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青:用镜头揭开青海神秘面纱
分享到:
2010-08-30 14:30:24 【来源:西海都市报】 点击:

1963年,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赛。

  在一个挂满摄影作品的展厅里,一幅来自中国的摄影作品引得大家驻足赞叹。它不仅以画面真实自然、人物表情生动吸引着观众,更向世人打开了一扇探知中国、探知青海的窗户――一群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撒拉族群众,正在满怀喜悦地歌唱新生活!

  最终,经过评审团一致通过,来自中国的摄影作品《唱花儿》,荣获本次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荣誉奖。它的作者,就是中国著名摄影师李子青。

  半个世纪后,当年逾古稀的李子青回忆起在青海度过的那段火红岁月时,言谈间,依旧豪情满怀。

  1. 军中摄影发烧友

  不到14岁,李子青就入伍了,在文工团里从事舞美和文教工作。闲时,他喜欢摆弄部队缴获来的照相机,这个“能拍出人影的家伙”,令少年李子青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1951年年底,李子青随部队到江西上饶山区开展生产自救时,拍摄的一些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照片,居然被《东北画报》选用了!这使得自学摄影的李子青备受鼓舞,他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责任感。这之后,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便,拍摄战士生活和周围人民群众关注的事情,为《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战士报》《江西日报》等提供了相当数量的照片。

  1956年,李子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新华社,有幸参加了解放后最大规模的由新华社和民族画报合办的摄影记者训练班学习,从新闻理论、技术技巧到采访方法,都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师从老一辈摄影家张印泉、陈正青、袁苓等的经历,更使得他受益匪浅,终身难忘。这时的李子青,像一只羽翼初丰的小鸟,憧憬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振翅遨翔。

  2. 到艰苦的地方去

  李子青痴迷于少数民族风情,然而,令他遗憾的是,青海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他始终没有机缘踏访。李子青说,加之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底子薄,因此,抱着“充电锻炼”的想法,他毅然向领导递交了申请书――我要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1961年,李子青来到青海。当他投入青海高原的怀抱时,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片圣洁的乐土!她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哗,她立于万顷群峰之巅,滔滔黄河和万里长江始于脚下,高原特有的风光绮丽而神奇,这里还沿袭着远古时代的生产和生活,优美的歌声原始而高亢,一张张被太阳晒得红红的脸庞透出纯朴真挚的微笑。李子青被深深融化了。长期以来,青海是与风沙、严寒、荒凉等字眼相联系,是塞外的塞外,李子青决心,要用手中的照相机去揭开这片神秘之地的面纱。

  没有思想的深度,不可能有作品的力度,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李子青是在用他那颗火热的爱心去拍摄的。为了寻找新的摄影题材,他整日连续骑马、骑骆驼,或以牦牛、毛驴代步,冒着生命危险钻昆仑、穿祁连,进柴达木盆地,游青海湖,深入三江源及可可西里,开辟了许多从未有人涉足的拍摄领域,填补了题材内容上的空白,也创造了新华社在边远地区发稿量的最高纪录。

  十个春秋,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李子青就是在这样一方土地上,以自己的方式,坚韧顽强地拼搏,不遗余力地开垦着。

  《套马》《青海湖鸟岛》《马奔》……当一张张反映青海建设新貌和揭示高原风土人情的照片,呈现于世人面前时,青海也就展现了她的伟大、雄浑和神奇!

  3. 深入江源腹地

  刚到青海不久,得知中科院有一支野生动物考察队要到青海考察,李子青主动与考察队取得联系,希望能随队采访、拍摄。于是,作为随队的唯一记者,青海湖、三江源、可可西里、果洛玛积雪山,都留下了李子青的脚步。

  对于李子青而言,1961年6月至8月这一百多天的采访、生活经历,是终身难忘的。因为他不仅领略了青海的大美与神奇,也多次面临生命危险。

  “在从玛积雪山回大武的途中,不仅要翻雪山,还要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向导说一定要在中午12点以前过河,因为那时水浅易于过河,可是我们下午3点才到达河边,为了不耽误次日的工作安排,大家决定过河。由于不清楚水的深浅,马匹在过河时纷纷失蹄,大家都掉落水中,两名队员甚至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我落水时脚趁势勾在马蹬上,才没有掉进河里,但也喝了很多水。虽然已是初夏时节,但河水异常冰冷。情况紧急,大家挽起手来,联成一队,摸索着在水中行走,终于找到一处水浅处,大家狼狈地爬上岸,就地扎起了帐篷,第二天一早才过河。而那两名队员,永远地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这样的危险,在那次江源之旅中随时都会碰上,然而,即使采访难度很大,李子青还是会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一手操着相机,一手握着钢笔,追光捕影,忠实地记录着青海的精彩与神奇。

  这次考察,专家们详细考察了青海高原雪线一带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等,并向国家提出了保护、利用、开发青海高原野生动物的规划。李子青拍摄的有关三江源头的照片,具有史料价值,在当今更显得弥足珍贵。

  4. 《唱花儿》歌唱新生活

  1962年,在首都举办的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会上,一幅题名为《唱花儿》的照片紧紧吸引着观众的心,画面上,居住在黄河上游的一群撒拉族青年,正沉浸在工间小憩相互对歌的喜悦中,这幅照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地反映了撒拉族人民解放后欢乐幸福的新生活。

  其实,《唱花儿》在参展之前,新华社已作为每日图片新闻稿普发了,一时间,全国大小报刊都争先恐后地显著的版面刊登,有的加花边套色,有的配诗。这在当时报刊还不怎么重视使用照片的情况下是极为罕见的。

  1963年,《唱花儿》被选送至在荷兰举办的素有新闻摄影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并获荣誉奖。这是我国最早打入“荷赛”的新闻照片之一。

  说起《唱花儿》,李子青称,这实属一个意外收获。

  1962年冬天,李子青到循化采访,在离县城十几里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嘹亮动听的“花儿”声。当循着歌声找到这个位于黄河岸边的村庄时,一个热烈的拉歌场面出现在他的面前,原来这些撒拉族群众正在村里修简易公路,午休时,大家便拉起歌来。李子青被这眼前的欢乐气氛打动,他冲了上去,频频按下快门,想记录下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场景。然而,当发现有陌生人在拍照时,一位正在唱“花儿”的撒拉族妇女很害羞,李子青瞅准时机,果断地按下了快门,就这样,李子青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定格下了这样一幅难忘场景:一位纯朴的撒拉族妇女在奔放地唱“花儿”,她脸上满含羞涩之情,充满了迎接新生活的幸福喜悦。(作者:郭晓芸)


来源:西海都市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李子青 镜头

上一篇:魏来五道向河北省伊斯兰协会捐赠书法作品
下一篇:湘西矿主花百万买黑枪争地盘 几乎能武装一个排

相关新闻