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卜水坝遗址 文明的脚步
分享到:
2010-02-05 12:12: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
  马里卜水坝遗址坐落在阿拉伯半岛南端国家也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它曾是古老也门的辉煌见证,默默地诉说着久远年代里人类应对干旱、洪涝等灾害的智慧,展现了阿拉伯半岛发达的农业文明。

  由于也门缺乏终年奔流不息的大河,古代也门人农耕主要依靠雨水,而当地的降水多集中在短暂的雨季,崎岖的山地和陡坡又使雨水无法积蓄。每当雨季来临,常有山洪咆哮而来;雨季过后,土地干旱缺水,农作物难以生长。于是,也门人利用地势,在狭窄的山口处筑坝拦洪,继而连坝修渠、调度灌溉,形成了以水坝为枢纽的灌溉网,保证了农业生产发展。当时,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水坝散布于也门境内,兼具蓄洪和灌溉之功能。其中,公元前7世纪萨巴王国时期修建的马里卜水坝最为雄伟。马里卜水坝的建成将附近的平原变成了良田,使也门从蛮荒之地变成丰饶之地,也门也因此享有了阿拉伯半岛“谷仓”的美誉。

  农业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也门商业贸易的繁荣。萨巴王国的都城马里卜是当时兴旺的商业中心,穿梭于阿拉伯半岛南北的商队在此停歇,马里卜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陆上“香料之路”的重要驿站。阿拉伯半岛南部沿岸盛产乳香、没药、香草等,自古就是著名的香料产地,甚至在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笔下,整个阿拉比亚都散发出芬芳,被称为“幸福的阿拉伯香料海岸”。在阿拉伯语中,“也门”意即“富裕、幸福的国土”。

  沧海桑田,王朝更迭。马里卜水坝曾多次受损,又多次维修、加固、加高,共使用了千余年之久。然而,6世纪70年代,马里卜水坝被罕见的特大洪水冲毁(也有人称它在地震中损毁),此后再也没能修复,灌溉系统相继废弃,周围的平原逐渐沙漠化。伴随着马里卜水坝的崩塌,也门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宣告衰落。更为重要的是,数以万计的也门人被迫迁徙,他们或北上,越过阿拉伯沙漠;或向西,进入埃及、利比亚;或往东,迁入阿曼;或南下,跨过亚丁湾,进入索马里,等等。其中,北上迁居麦地那(时称叶斯里布)的赫兹莱部落和奥斯部落成为早期伊斯兰教的支持者和追随者,被誉为穆斯林“辅士”,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也门可以说是阿拉伯人之根,是阿拉伯文明的摇篮。

  文明的脚步并没有因马里卜古坝的塌毁而停止。1986年,在时隔1400多年之后,一座新的马里卜坝在位于古坝遗址上游3公里处建成。新坝的意义可以说超越了灌溉和改造沙漠等经济价值,而承载着更多的人文情怀,表达了也门人对再现昔日辉煌的期待。

  在也门国徽上,有一只展翅欲飞、头向左方的雄鹰,其胸前的盾徽上绘着雄伟的马里卜坝;在也门中央银行发行的10里亚尔的货币上,也印有马里卜坝的图案。毫无疑问,马里卜古坝是也门人心中的骄傲,也是也门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责任编辑 叶和华)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马里卜 水坝 遗址

上一篇:土耳其呼吁伊斯兰国家承认科索沃
下一篇: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问沙特(组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