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穆村溯源(一)
分享到:
2010-02-26 16:08:43 【来源:天穆网】 点击:

1959年,朱德元帅(左一)接见穆祥雄

 天穆网讯 天穆村隶属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是天津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村名取自“天齐庙”和“穆家庄”两村首字。穆家庄由穆氏建于明永乐二年(14隅),迄今6凹余年;天齐庙由单氏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1951年两村合并,始称天穆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易名“东风村”,旋复称“天穆村”至今。

    金代泰和五年(1205)前,京杭大运河北段运水道由今静海县独流镇西折,穿冀中洼地“宝信沙塘”至通州。北运河(时称潞水)还是一条天然水漕。是年初,金章宗完颜璟“以故漕河浅涩敕尚书省发山东、河北、河东、中都、北京军夫六千改凿之”。①新运道从独流北行,东折天津柳口(今杨柳青)、三岔口北溯笥沟(即潞水)经通州至京城。北运河首次成为国家首都——金中都的漕运要道。其时,章宗命名通州以上至中都段称通济河,即闸河;以下至直沽三岔口段称天津河,即潞水漕渠。寓意“天汉津梁,通漕济众”,以彰显新凿漕河的重大意义。

    北运河的开凿,特别是元代中统二年(1261)之恢复使用,大大促进了河畔的开发利用。由于河岸狭窄,地势偏高,冬春水少多横浅,每年二三百万石最高335万石的漕粮抵达直沽后均须卸载囤放,再换百石驳船分运京通。因此,元廷于至元十二年(1275)在今桃花口地方设“驿铺”、于至元十六年(1279)在今三岔口至杨村间置包括仓上、南仓、北仓在内的“直沽广通仓”①、于延祐1年间(1314—1320)在今北仓村西北运河湾处设·尹儿湾浅铺”:其时,北运河产珍珠,元贞元年(1295),朝廷“听民于杨村、直沽捞采,命官买之”。所有这些,都成为吸引各地移民到北运河畔占地谋生的有利条件,传说有孙姓曾在今天穆村地方建“小孙庄”③(一说就叫“穆家庄子”④)。

    明代洪武元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368年8月25日),大将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10万大军征元,直沽(今天津市)守军伊苏部不战而退,明军沿北运河两岸乘胜追击,在河西务击败元军主力布延特穆尔。元顺帝仓皇北逃上都,从此结束了对中原的统治。战争中,境内不少村庄被毁,但小孙庄应该幸免。⑤   

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N年12月23日),成祖朱樟在直沽设卫筑城,并赐名“天津”,以纪念“靖难之役”时天子“车驾所渡处”⑤,这为天津地区其中包括天穆村的兴建和发展创造了政治条件。
--------------------------------------------------------------------------------
    ① ((金史)卷二七·河渠志,73页)

    ① ((元史)百宫志第三十五,249页)

    ① 曾任北辰区政协副主席的·王学颜老先生曾引用天津市民俗专家张仲先生的话说:穆氏先人落户以前,这里是个小村,叫小孙庄。已故穆静荪老先生认为纯系无稽之谈。当然,在穆家庄建立之前,我们刻意注重的应为此地是否已经住有人家.至于称渭为何无甚重要。”转引自(天穆回族史论稿)11页。

    ① (穆氏家谱)光绪{.七年本所载“残谱·穆姓的根由”:“建文年间,反贼造叛,背(被)大兵掳在南京金陵府水西门里帖衣廊居住。永乐元年,燕王扪北,长分人、四分人、五分人跟燕王营中代(带)队,随来到燕地古皮县(今南皮县)居住落户。永乐二(年)迁夫人,二分人、三分人奉旨来在古皮县,兄弟五人相会。住数日,二分、三分往北,到天津城北穆家庄子。二分中和祖战(占)产落户,三分人投亲回到旧沧州城东南穆家曹庄。”

    ① 据穆成竹、穆成仁文章(穆家庄):“穆家庄之元始,无从考查。据穆氏家请记载,始祖穆重和,原籍浙江人氏,业船,率二子穆能、穆态,行船过一村庄,见一清真寺—…”。[见1940年8月15日北平《震宗报》;又据穆芝房(天津穆姓与正兴德茶叶店》:“(先祖)随燕王朱隶北来,驻兵一小村,后在此落户.称穆家庄”。以上均转引6(天穆回族史论稿)10页。]

    ⑥ 李东阳:(创造天津卫城碑记),见(天津县志》卷二十·艺文。

(责任编辑 贠苑 )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村

上一篇:顺河回族区重奖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发放奖金72万元
下一篇:人大代表马志强:让东部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