西两个强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相抗衡,发展到鼎盛后又传奇般崩溃,同样使人们难以理解。时至今日,蜚声国内外的称之为“藏学”的学科,成为国际热门学科。

      公元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遇害后吐蕃就“支离破碎”了,在中央朗达玛的两个儿子永丹和乌茹分别自立为赞普相互征战二十三年,各地的吐蕃军事首领也拥兵自雄,互相混战,然后又爆发大规模的奴隶起义。

      同样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也为唐王朝敲响了丧钟。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争夺 中亚霸权 阿拉伯帝国 唐帝国 混战

上一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青海骑八师抗战史绩座谈会举行
下一篇:穆斯林抗战队伍,遍布中华大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